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兵
摘 要 農村數學課堂教學是農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活動。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學活動不能只滿足于“傳道、授業、解惑”,而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 小組 交流 有效 教學 教師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因此我提出了《分析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學習》這一課題,使合作探究學習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善于合作、樂于探究。
1 優化小組構建,分工協作
小組構建有如房子的結構,結構好壞是決定房子質量。所以,教師對學生分組要進行研究設計,最好按照異質分組,就是說每個組中成員的個性特征、組織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學習成績、性別等都要均衡。小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組建的原則應做到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做到每組的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的比例相當。建立小組只是為學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要使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合作”而非表面上的“合坐”,則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采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增進學生互動的有效性。這種角色分工不是長期固定的,組內成員要輪流擔任,實現小組角色互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2 互幫互學,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
2.1在進行合作交流中,找出錯誤的原因
在進行練習時,有些容易出錯的題,孩子們各有各的說法,意見不統一,教師馬上公布答案,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學習效果不一定好,這時教師把問題放到學習小組中讓大家一起思考,最后得出結論,學生在一起交流、爭執的過程中更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所學的知識就能掌握得更牢固了。例如在教學二年級的時、分、秒時出示了4時55分這一鐘面,這時有的學生認為是5時55分,有的認為是4時55分,教室里一下子分成了“兩派”,爭論不休。我讓學生安靜下來在學習小組中說說自己的理由,學生在小組中講了自己的想法后,再集體觀察、討論,最終達成共識。
2.2在練習中去解決問題
練習中有一些題要求較高,需要學生研究探討,把題目放到學習小組中大家集思廣益,一起探討,學生也不會因為說錯或說得不好而有所顧慮,大家暢所欲言,把自己遇到的困難說出來,把自己想到的辦法講出來全組共同解決。這樣,教師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都給了學生,讓學生共同看、說、做、想,在集體的智慧中積極探索、取長補短,從而解決問題。
2.3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
由于低年級學生有時考慮問題單一、有時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還有時想到一兩種答案后往往認為已經解決問題,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交流各自不同的想法,這樣能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和處理應用問題的能力,也能培養學生向別人學習的好習慣。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兒童潛在的創新意識被漸漸的挖掘出來,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
3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認知理論:認知理論強調學生共同活動本身對學業成績的影響。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還需要經常向其他組員解釋材料,進行講解等,根據認知的精制理論,這也是精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當然耐心傾聽其他同學解釋的學生也會比單獨學習的學生學得更多更好。所以通過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認知層次,促進認知發展。
(2)集體動力理論:在合作學習中,同學間互勉、互助、互疑,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中,成員間是互相幫助的,教師又是以總體表現為獎勵依據,從而使小組成員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對動機、毅力、責任心相對較弱的學生會產生積極的群體壓力,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的效果。
(3)課堂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理論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他們認為只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而小組合作學習較好地體現了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的地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變學生單向交流為多向交流、變對個人獎勵為對小組獎勵、變教師權威為學生自控,既培養了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又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4)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是教學環境的設計者,知識的管理者,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課程的開發者。強調學習過程應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互動的學習方式,師生是建構知識過程的合作者。小組合作學習規定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視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4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后,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 。
參考文獻
[1] 尹縱禹,張梅玲.和諧、合作、發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 姜小兵.談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05).
[4] 石信清.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新課程·小學,2013(7):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