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階段的學生大都還是未成年人,其個體的生理和心理都正趨向于成熟。這個階段的孩子思想還比較單純、思維靈活且好奇心強,對于新事物以及來自于家長老師等成人的要求也比較容易接受,因此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但因為生活閱歷和知識水平還比較有限,因此心理還不夠成熟,因此從整體上來說高中階段的學生有情緒波動比較大、意志不夠堅定、內心沖突較多等弱點,若是家長、老師以及社會等對這些弱點的引導和教育方式不正確,則很容易引發高中生出現早戀、攻擊性行為等各種問題行為。本文針對高中生比較常見的問題行為,結合具體案例從心理視角對如何把握與處理這些問題行為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心理視角;問題行為;高中生
目前為止國內外還未對問題行為的定義的界定還未達成統一,但一般來說,問題行為指的是學生因為學業困難、人際關系矛盾等多種因素而導致其出現一些異常的,和社會規范不相符的行為。這種行為可能沒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但卻與社會公共生活準則當中的相關規范不相符,導致學生無法較好的適應社會生活,使其在學業、人際關系活生活等方面出現困難。因此,重視和積極解決學生的問題行為對于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良好的人際處理關系、學習能力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1高中生常見的問題行為和處理方法分析
1.1課堂問題行為的表現
高中階段的學習是關系到學生能否進入高等院校的關鍵學習階段,高中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端正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經過問卷調查,不少高中學生存在著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沒有動力的不良現狀。有數據顯示,只有8.2%的高中生在課堂上從來不說話或者睡覺,15.8%的高中生從來不抄別人的作業或不抄答案,而在課堂上經常說話開小差或睡覺的人數占了15.1%,經常抄寫別人的作業或者抄答案交差的占了9.7%,時而上課認真時而不認真的占了38.2%,偶爾抄寫別人的作業或者抄答案交差的占了13%。從以上數據大致可以看出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沒有動力的高中生占了絕大多數。
不少高中生進入教室之后不知道要做什么,做完作業了以后也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很多高中生平時學習也很刻苦,但是成績提高并不顯著,反而因為所學的知識越來越多而有所下降。此外,老師、家長包括學生本身在內給高中學生極大的學習壓力,導致學生心理負擔過重,內心十分痛苦。長此以往會導致高中生上課注意力集中不起來,記憶力下降。還有的高中生平時成績都還可以,可是一遇到大考就發揮失常,這是因為這類學生習慣性一考試就產生焦慮感,從而影響了正常發揮。
1.2從心理視角把握和處理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
教師要從心理視角上看待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因為高中生出現系列的課堂問題行為與學生自身的心理修行不夠。教師要做的就是首先要教會學生自我調節,讓高中學生能夠積極地評價和看待自己,增強自信心。心理學上的自我概念理論認為:學生在學習中取得優異成績、獲得別人的認可,那么學生就能夠形成積極地自我概念,因而認為自己是優秀的。相反的,如果學生學習上遇到挫敗,就會灰心喪氣,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覺得自己不行、不優秀,再努力也沒用。因而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十分重要,積極地自我概念會促使學生將心思放在學習上。其次,教師要教會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讓自己成為自己的監督人,自行約束自己的行為。
小強具有嚴重的偏科情況,各科成績除了英語都很不錯,但是由于在英語科目上屢屢受挫,因此他對英語這一科完全提不起興趣,甚至感覺到上英語課是一種忍受痛苦的過程,老師多次為他找了幾次學習幫手進行輔導還是達不到效果。后來老師與小強進行了一次詳談,發現小強的英語成績提不高主要是受自身的心理暗示影響。因此英語老師特意為小強整了一套適合小強英語水平的模擬題讓他當即完成,結果小強得了85分,他很高興。英語老師趁熱打鐵,讓他解析了一下做題的思路。一開始小強猶猶豫豫,很不確定,但是在老師頻頻肯定他分析得對的時候,小強逐漸找到了自信,在分析題目的時候還能舉一反三,老師更是對小強的舉一反三的思路贊賞不已。從此以后小強對英語科目的興趣就越來越濃烈了,在英語課堂上還會主動舉手回答問題,英語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攻擊性問題行為的表現與處理
2.1攻擊性問題行為的表現
攻擊性行為指的是個體因為惡意憎恨、不滿等負面情緒而對他人或者其他目標進行具有侵害性的暴力行為,現如今高中校園里經常出現的以大欺小、勒索、斗毆等都屬于攻擊性行為。
我校高二某男同學因為和高三一男生有過節,因此在周末放假期間故意用自己的自行車去撞對方,等到對方發怒之后,兩人大動干戈,最后兩名男生各自唆使自己的“兄弟”打了一場群架。這樣的例子在高中校園當中并不少見。
2.2從心理視角把握和處理學生的攻擊性問題行為
筆者結合個人經驗以及相關案例的研究發現,高中階段容易存在攻擊性行為的學生一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語言表達能力較為欠缺的,這類學生很難通過語言來發泄憤怒情緒,自然而然的就會轉變成身體語言,也就是攻擊對方來表達憤怒;另一種則是個性上存在缺陷的,這類學生非常在意自身感受,他們覺得進行攻擊能夠讓其產生快感。
