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林
摘 要:當今我國社會經濟處于升級改革的重要時期,大學生創新創業可以使更多的服務與金融產品實現完美的對接?,F階段我國政府機關單位以及高等院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給予了非常大的重視,高等院校創建了創新創業的試驗基地,國家政府機關單位也頒布了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便利政策法規。但是總的來說,當今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具體工作開展的比較緩慢,大學生普遍不具有創新創業的能力。本文就對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新型創業的邏輯與實現路徑相關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型創業;邏輯;路徑
1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現實必要性
1.1加強自身素質建設的需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標準越來越高,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具有張揚個性、富有活力、敢想敢闖的特點。他們在就業和職業選擇上,希望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找到適合發揮自身專長和感興趣的崗位,并且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逐步實現人生目標和職業追求。高校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內在需求,順應時代潮流,把培養創新創業能力作為高等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創新創業教育,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業技能,為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提供更多幫助。在創業過程中,大學生只有結合實際,選擇能夠發揮自身專長的項目,才能在創新創業的廣闊天地中實現人生價值。
1.2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客觀要求
大學生作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創新創業能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客觀需要。創新創業教育主要以提高創業能力為基礎,重視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培養,為以后開展創業實踐提供必要的知識儲備和操作能力保障。目前,各高校把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學校日常教育的重點,將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和方向,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為推動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1.3緩解就業壓力的現實需要
近年來,隨著高校辦學條件和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每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攀升。雖然國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斷增加就業崗位,為大學畢業生能夠順利就業提供幫助。但整體看,社會每年提供的就業崗位的增長數量遠遠趕不上大學畢業生增加的數量,而且很多往屆大學畢業生因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比較滿意的工作待業在家,使得待業大學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使我國就業市場面臨的壓力不斷加大。高校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宣傳創新創業的重要意義,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提高創新創業能力,通過政策、資金扶持,引導大學生加入到創新創業實踐中來,不僅有利于緩解我國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同時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創新創業潛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2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沒有創新創業意識
第一點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普遍缺失,主要原因是當今各高院創新創業教育方面不夠健全以及人才培育方式不正確。高校主要是采取舉辦相關創新創業活動以及增加創新創業方面的課程去開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潛力,但是這種培養模式沒有因材施教,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總的來說,學校舉辦相關創新創業的活動很多,但是大部分不能和人才培養以及專業課程達到完美的匹配。這種創新創業的活動是單獨的體系,與能力素質培養和專業知識完全不符,也與社會實際需求很難匹配。除此之外,因為在進行創業的過程之中充滿了艱辛及風險,而高端院校缺乏對大學生抗壓能力、自信心、責任感等等方面的教學培養,以及新時代大學生的社會使命感以及責任感相對較弱,在某種意義上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2創業資金缺乏信貸支持,基本上靠自籌
第一個方法是自籌。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是向自己的親友以及父母借款,但是一些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的大學生籌到的創業資金是非常有限的。第二個方法是國家政府出臺相關創新創業方面的便利政策。高校以及國家政府機關單位會頒布一些相關的資金扶持政策,包括職業培訓補貼、小額擔保貸款以及社會保險補貼等等,但是高校和國家政府機關單位的扶持資金十分有限,不能夠滿足創業初期階段所需要的巨大資本消耗。第三個方法是風險投資以及銀行貸款。銀行貸款的所需條件很高,開始創業的大學生很難利用銀行貸款的方式取得資金。相對來說,風險投資方式是比較容易籌到創業資金,但是因為市場評定風險投資基本制度不健全,我國資本市場的起步比較遲緩,大學生利用風險投資取得的創業資金也十分有限。因此,創業資金不夠充足已經逐步成為我國大學生創業的“短板”。
2.3創業教育基地建設不完善
創業教育基地既能夠為進入創新創業基地的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創業實踐指導,又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教育專業課程培訓?,F階段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建設雖然給予比較大的關注,但是實行的力度不足。當今我國政府機關單位以及高校針對創業基地創辦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但是創業教育基地還是相對較少,極大的制約了整體素質的提升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
