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旅游產業的飛速發展,英文標識語越來越廣泛地出現在旅游景區的各個角落,在旅游業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旅游景區標識語英文翻譯的不規范、不準確直接影響著旅游景區的形象,進而影響了我國旅游城市的形象。本文嘗試通過大量實例剖析景區標識語英文翻譯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一些規范化的建議。
關鍵詞:旅游景區;標識語;英文翻譯
一、旅游景區標識語英譯現狀
景區標識語是指標注于景區較醒目位置為方便游客游覽以及安全警示等方面提示性或公示性的文字。標識語的優劣不僅影響到游客在景區是否得到優質的服務,而且還影響到國外游客是否能全面、真實感受到景區,乃至中國文化的內涵。從目前一些景區標識語英譯現狀來看,其主要表現為語法、句式表達上的不規范,以及單詞拼寫錯誤、用詞不當等方面的問題。
(一)拼寫問題
拼寫錯誤就像我們國人常說的“錯別字”一樣,如果此類錯誤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景區的標識牌上,不僅讓游客無所適從,更有損景區形象。比如:“滅火器”英譯應該是“Fire Extinguisher”,而被譯成“Fipe Extinguisher”;“貴賓室”,英譯應該是“VIP Room”而被譯成“Vip room”。像這樣的問題難免給游客帶來不信任,不愉悅的感覺,給游客留下景區不規范,不正規的印象。但凡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因此拼寫錯誤的問題應該值得每位譯者的關注和重視。
(二)用詞問題
在旅游景區的標識語英譯中,各式譯法都可能被用到標識語中,可謂“五花八門”。例如,“老年人專用”,英譯應為“For the Elderly”,而有的景區卻譯成“For the aged”;“小心火車”,正確譯法應為“Warning! Trains crossing”,而有的景區卻譯為“Be careful, train”。這樣的譯法不僅會使游客不知所云,達不到提示游客的目的,而且也容易讓游客產生誤解,無所適從。
(三)語法文法使用問題
在旅游景區的標識英譯中,常見的不僅是拼寫錯誤,語法錯誤的出現率也極高。比如,“游客止步”,正確的譯法應為“No Admittance for Visitors”,而有的景區卻譯為“Tourists Stranded”;“足下留情”,正確的譯法應為“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而有的景區卻譯為“Please show mercy”。這些英文標識乍看起來能看出大概意思,但這種語法、文法上的問題,在外國游客或內行人面前鬧出什么笑話來,也就在所難免了。
(四)句式表達問題
我們有些景區的英譯標識中,常常出現中國式英語的現象。最常見的是單詞直譯,即把原語每個要表達的中文漢字機械地翻譯出來,有點像電腦軟件中的“快譯”。這種不考慮文化背景的簡單的單詞堆砌,不僅語氣死板生硬,而且還會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比如:“禁止攀騎”的正確譯法本應該是“No Climbing”,“禁止吸煙”正確譯法應為“No Smoking”,而有的景區卻將“禁止攀騎”譯成“Forbid to clime and ride”,將“禁止吸煙”譯成“Forbid to Climb”。
(五)東西方文化差異問題
很多譯者不了解外國的風俗習慣和語言習慣,也沒有外語的語法習慣,更沒有進行規范地思考和深入地分析,便按照自己的語言習慣進行翻譯,導致中西語言和文化的差異明顯。在英國,“13”這個數字被認為是不幸運的,飯店的樓層沒有第13層,應翻譯成12A ;在他們眼里,“7”是個幸運數字,能給人們帶來幸福、快樂和好運。故稱之為“Lucky Seven”(幸運7)。
二、旅游景區標識語英譯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譯者水平不高或工作不夠認真負責
譯者英語水平不高是出現上述錯誤的根本原因。一方面譯者未能真正認識和掌握英漢語中詞匯的差異,也無法將英語語法、文化背景充分融入到翻譯工作當中去,而是過度依靠工具書,機械地將詞匯加以堆壘。致使譯出來的東西生硬死板、詞不達意,甚至意思相悖,笑話百出。而一些譯者工作不夠認真負責,敷衍了事,也是造成標識語錯誤百出的重要原因。
(二)標識牌制作人員不懂英語或印刷疏忽
標識語牌的制作人員不懂英語也是造成標識語錯誤百出的重要原因。比如一些簡單的拼寫錯誤,只要稍有些英文常識,都可以及時予以糾正過來,而不是堂而皇之地被掛在標牌上。有的標牌制作、印刷過程中因為工作人員的粗心大意,未能正確對稿、校稿,使那些在書寫過程中本可以避免出現的字母漏寫、多寫,大小寫不規范等的問題,也時有發生。
(三)翻譯標準不規范、不統一
當前,在不同的景區,甚至在同一景區,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一名多譯的現象,其主要原因就是標識語缺乏規范、統一的翻譯標準。再加上各景區間又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溝通與協作機制,進而使景區標識語翻譯都成了各自為戰的獨立王國。于是,譯文混亂無章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缺乏有效的監管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對景區標識語翻譯的監管基本上是空白,既沒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監管制度和辦法,也沒有配備專業的監管人員。于是,譯文的錯誤百出可以“視而不見”,標識語的五花八門也可以“放任自流”。