那么,我們如何從心理視角來把握和處理學生的攻擊性問題行為呢。首先,重視并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同一性”,也就是自我和人格的發展。埃里克森提出,個體在其人格發展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個問題是自我意識的形成,它要求個體克服同一性混亂,獲取同一感,它從兒童階段就開始存在于個體之中,青少年時期是最關鍵的階段。而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自我同一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并堅定自身本質、信仰以及其他一些人生較為重要的意識,使個體的內部狀態能夠和外部環境協調發展。其次,老師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影響其攻擊性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對癥下藥,借助課堂或者班會活動等各種場合提問學生,讓其有更多的機會可以表達自身真實的想法,課后也要加強溝通交流,積極主動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以及思想變化。不少具有攻擊性問題行為的學生都缺乏關愛,或是由于家長和教師的引導正確、不夠尊重而產生的,這些學生因為無法走出家庭陰影,走出自我,致使其選擇了攻擊他人、逃避現實這樣一種較為極端的方式來報復。所以,作為一名高中教師,應該主動關懷學生,用自己的愛來感化學生,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和學生對話,了解學生的內心所需,成為同學們的良師益友,讓孩子們能夠感受到老師發自內心的關愛,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改掉暴力行為,用正確的方式來處理矛盾,發泄不良情緒。endprint
3高中生早戀
3.1早戀行為
早戀一直都是讓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都非常擔心的一個問題,早戀現象在高中校園也呈現出越來越頻繁的趨勢。對于高中教師來說可能早已習慣學生出雙入對、互稱戀人,有親昵行為甚至發生性關系的現象了。
3.2從心理視角把握和處理學生的早戀行為
高中階段的學生不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趨向于成熟,年齡的增加更讓其性意識逐步成熟。但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不會什么事都跟父母老師說了,他們有自己的主見和隱私,與老師家長交流時也會選擇部分話題進行。因此,若是教師在發現和處理學生早戀時采取羞辱、訓斥等強硬態度,或者以一種高高在上的“長者”的態度來壓服學生,則可能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還會增加孩子與家長老師對著干的逆反心理,甚至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
所以,筆者建議我們在把握和處理這類問題時教師首先應該端正自身的態度,讓同學們能夠將老師當成可信賴的朋友,值得尊敬的,能夠與之進行交流的好朋友或者長輩,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夠真正向老師訴說自己的真實想法。針對出現早戀行為或者有早戀傾向的學生,一定不能動輒指責訓斥,更不要在課堂上或者全校公開批評,而是積極與其建立朋友關系,進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在獲得同學們的信任之后再進行耐心的疏導,講解早戀的危害,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人生目標,明確高中階段的主要任務,讓學生找到新的人生目標,從而投入到學習當中來。
4結束語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是青春發育的高峰時期,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的變化都非常大,再加上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比較大,來自于社會的負面影響等都讓很多學生在學習和人際關系的處理等各方面都面臨著與初中階段不一樣的困難,適應存在困難或者處理不當則很容易出現問題行為。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教師,我們一定要多給予學生愛的關懷,不僅要從心理視角來把握和處理學生的問題行為,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其他途徑與手段來處理問題,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劉東菊.班主任管理風格對中職生問題行為的影響[J]時代教育,2014(06)
[2]馬喻.高中生完美主義、應對方式、與綜合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云南師范大學,2011.
[3]周研茹.中學生校園暴力及其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重慶大學,2012.
[4]李瑾,徐燕.上海市松江區中學生焦慮及應對方式[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9):1391-1392.
[5]郭念鋒等.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韓傲(1993,6—)女,籍貫:內蒙古包頭市,本科畢業院校:東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工作單位:內蒙古包頭市包鋼一中,中學二級物理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班主任工作,中學物理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