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林紅



摘 要:廣西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我國與東盟國家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廣西日報》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黨委機關報,應承擔起中國與東盟各國的信息傳播工作。因此,論文選取2016年4月13日到2016年12月31日《廣西日報》(開放版)為研究對象,對其文本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其傳播策略的特點,以期為《廣西日報》(開放版)后續報道、為其它報刊創辦東盟專版提供借鑒。
關鍵詞:《廣西日報》(開放版);東盟;傳播策略
廣西地處西南經濟圈、華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中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連的省區,連接著中國與東盟兩個廣闊市場,既是中國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是東盟國家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海陸通道。廣西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我國與東盟國家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廣西日報》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黨委機關報,2003年底成立了東盟報道部,專門負責東盟國家新聞的信息采編工作。2004年1月,創辦“對接東盟”專版。主要報道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設與發展,把廣西的風土人情、經濟建設等內容傳播到東盟國家;另一方面向國內受眾介紹東盟國家的異域風情和經濟發展情況,以文化交流帶動中國——東盟的相互進步、共同發展。[1]2007年10月,《廣西日報》開通了電子版。“對接東盟”專版實現了網上同步傳播。2012年,“對接東盟”專版出現與其它版塊進行合并的情況,但是仍以整版報道為主。2016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為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交流,深化多邊合作,推動區域合作,4月13日,《廣西日報》推出了“開放”版,此版統領“東盟視窗”、“區域合作”、“一帶一路”、“全景東博會”四大板塊。因此,筆者選取《廣西日報》2016年4月13日到2016年12月31日的“開放”版為研究樣本,共計58期、274篇新聞報道,分析其傳播策略,以期為其后續報道、為其它報刊創辦東盟專版提供借鑒。
一、《廣西日報》(開放版)傳播現狀
(一)新聞體裁以消息為主
新聞報道從體裁角度劃分,可以分消息、通訊、人物專訪、新聞評論、圖片新聞等。《廣西日報》(開放版)新聞體裁分布情況如下表:
從表1可看出,《廣西日報》(開放版)運用多種新聞體裁,其中以消息,并配有通訊、新聞評論、人物專訪、圖片新聞。
消息,對新聞事實進行迅速及時、簡明扼要的報道。在“開放”專版中,消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向讀者介紹廣西與東盟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合作與交流;通訊是一種對于新聞事實的報道較之消息具有延展性的新聞體裁。此種延展性體現在內容、背景、時間、空間諸方面。[2]《廣西日報》(開放版)中的通訊主要選取廣西與東盟合作交往過程中的重要、典型事件為報道對象,比如廣西與東盟在經濟、文化、科技、農業等領域合作取得的成果,帶來的意義、反映出的問題等。以及東博會、南博會的召開;圖片新聞是運用單幅或多幅新聞照片組接并配以簡短文字說明的新聞報道形式。“開放”版中的新聞體裁有3% 是圖片新聞。如6月14日“開放”版中的“南博會掠影”,以專題新聞圖片報道的方式介紹南博會;新聞評論是就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和社會現象發表意見以指導實踐的一種文體。[3]《廣西日報》(開放版)中的評論主要集中在《東盟話題》、《東盟時評》、《專家論壇》專欄,對中國,主要是廣西與東盟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勞務輸出等方面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分析、評論,表明態度和觀點;人物專訪是對特定采訪對象進行專題訪問的紀實性報道。“開放”版的人物專訪主要集中在對東盟政要及研究東盟問題的專家的訪談上。如對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楊秀萍、越南駐華大使鄧明魁、廣西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劉建文、廣西民族大學教授周光大的訪談。
