李亨念
(貴州甕安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 貴州甕安 550400)
分析林業產權多元化對森林資源管理的影響
李亨念
(貴州甕安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 貴州甕安 550400)
現如今,雖然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但是森林資源卻越來越少,很多開發商只關注眼前利益,肆意揮霍森林資源。針對這一問題,對森林資源實施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森林資源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狀態。因此,結合森林資源現狀,本文對林業產權多元化能夠促使森林資源具體管理產生的影響進行詳細分析。
林業;產權多元化;森林資源管理;影響
在2003年我國召開了第十六屆三中全會,在這次會議中,我國中央提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同時,在該項決定落實過程中,明確的提出了現代產權制度的相關管理措施,需要在實踐中提高產權意識,并且在落實中要建設權責分明、保護嚴格的新型管理制度。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我國產權的重視程度,而且還能夠促使我國產權朝著多樣化趨勢發展。特別是在我國林業不斷大力發展的條件下,應當將林業改革制度的深入和創新提高重視度,將以人為本作為林業制度的構建以及實施核心要素。在保證遵循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的基礎上,能夠促使林業的迅速穩定發展。接下來,文中就以貴州林業為例,對林業產權多元化對森林資源管理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
1.1 林業產權定義分析
林業產權中涉及到的產權不僅是經濟社會中對于經濟產品使用的一種權力定義,同時也是一種行為性的權利義務。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章制度明確規定中可以看出,財產所有權主要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進行使用、占有等。而林業產權也就是說林業所有者有權力對其自身擁有的林業進行使用、占用、處分以及從中獲取相對應的收益等,具有具體、明顯的產權意識形態。
1.2 林業產權的形式分析
1.2.1 國有林業產權
我國在森林法當中有明確條文規定,“除去由法律規定屬于集體所有之外,所有的森林資源都屬于國家所有”。從該條文規定當中可以看出,我國的所有山林都是國家所有,也可以說是國家全體公民所有。我國從2008年開始,根據實際情況實施集體林業產權改革,在改革不斷深入的狀態下,國內已經開始逐漸開始林場的改革,其中包括一些國有林區、山地區域改革等[1]。在整個實施過程中,將沒有具體規定的林區逐漸收回,將其納入到國家所有。
1.2.2 集體林業產權
在2000年時候,我國國家林業局制定并且實施林業發展方案,在方案當中可以明確看出分區突破、分類經營的理念,在這個基礎上,還制定出與公益相關的林業產權制度。集體林業產權的制定和實施主要是在集體林業產權所有權不變的基礎上實施,根據相關法律所有權以及開采資格落實到實處。與此同時,特別是在針對一些山林歸屬權進行確定的時候,要與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將山林本身的經營主體有效落實,這樣才能夠保證林業產權的整體收益。
1.2.3 非公有制林業產權
非公有制林業產權最初是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國家當時并沒有針對這一現象有具體的管理制度,導致很多人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到林業經營權。另外,由于林業制度的“三定”政策,因此,從2005年實施的林業產權改革制度,其自身的經營模式就已經發生變化。現如今,林業經營模式主要包括三種模式,獨立經營、家庭承包經營以及聯戶經營[2]。
林業產權多元化對森林資源管理產生的影響,需要通過實踐調查和分析才能夠從中得出結論,在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時,可以利用圖1中所示的技術路線進行深入分析,這樣有利于清楚的意識到林業產權多元化會對森林管理資源造成什么樣、什么程度的影響。

圖1 技術路線示意圖
2.1 我國森林管理現狀
通過對我國全國森林調查數據可以看出,一直到2008年為止,我國在國內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0.36%,國內森林面積19545.22hm2。在對整個森林進行調查分析可以看出,其中活立木的儲蓄總量能夠達到149.13億m2,森林儲蓄面積達到了137.21億m2。從這些數據當中可以對我國這些年的森林資源具體情況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當前,我國在森林資源保護上雖然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是我國土地資源由于之前的過度浪費,已經處于嚴重短缺狀態。為了針對這一現狀進行處理,緩解土地資源短缺問題,實施森林資源管理就顯得更加的重要。根據近年來我國森林資源管理措施的實施,對森區資源的保護,我國森林總面積正在不斷擴大和增長中,人工林區以及天然林區的面積也在逐年增長,森林總體質量也隨之提升[4]。與此同時,可以被納入到經營中的林地面積也在逐年增長,無論是集體森林區、國有林區或者是一些非公有制林區都在大力發展,發展到今天林業資源現狀比較良好。但是由于林區產權逐漸朝著多元化趨勢發展,因此,導致森林資源在實施管理中很容易遭受到一定的阻礙影響。針對這一現狀,在開展森林資源管理時,要將這一因素進行重點分析,這樣才能夠有利于森林資源管理質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2.2 多元化林業產權對森林管理產生的影響分析