2.4沒有理想的創新創業環境
第一點,雖然高校以及政府的創業組織機構不斷增加,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所具有的培訓服務以及實際數量上都不能適應創業大學生的發展需求。第二點,國家政府支持的范圍十分局限。現階段對于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主要體現在稅收優惠、工商注冊以及住房補貼等方面,而新時代大學生創業活動急需的市場信息發布、實惠資源共享以及相關配套服務等領域國家政府支持力量還不夠。除此之外,當今雖然創辦了創業基金,但是名額有限制、申請程序比較復雜、審批周期比較長,大學生普遍很難得到此類創業資金??偟膩碚f,現階段我國還沒有創建相關方面的比較完善的機制。
3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新型創業的實現路徑endprint
3.1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在大學生的層面來看,一定要重視培養自身優良的思想道德素質,包括強大的抗壓能力、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十分堅定的意志力以及頑強拼搏的精神。創新創業要十分龐大的專業知識網以及非常專業的職業素養,因此大學生一定要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以及社會實踐,還要積極努力增加自身的知識含量,在實踐過程中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從高校層次來說,一定要創立以提升大學生創業精神、創新意識以及創新創業能力為目的的教育教學模式,把創新創業進取精神完美融入在校園文化之中,積極疏導大學生關注創業動態,建立創新創業正向激勵機制,逐步地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從家庭教育背景層面來看,全體家長一定要積極轉變思維,完全尊重子女的興趣愛好,積極鼓勵子女進行創新創業,注重子女創新意識的養成以及個性的培養。
3.2加強政策落實的實效
前很多好的政策還尚未落地實施,配套措施不足,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率依然較低,成功率不足2%,這說明政府的政策引導與落實還需進一步完善。依托多方資源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以創業來帶動就業。應借勢地方政府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孵化基地平臺和創業校友資源,緊跟國家“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創新創業態勢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并以創業帶動就業。隨著大學生創業的社會化進程,可以與已畢業的創業校友交流會讓同學們了解到如何走向創業之路。通過創業孵化基地等實踐平臺與知名企業建立起的合作關系,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大量的創業孵化項目。
3.3拓展融資渠道的途徑
資金是影響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因素。調查發現,大學生創業初期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家庭支持、銀行貸款、朋友借款等。資金籌措渠道有限,方式單一,極大限制了創辦企業的進程。政府應落實大學生創業的融資政策、開拓融資新渠道。在資金政策方面,擴大對大學生創業發放小額貸款的力度和范圍,鼓勵中小型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優先開展對大學生的貸款擔保業務。在政府方面,由一個倡導向引導進行轉變,專項創業基金的設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保證。除此之外,應積極拓寬多種融資渠道,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籌資、融資引導服務。
3.4優化財稅政策結構
首先,政府要加大稅費優惠力度。為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創業,可以適當延長免稅期;其次,對大學生創業給予財政補貼。對于IT、環保、新能源等朝陽產業,起到創業引導的作用;第三,給予支持大學生創業的企業獎勵。聯合政府、企業以及其他社會力量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與服務工作,全力做好線上、線下雙效運營,在大學生創業扶持力度和創業政策等方面給予正面報道和支持;通過邀請企業專家和運營機構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者和創業大學生進行培訓;協助政府部門舉辦創業政策普及、創業技能培訓的普及性創業活動,幫助大學生了解身邊的創業資源。目前,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工作越來越呈現規范化、制度化,高校創新創業的導向也逐步走向科學化、生態化的良好態勢。大學生創新創業環境的營造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高校、政府、社會、企業的全方位支持,不斷優化大學生創業政策,切實推動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的落實進程,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實現提供有人才支撐,為創新型社會發展增加助推力。
4結語
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學生創新型創業是推動國家科技創新、經濟轉型升級和創造就業機會的重要驅動力。政府、高校及社會要通過構建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降低創業中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創業實踐平臺和眾創空間、營造創新型創業的社會文化氛圍等路徑來促進大學生開展創新型創業。
參考文獻:
[1]路繼勇,鮑敬敬,王春波,丁建華.淺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現路徑[J].河北企業,2016(07):162-163.
[2]趙美玲,李小靜.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農村創業前景及實現路徑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6(09):103-108.
[3]蔡毅強.論大學生創業觀教育的價值與實現路徑[D].福建師范大學,2010.
[4]段煉.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綠色轉型和實現路徑[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06):80-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