(二)新聞稿件來源多為原創新聞
新聞稿來源,即這篇新聞報道的提供者。交待新聞稿來源,可以使讀者、聽眾、觀眾判斷新聞的可靠程度,也能表明媒體的立場,提升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從表2中,可以看出,《廣西日報》(開放版)的新聞報道以該報自己自足為主,原創力度高。其中,記者自采的稿件有266篇,占97%,專家來稿和讀者來稿分別5篇及三篇,占2%和1%。因為“開放”版報道的新聞大多發生在廣西區內,本報記者采訪較為便利,自采的新聞稿件也便于編輯把關,有質量保證;專家來稿主要集中在“專家論壇”、“專家解讀”等專欄,其稿件主要是對中國與東盟的合作發展提出建議;讀者來信主要集中在《東盟留痕》專欄,介紹讀者在東盟的所見所聞和所感。
(三)報道所涉及地域偏重廣西及東盟
報道地域指的是新聞報道中所涉及的國家或地區。從表3得出,《廣西日報》(開放版)的新聞報道面覆蓋了東盟十國。其中,報道廣西的篇數為82篇,排第一;報道東盟的篇數為79,排第二;排在第三和第四的是越南和泰國。廣西作為我國面向東盟的橋頭堡,故《廣西日》(開放版)對廣西自身、以及廣西與東盟的發展比較關注和重視。越南、泰國在地理位置上與廣西較為接近,在經濟、文化等領域合作發展較快,因此,“開放”版對其的關注度較高。
(四)報道主題側重經濟、文化類選題
《廣西日報》(開放版)的報道主題可分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其他五類。
從表4中可看出,《廣西日報》(開放版)最關注的兩個主題是“經濟”、和“文化”。其中,經濟類報道共154篇(占36%),主要為廣西與東盟各國的經濟發展、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的企業合作、貿易往來、產能合作、勞務輸出、投資等;文化類報道66篇(占24%),涵蓋了廣西與東盟的文化、教育合作、媒體互訪、文藝演出和藝術展示等。
二、《廣西日報》(開放版)傳播現狀存在的問題
從上述內容可看出,《廣西日報》(開放版)的傳播現狀存在如下不足:
(一)出版期數及版數不固定endprint
《廣西日報》(開放版)每周的出版時間和出版期數并不固定,有時每周2期,有時3期,周六周日不出版。導致刊登的新聞時效性并不強,有些新聞是幾天前發生的,甚至是上個月發生的。
同時,每期的版數并不固定,有時是一版,有時與產經、體育、旅游、地稅、法治等其它版塊合并,只占半版。與其它版塊的合并,當其它版塊的新聞更具吸引力時,會出現讀者更傾向于閱讀其它版塊,而忽略“開放”版的現象,會削弱“開放”版的傳播效果。
(二)缺乏有深度的新聞報道
從表1看出,《廣西日報》(開放版)新聞體裁以消息為主,占了新聞體裁的60%,對比之下,有質量的深度報道和優質評論較為缺乏,尤其是中國與東盟關系的敏感性話題涉及較少。
如對南海爭端等敏感問題上,選取的樣本中,只有7月6日,星期三的【東盟時評】里發了一篇評論——《日本介入【南海仲裁】純屬鬧劇》。對敏感性話題的報道,不應回避,應把事件的起因、經過、造成的危害以及中國政府的態度告訴讀者,用事實說話,讓讀者透過事實來判斷是非曲直,從而打破西方某些媒體的歪曲報道,維護國家形象。
(三)報道地域分布不均衡
從表3可看出,《廣西日報》(開放版)報道地域的分布不均衡。“開放”版報道最多的四個地域為:廣西、東盟、越南、泰國,最少的地域為新加坡、菲律賓、緬甸、印度尼西亞,都只有2篇。“開放”版以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交流,深化多邊合作,推動區域合作為使命和責任,因此,“開放”版作為提供廣西對外開放、尤其是與東盟國家合作交往的平臺,應該要注意報道的均衡性,對其它東盟國家,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社會領域,都應該予以介紹,才能做到報道的均衡,及滿足讀者對東盟信息的需求。
(四)缺少服務性專欄
《廣西日報》(開放版)的欄目主要有:“東盟話題”、“東盟時評”、“時事縱橫”、“專家解讀”、“專家論壇”、“專家訪談”、“高層對話”、“越南傳真”、“華商風采”、“尋夢廣西”、“創業海外”、“邊境故事”、“東盟留痕”、“國門風采”、“人文互通”等,欄目多元化,但是卻缺乏專門進行服務性報道的“服務性”專欄。服務性專欄是以受眾的需求為出發點,切實有效地為他們提供信息服務。如告訴讀者去東盟各國求學、旅游、投資時的注意事項。出國提醒、投資指南等等。
三、《廣西日報》(開放版)傳播對策
