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語言特色也不同。漢語屬漢藏語系,至少15億使用者,是一種孤立語,葡萄牙語是當今世界第五大語言,葡萄牙語屬印歐語系的羅曼語族,是屈折語。中國古代漢族和各少數民族的民族融合以及巴西各民族的融合分別對漢語、巴葡的語言有一定的融合作用。在文化的影響下,漢語、巴葡都有自己的變體,各自的方言便應運而生。
關鍵詞:漢語;巴西葡語;文化
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征,它不僅包含了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漢、葡語言承載著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與傳統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對它們進行探討將有利于我們跨越不同文化背景來準確理解文化所賦予漢、葡語言的豐富而獨特的內涵。
一、漢語、巴葡的特色
(一)漢語特色
漢語也稱為華語、中國話、中文等,屬漢藏語系,至少15億使用者,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漢語是一種孤立語,屬于漢藏語系的一種。在印歐語系中很多語言都有曲折變化,而漢語的詞匯就只有形式,并沒有類似于英語、法語或者葡語等復數、詞性、詞格、時態等的曲折變化。漢語的語素很多成分是單音節的(我,好,聽,想等)。語素和語素可以組合成詞,例如(老,虎,合成老虎;歌,手,合成歌手)。很多合成詞就是按照此規律形成。
(二)葡語特色
葡萄牙語是當今世界第五大語,屬于印歐語系的羅曼語族,巴西是葡語國家中講葡語人數最多的國家。近年來,由于巴西在全球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因此興起了葡語熱。官方以圣保羅口音為范本作普通話,而西方國家也以巴葡為藍本。
葡萄牙語有非常豐富的動詞變位,在葡語中為了表達不同的語式、時態、體、人稱或數,從而改變動詞詞尾后綴與加以輔助動詞。葡語動詞可分為三組,以動詞的不定式后綴分類:分別結尾于-ar,-er,-ir。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之間書寫相近,但相比較語音而言,葡萄牙語更柔和且語音規則更加復雜,因為它包含了一些西班牙語所不具有的鼻音。[1]
二、民族融合對漢語、巴葡的語言融合作用
(一)中國的民族融合與語言融合
在民族關系和語言關系上,春秋戰國是一個大融合時期,漢語在民族融合中有自己的優勢所在,因此還是以漢族為主題而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地處北方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進入中原,而后在北方地區建立政權。隋唐時期各民族繼續民族融合,唐朝的很多公侯將相,甚至連唐太宗的皇后長孫氏都出身于少數民族。兩宋時期,這一時期與漢族、漢語發生融合關系的主要是契丹、女真,包括他們的語言。[2]最后是清朝時期,在清軍入關之前,滿漢之間已經有了接觸。清軍入關后,雖然滿清貴族為了防止被人數眾多的漢人同化,嚴禁滿漢通婚,實行民族隔離政策,但這并阻止不了民族融合的歷史趨勢。慢慢不能不進一步走上與漢族、漢語融合的道路。
一種語言被另一種語言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來說,語言融合大體上是先出現雙重語言現象,最后導致一種語言排擠、替代另一種語言而完成語言的統一,這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隨著民族的融合,漢語也在融合與被融合之間,不斷的改變,充實,而后慢慢形成漢語的語音、語法,民族的融合對于中華的統一以及穩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巴西的民族融合與語言融合
巴西是拉丁美洲的大國,由于其種族眾多,加上各種族之間的融合,使這個國家具有多元文化的特點。巴西的種族融合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因為巴西被葡萄牙占領了三百多年,而正是這漫長的殖民地時期,各種族開始形成融合的狀態,而語言也隨著民族的融合而開始使用和漫延。[3]
在巴西,可以看到呈現多種深淺不同膚色和相貌的人。據2010年巴西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結果,白人在巴西人口中約占47.3%,黑白和其他混血人種約占43.1%,黑人占7.6%,亞裔人占2.1%,印第安人只占0.3%。雖然巴西是一個以白人為主的國家,種族和民族歧視依然存在,但總體而言在拉美民族或種族矛盾普遍存在,一些國家甚至出現不同程度激化的大背景下,巴西屬于民族關系相對和諧的國家。四五百年來,在多種民族的融合中之下的印第安人和黑人的許多詞匯豐富了巴西的葡萄牙語詞匯,也因此使巴西的葡萄牙語與葡萄牙本國的葡萄牙語 存在明顯的區別。[4]
首先,巴西是一個移民國家,各國相融合的移民文化使各民族之間具有更大的包容性。這種同舟共濟的感覺容易形成各民族之間的認同感和凝聚力,因此對于語言有一種共通性。其次,經過長期的混居和相互通婚,各個民族之間水乳交融的局面,每個人都很可能是幾個民族的后裔。因此語言不存在歧視,只存在互通有無,利于互相交流。因此許多操著歐葡的人的植入,互相交流則需要統一性的語言。第三,巴西很多人信奉天主教。在教會傳播的過程中,大家信仰一致,巴西天主教會在傳經布道、擴大影響的同時,也將民族平等、種族和睦的觀念灌輸給整個社會,成為促進民族融合的重要因素。教會需要用語言來傳播,因此,語言在民族發展的過程中起來非常大的作用。[5]