多元化林業產權會直接導致森林管理在實施過程中的復雜性和難度不斷增加。現如今,我國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在不斷的完善,過去的森林資源管理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林業資源管理的整體要求。林業產權資源逐漸朝著多元化趨勢發展,促使林業產權資源的重點已經有所轉移。現有的林業資源管理過程中,已經逐漸忽視木材的經營效益,而是提高了對森林的整體經濟效益重視度。森林資源被大量砍伐,森林資源消耗過大、開發過度,這就是我國森林資源越來越短缺的根本原因[5]。我國貴州省在2005年時就由于亂砍亂伐40多公頃的樹木,導致該省某地區林區資源大量減少,不僅經濟沒有增長,而且導致管理者和經營者相互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森林資源管理在經歷改革創新時,一定要打破傳統理念的局限性,與當前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結合特別是對于一些農村地區,要對農村經濟發展也一并考慮其中。只有保證森林資源有效改革與市場經濟體制之間形成良好的協調和銜接,才能夠提高森林資源的管理質量和水平,為林業改革深化打下良好基礎。
森林資源管理并沒有制定出一個有保障作用的體系,我國法律對此也并沒有制定出有效保障。林業產權多樣化的出現,需要有相對應的法律對其起到良好的約束和調整作用,這樣能夠促使其自身的多元化管理能夠好進行。當前我國森林資源管理實施過程中,并沒有相關法律政策,導致森林資源管理各項工作很難落實到實處。甚至有一些地區,以各種不同的理由將林業產權轉讓,這在無形當中就增加了森林資源管理的難度。由于一些非公有制林業產權與集體林業產權數量的增加,很多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特別是個體林業產權經營者嚴重的缺乏法律意識[6]。這樣就會導致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違法事故,對林業部門管理工作的實施造成嚴重的影響。
3.1 樹立正確管理思想
在林業產權多元化的背景下,為了提高森林資源管理質量和水平,要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基礎上,將黨的指導思想全面落實。我國現如今的市場經濟體制也在不斷的完善改革中,農村經濟體制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的處理,在這種形勢下,就需要森林林業產權制度也進行深入改革和創新。在實際操作中,要建立明確的產權歸屬制度,將經營主體、責任以及利益保障等內容全部都涵蓋在該制度中,利用制度對經營管理者形成良好的約束。這不僅是體現國家森林資源管理指導思想的重要措施,同時也能夠將森林資源的經濟性作用充分發揮出來[7]。與此同時,森林資源還具有社會屬性,樹立正確管理思想,提高森林資源管理質量和水平,有利于不斷增加城市森林資源數量和面積。在保證森林資源質量有所提升的基礎上,能夠將其自身的管理模式不斷轉變,盡可能滿足現代森林資源管理的整體要求。
3.2 完善和優化法律體系
森林資源管理是林業發展過程中的基礎部分,也是對林業違法事件發生的判斷準則。因此,在這種背景下,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與森林資源管理相符和的法律體系,落實林業管理制度,建立相對應的保護程序。與此同時,在實踐當中不斷完善法律體系,這樣不僅有利于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有序開展,而且還能夠促使我國森林產業的穩定發展。
綜上所述,森林資源的社會屬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落實我國戰略思想的重要前提條件。林業的改革不僅是為了滿足我國現階段在森林資源管理上的發展規劃,同時也是為林業產多元化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從而保證森林資源管理質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1]吳東川,王豐華.林業產權多元化對森林資源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林業資源管理,2010,12.
[2]鐘 濤.林業產權多元化對森林資源管理的影響探討[J].綠色科技,2011,10.
[3]楊 君.我國森林資源產權制度問題及對策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12.
[4]周 銳,許先鵬.淺議可持續發展思想下森林資源管理對策-征稅及明晰產權[J].林業建設,2010,03.
[5]徐永飛.國有林區森林資源管理法律制度研究[J].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0,07.
[6]田葆華.加強森林資源管理積極推進集體林改[J].甘肅林業,2010,02.
[7]王厚俊,徐 妍.基于森林產權制度變遷對森林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管理影響的實證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0,06.
F326.2
A
1005-7897(2017)16-0133-02
201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