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晨翔
摘 要:書院刻書作為民間刻書機構之一,是對官府刻書的重要補充,歷來在中國古代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古代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意義非凡。元代書院不僅作為教育機構存在,還利用雕版印刷技術雕刻了許多書籍,對培養優秀人才、傳播元代民間優秀文化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后人研究元代文化提供了渠道。
關鍵詞:元代書院;書院刻書;出版;文化傳播
一、元代書院刻書的背景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并統治全境的半封建半奴隸制王朝,民族之間的矛盾日趨嚴重,一些前朝遺民拒絕與當朝統治者合作,他們拒絕在朝中做官,拒絕讓自己家族子弟到官府教育機構里讀書。鑒于這種敵對情況,元朝統治者不得不采取一些政策來緩和民族間的敵對以維護統治。這些政策在開辦書院方面表現為放任、鼓勵書院的發展,“并且還有意識地發揮國家政權的管理優勢和經濟力量,興辦和幫助一些有名的官吏和學者修復和新建書院,免除書院學田及教師、學生等的賦稅雜徭等”,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元代書院的發展與繁榮。除了政府方面對書院發展做出的努力外,民間一些南宋遺族對書院的發展也做出了努力。他們因排斥當朝統治者,便隱居山林不去做官講學,為排解心中的郁結亦或是換種形式來施展自己的抱負,便主動在山林之中開辦書院,在民間肩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據《元史》記載,元初的許多學者諸如汪維岳、汪一龍等都在宋朝滅亡之后拒絕入仕,隱居山林,終日靠在書院講學授課度過。
元代時書院逐步走向官學化,而官學化則是中央集權逐漸強化的標志之一,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根據《續文獻通考》記載,管理書院的山長的職務和經費都由朝廷控制,此外,山長都有朝廷承認的行政職務,這使得書院成為政府控制機構,書院內部的運行機構也更加與政府機構類似。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元代出現了毛公書院、太極書院、魯齋書院、明經書院、采石書院等四百多所書院,書院進一步得到了推廣。不過,雖然書院發展迅猛,書院的質量卻很難得到保證,這一特點成為元代書院發展中的普遍現象。元人程鉅夫曾在《東庵書院記》中談到“今年在所在增置書院不一,初若可嘉,要其成績,卒無可紀,虛設其名而矣。”
二、元代書院刻書意義
1.有力地促進了書院教學工作
書院刻書的直接目的還是為了服務于書院教學任務。在元代書院刻印的大量史書典籍之中,用于書院教學的書籍是占有很大比例的一部分。這些書籍刻印出來之后在學院師生之間流傳開來,學生們可以就書中的知識進行學習,也可以和老師探究書中所含的義理,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師生在汲取知識方面上都獲益匪淺,不僅拓展了學習效率還提高了知識面,推動了書院教學工作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
2.為后人學術研究提供寶貴資料
書院刻書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保存重要古籍,這些得到保存的珍貴古籍是后人研究前代文化史料的寶貴資料。元代書院刻書因其質量高的特點被歷代收藏者視為珍品廣為收藏而流傳至今。元代書院刻書中諸如大德三年廣信書院《稼軒長短句》十二卷、泰定三年武溪書院刻《新編古今事文類聚》等珍貴刻本書籍都是各大藏書館爭先珍藏的古籍。書院所采取的對珍貴刻本的保存方法也利于書院刻本的保存,在供后世研究古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元代,由于連年的戰亂紛爭,民間的一些珍貴的古籍都遭到流失或者是被焚毀于戰火之中。元代書院重新整理頻臨絕版的古籍并重新出版,這樣那些頻臨絕版的古籍就能繼續延續下去。這些書院出版的珍貴古籍為后人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對后人研究元代及前朝文化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3.推動書院刻書事業的發展
元代書院刻書事業是承前啟后的存在,早在之前的唐代與宋代,書院刻書事業就已經發展定型,到元代時,書院刻書繼承了前代優秀的刻書技藝并進一步得到了發展。在元代形成的精湛的刻書技藝與文化都為明清書院刻書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推動明清書院刻書事業繼續發展壯大下去。清代南菁書院所刻印的《續皇清經解》一千四百三十卷和《南菁書院叢書》四百四十卷都是解經和考訂經書的重要著作;廣雅書院刻印的《廣雅叢書》,搜輯十分完備,把唐宋以來的史書包括在內等等,這些書院所刻印的精美書籍就是憑借前代的刻書技藝得以實現的。
4.繼承和發展古代優秀文化
書院刻書活動也是文化傳播活動,元代書院刻書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繼承和發展了古代優秀文化。一方面,元代統治者采取文治政策時曾以儒學為主,通過書院大力傳播儒學文化,這樣就極大地推動了儒學及儒家學說的發展壯大。另一方面,元代書院也刻印了大量的除儒學之外的文化類書籍,這些書籍有醫學類的,有詩詞類的,還有文集、文選類,通過書院刻印傳播之后對這些古代優秀文化傳播是十分重要的。元代宗文書院刻印的宋人唐慎微的《經史證類大觀本草》、寇宗奭的《本草衍義》對促進醫學文化的發展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元代書院刻書作為傳播發展元代文化的一項活動,一直在元代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書院作為古代傳統民間教育機構,不僅能夠教授給學生豐富的知識,還能夠刻印珍貴刻本典籍來傳播發展文化,它在歷史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參考文獻:
[1]程方平.元代書院的歷史發展[j].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2009.296.
[2]薛穎.元代江西書院刻書考論[D].江西,2008.33.
[3]方品光,陳愛清.元代福建書院刻書[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1994.130.
[4]陳矩弘.元代書院刻書事業述略[j].圖書與情報,2006.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