(一)做好議程設置,引導正確輿論
媒介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是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某些事實或意見以及他們議論的先后順序;大眾傳媒對事物和意見的強調程度與受眾的重視程度成正比。”[4]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喉舌,《廣西日報》(開放版)有責任和義務設置有效議程,向讀者介紹開放的中國、開放的廣西。《廣西日報》(開放版)的議程設置大多是大型會議、活動的議程設置,如東博會、南博會的召開等。為了體現“開放”版的特點和深度,“開放”版的記者們也可以對典型人物、典型事件進行議程設置,通過系列報道、專題報道的方式吸引讀者,如可對東盟的民俗文化、東盟留學生進行報道。“開放”版由于出版周期長,在突發性事件報道上不具備優勢,但是可以做好突發性事件的后續報道。尤其是對敏感性話題,做好議程設置,引導正確輿論。
(二)加強服務性報道,實現“三貼近”
“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廣西日報》(開放版)要做到“三貼近”,就是要做好服務性報道,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
做好服務性報道,“開放”版可以借鑒《云南日報》東盟專版的服務性報道。《云南日報》的專版推出了一系列為服務云南“走出去”的欄目,比如“出國提醒”,主要是告訴讀者在出國旅行、求學、務工、投資等方面需要了解國外哪些情況、準備哪些材料、證件、到國外以后如何確保自己在當地的安全以及遇到困難向哪里求助,非常周詳細致的考慮到了讀者出國前后可能遇到的問題、還有“投資指南”、“記者觀察”以及“投資參考”,這類欄目主要是為云南企業“走出去”服務,通過提供國外招商引資的新政策、分析國外的經濟形勢和政策、傳遞國外經濟發展的新動態等,為遇難企業“走出去”提供可參考的信息、指導和意見,以便他們做出最合理、最理性的判斷,盡量規避金融風險。[5]因此,廣西日報(開放版)應該在服務性上下功夫,多提供一些具體的、細致的、具有實用價值的信息,比如出國需要注意的事項、投資參考的分析、國內國外形勢、政策的變動等,讓讀者能夠根據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斷。
(三)豐富報道體裁、均衡報道區域
《廣西日報》(開放版)報道體裁除了以消息為主外,還應提高通訊、評論、圖片新聞的比重。作為不定期出刊的版面,“開放”版的時效性并不強,因此可以從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入手,即從通訊和評論入手,提高其所占比重及稿件質量,以深度報道取勝;而在讀圖時代,新聞圖片提供的信息簡單明了。因此,消息、評論、通訊和圖片新聞的結合可豐富“開放”版的報道體裁,把淺顯易懂和深度廣度結合在一起。
在報道區域上,除了報道與自己地理位置接近的越南和泰國外,其它的東盟國家也應該要加大報道力度。這樣才能滿足讀者對其它國家的信息需求,加大交流和合作。
(四)調動創新性思維,創新報刊內容與形式
創造性思維是運用新穎、獨特的方式和方法解決問題的一種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6]報紙要想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要想在市場競爭取勝,就必須打破常規,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特色來源于創造,只有用創造性思維來變革報刊的內容和形式,才能使報刊在市場競爭中獨樹一幟,立于不敗之地。但是,《廣西日報》(開放版)沒有讓讀者印象深刻的精品欄目,在版面設計和報道方式上也沒有明顯優于其他報刊的地方。因此,“開放”版應根據自己的地緣優勢、地方文化等資源,如使用活潑的新聞圖示、大幅的新聞圖片和新聞漫畫等,來創建報紙的獨特風格、建立精品專欄,讓讀者看后產生一種不同于其他報刊的整體印象。
參考文獻:
[1]王海迪.新媒體背景下廣西對東盟的跨文化傳播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7).
[2]吳麟,張玉洪.新聞采訪與寫作[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2014.
[3]丁法章.新聞評論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4]蔡文,戴嘉.議程設置研究的歷史、現狀與未來——與麥庫姆斯教授的對話[J].國際新聞界,2006(2).
[5]熊曉媞.《廣西日報》與《云南日報》東盟專版對比研究[D].廣西大學,2014.
[6]羅玲玲.創造思維訓練[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