三、文化影響漢語、巴葡的變體發展
(一)漢語的變體
由于漢民族是一個穩固集體,崇尚大融合,因此漢方言的演變的地區性的,是國家內部的語言音變。漢語方言是漢語的變體,根據性質,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地域方言是語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別而形成的變體,是全方言民語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語言發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會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會成員因為所在職業、階層、年齡、性別、文化教養等方面的社會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社會變體。現代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
方言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它傳承千年,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某種程度上來說,方言更能代表地區文化特色,方言是一種社會現象。[6]endprint
(二)葡語的變體
葡語屬于羅曼語族,羅曼諸語言之間存在顯著的差別。多以冠詞和介詞替代語言中復雜的格變化;羅曼語用助動詞來構成復合時態,這也是其他語言不具備的。[7]
葡語的變體更多的體現在擴張的時候對其他國家語言的形成的變體發展。變體在西方國家的全球活動使得羅曼語言的傳播超出了歐洲本土而擴展到世界各地。葡語在海外傳播的過程中和其他語言融合,便產生了和母語大不相同的各類混雜語言和語言變體。
葡萄牙語變體主要有:
Angolar,主要通行于圣多美島。
Fá dAmb?,通行于赤道幾內亞。
Crioulo,通行于佛得角的巴溫蘭托島。
達曼—印度—葡萄牙語,通行于印度的達曼和弟烏地區。
弟烏—印度—葡萄牙語,通行于印度的達曼和弟烏地區,幾乎已經滅絕。
Forro,通行于圣多美島。
馬來葡萄牙語,通行于馬來西亞一些地方。
Kristi,通行于印度柯爾雷地區的一些村莊。
Lunguyê,通行于普林西比島,幾乎已經滅絕。
Patuá或Macanese,澳門葡萄牙語,通行于中國的澳門地區。
帕皮阿門托語,通行于尼德蘭安德列斯群島和阿魯巴島,是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荷蘭語混雜語言。
蘇里南語,通行于南美國家蘇里南,是英語和葡萄牙語的混雜語言。
斯里蘭卡—印度—葡萄牙語,通行于斯里蘭卡的一些瀕海城市。
幾內亞葡萄牙語,是通行于非洲國家幾內亞比紹和塞內加爾一些地區的混雜語言。[8]
(三)巴葡內部的變體
在巴西葡語內部存在很多方言。因為不同國家移民所持有的語言不同,即使大多屬于拉丁語系,但是發音還是有所差異,這就導致了在巴西盡管大家都說葡萄牙語,但是還是會跟中國不同地方存在方言的現象一樣,每個地方的葡語在個別發音和詞匯語法問題上有所不同,例如圣保羅州r的發音和里約州r的發音是很不一樣的。
一個民族的語言特色跟一個民族發展歷程是分不開的。中國自古是一個大一統的家,因此語言也在同化,融合和被融合之間度過了。巴西又是一個民族大融合,盛產混血兒的國家,兩個國家對于民族的統一性是有著一致的觀點的。兩個多元化文化的國家中,語言的特色不同,但是都是世界上運用人數居多的語言,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寶。漢語有很多外來詞,葡語也一樣,漢語有很多同音同型詞,葡語也是。一種語言不可能孤立的在世界上存在,都是交互融合的一個過程。當語言與文化碰撞,必定會產生不一樣的火花。
參考文獻:
[1]網絡來源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巴西葡萄牙語.
[2]曾劍.試論民族融合與語言融合的關系[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4,(02):61-62+80.
[3]網絡來源 http://www.docin.com/p-915492855.html.
[4]徐世澄.五彩斑斕的巴西文化[J].人民論壇,2016,(24):100-101.DOI:10.3969/j.issn.1004-3381.2016.24.043.
[5]網絡來源 http://mzb.com.cn/html/Home/report/20160-1.htm.
[6]邢向東,蘭賓漢.現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2011:3.
[7]網絡來源 http://www.bing.com/knows/search?q=羅曼語&mkt=zh-cn&FORM=BKACAI.
[8]網絡來源 http://baike.baidu.com/item/羅曼語族/2944900?fromtitle=羅曼語&fromid=5055560.
作者簡介:
周麗娟,23歲,女,漢族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大學望江校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第二語言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