三、如何做好旅游景區標識語翻譯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英譯標識語的問題和癥結之所在,為減少和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
(一)充分認識景區標識語的重要意義
景區標識語不是簡單的指引、服務的標牌,而且在提升景區品味、弘揚當地文化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想一個粗制濫造、甚至錯誤百出標識牌,不僅因標識不清直接影響到景區的服務質量,而且對景區乃至景區所在地的整體形象也會大打折扣。另外,一些承載著中國文化特色或獨特地域風貌的景區,是我們的祖先、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應倍加珍惜,當然也更有責任去弘揚、去宣傳,而不是簡單應付了事。endprint
(二)提升譯者素養,提高譯文水平
首先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實了,翻譯時才不會出現語法、用詞、句式等方面的錯誤,當然也就不會出現如前文所述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場面了;其次要有一定的中英文的文化素養。只有深諳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翻譯人員,才能在翻譯時將西方的風俗和語言習慣充分融入到譯文法當中去,使譯文既簡潔明了,又正式規范,還飽含著深厚的人文情懷,而不是那種呆板生硬的譯文;第三就是要強化標牌制作者的責任心。再好的譯文,如果制作過程中不負責任,那也會露洞百出、笑話不斷。
(三)盡量參考國外現成的翻譯
一篇好的譯文不僅要符合標識語的語法規則,而且應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符合外國讀者的語言習慣和大眾的接受度。因此在翻譯的時候最好直接引用英語中現存的譯法。比如,“終點”的現成英譯是“Terminus”,而不能譯為“Terninal station”;“殘疾人通道”的現成英譯是“Disabled Access”不能生硬地譯為“Door for Handicapped”,語言比較形象到位,用意一目了然。文體既符合英語表達習慣也符合標識語的風格。
(四)將相關譯文公開征求意見
常言道:高手在民間。將一些譯文放在網上或者報紙上曬一曬,不僅可以提高廣大群眾的參與度,進一步加大對景區宣傳,而且還可以將一些語法、用詞等方面錯誤予以糾正,借助民間力量,進一步提升景區景點介紹上的文法水平,提升風景區的文化品味。
(五)規范強化標識語的監管
一是旅游管理部門應盡快制定出一套標識語英譯的規范標準,使標識語譯文做到統一、規范,也讓一些景區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二是以旅游管理部門的名義組建一個集旅游、翻譯等專業部門為一體景區標識語英譯協會,由此協會負責聯系相關專家制定旅游景點標識語英譯的標準,并對各景區標識語翻譯工作進行質量把關;三是加強標識語標牌監督檢查,對出現問題的標識語及時予以糾正,對各種原因導致的文字脫落、變形,應督促景區及時加以維護修復,以最好的狀態展示在游客面前。
四、結束語
隨著全世界民族融合,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同時也伴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業已經成為我國的重要行業,旅游經濟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其中,旅游景區標識的英譯無疑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在指引外國游客,讓游客獲取必要信息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旅游景區的標識語是公共場合必備的要素,可以指導游客,傳遞文化信息,具有很強的應用功能,因此,更要把握標識語英譯時簡潔、醒目、清晰易懂的特點,使標識語在文體上趨于專業化、個性化、人文化,同時也可以用寥寥數語表達豐富的內涵,使外國游客賓至如歸,感受中國文化,領略中國優美風景的同時,也能從短小精悍的標識語中感受中國的風土人情。
參考文獻:
[1]丁衡祁.漢英/英漢翻譯的“特效處理”[J].中國翻譯,2001(6).
[2]朱練平.景德鎮旅游景點中英文雙語標識的使用現狀與問題[J].中國陶瓷,2006(4): 36-37.
作者簡介:
楊紅英(1973— ),女,漢族,江西南昌人,教育碩士,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講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