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主義思想是指引我國經濟、政治、文化乃至軍事等各個方向的重要指導思想,對于中國的發展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也正因如此,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適用于當代社會現實生活的原則,那么如何正確把握馬克思的基本原則,科學的理解馬克思精神內涵,成為我當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價值;思想
從實際上來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當代的使用價值已經大大超越其思想產生的年代,對于社會的發展,乃至人類的文明都有很大的積極性影響,并且在不同的年代,都有著不同的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內涵
1.完整性
在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認識上,很多學者都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其中有些學者認為,馬克思哲學的基本原則是馬克思哲學、馬克思思想、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結合;還有些學者覺得“馬克思基本原理”都是哲學原理。雖然這些觀點并不一定是錯誤的,但它們一定是不夠完整的。這些觀點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片面認識和分析,并沒有將馬克思主義的特征以及內在聯系在一切,對于其基本原理的認識還不夠準確。馬克思主義不但可以對人類和世界的發展、社會的發展規律有更客觀的理解,還可以列出了不同層次上的相互關聯的邏輯關系。
2.革命性
馬克思理論的精髓決定了它是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基礎目標。實際上,馬克思主義是在無產階級中通過長久的實踐而產生以及發展起來的,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最根本的體現,它代表的就是無產階級的立場,是無產階級得到解放的理論基礎。
二、當代社會中馬克思主義的價值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因此,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不斷挖掘其內在價值,構建新的內容體系,為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導。首先,在經濟方面,馬克思主義注重發展性與前進性,這就意味著經濟的發展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不斷的向前推進,尤其是在發展理念與思路方面,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理,立足我國發展的基本國情,建立整套完整的經濟發展體系,最終發揮馬克思主義原理對經濟發展所起到的高屋建瓴的指導作用。尤其是面臨著當前日趨復雜的國內外發展形勢,國家經濟主管部門應該從宏觀和微觀等兩個層面來統籌兼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發展利益的最大化。最終引領我國躋身世界經濟強國之列。其次,在政治方面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相關學說,從某種意義上為社會主義發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導。如何將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構建社會主義特色的宏偉藍圖,需要更多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不斷的與時俱進,將改革作為推進創新的主要動力,將發展作為解決我黨、我國在政治生活構建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的主要思路,在整個政治發展的構建過程當中,整個國際形勢波詭云譎,需要樹立堅定的發展方向,更需要馬克思主義的學術理論支持。所以,馬克思主義原理的當代價值在政治領域中將會得到更大范圍的凸顯。最后,在文化領域,哲學作為一切文化思想的根源,其在國家文化發展過程當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雖然,從文化的發展來看,哲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文化的發展需要物質層面的諸多努力。如何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的結合與統一,需要將馬克思主義學術中的文化思想,如當代社會主義發展的文化思想進行有效的對接和匹配。這個過程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更應該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學術的正確指導下。只有方向正確,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才會在科學道路上走的更遠。
總之,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價值是多元的,當代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思想的支持,更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方向性的引領。隨著構建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不斷完善,在未來的生產、生活與改革開放當中,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價值將會釋放出更大的能量,展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指導著一批又一批的馬克思人,不斷高舉偉大旗幟,實現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馬克思的基本原理在通過人類文明的反復實踐中得以真正驗證。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始終堅持以本國國情為基礎,堅持以“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人民民主專政、共產黨領導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基本原則,解放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主義設廠建設,完善民主政治。這些年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全國人民婦孺皆知的,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的具體國情和馬克思的原則相結合的產物,是歷史的選擇。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我黨在第十六屆中央第四次全體會議上通過的一項重要決定。在黨的第十六次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我們將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標準,審視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3.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是政治、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政治保證
我黨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大力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面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中的不利因素積極克服,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利益,不斷實現社會的進步,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所以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對于經濟、政治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三、結語
馬克思理論的基本思想見證了時代的發展,是政治、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政治保證,是“以人為本”的,有時代性的科學原則,它是人類理想與理性的融合,讓人類文明得以更好的發展傳承。
參考文獻:
[1]陳先達,李百超,趙海生.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當代價值[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03):75-82.
[2]侯曉琳.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當代價值[J].科技展望,2015(03):236.
作者簡介:
央宗卓瑪(1987—),女,藏族,甘肅省夏河縣人,現任職務一般科員,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