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迎迎+++達夢緣+++宗喆
關鍵詞:校園;拓展游戲;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7-0072-02
同心圓
目標:發展學生互相溝通和合作能力,營造班級凝聚力。
方法:所有學生圍成一個圓圈,前后保持一拳的距離,聽教師一、二、三的口令,慢慢坐在身后同學的腿上,打開雙手。
規則:限時內完成即算挑戰成功。
建議:關注身高、體重差異較大的學生,按照從矮到高順序排列。游戲結束時提醒學生緩慢起身,保護同伴,預防擠壓摔倒的情況。
互相支撐
目標:發展學生手臂力量,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
方法:兩名學生面對面、手推手,在體操棒擺成的限制線后橫向移動到另一端。結束后立刻返回與本隊隊員擊掌接力,先完成游戲一方即獲勝小組。
規則:前進時腳踩到限制線即失敗。
建議:游戲前,先讓學生多次嘗試,找到互相支撐的感覺,熟練后再比賽。
穿越雷區
目標:建立學生間的相互信任感,促進溝通與交流,享受成功的喜悅。
方法:在起點和終點的中間區域布置“地雷”(用瓶蓋來代表“地雷”),每對參賽者一塊蒙眼布。比賽開始后,“工兵”甲帶領蒙眼的乙,迅速向前跑出,指揮乙避開 “地雷”,到達對面終點互換角色,繼續游戲,先完成比賽一方即獲勝小組。
規則:踩到“地雷”失敗,返回起點重新進行游戲。
建議:布置“地雷陣”時,“地雷”距離應適宜,以保證游戲的流暢性。比賽時可以讓“工兵”在安全區域指揮,不攙扶通過的學生,以增加游戲難度。
怪獸總動員
目標:發展學生腿部力量,培養學生溝通協作能力。
方法:四人一組創造出一個四只腳、兩只手的“怪獸”,全體學生必須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從起點跳至終點。
規則:“怪獸”不得解體,其余腳不得觸碰地面。
建議:鼓勵學生合并升級“怪獸”,增加游戲難度,體驗游戲樂趣。
巨人的腳步
目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分享勝利的喜悅。
方法:六名學生一組,將自己的雙腳固定在帶子上準備游戲,游戲開始。從起點出發,先到達終點一方即為獲勝小組。
規則:最后一名同學通過終點才算完成比賽。
建議:游戲前先進行原地踏步練習,逐步過渡至行進間的比賽,一定預防摔倒事故發生。
不倒森林
目標:發展學生靈敏素質,培養學生相互信任感,共同挑戰,獲得勝利。
方法:四名學生依次將木桿排列成圓形,排列好之后隊員用右手拿起木桿,用掌心輕輕按在木桿頂部,順時針或逆時針跑動,在成功抓握木桿幾次并且木桿不掉地的情況下,表示挑戰成功。
規則:不允許身體其他部位接觸棒;有一根棒倒就算失敗。
建議:游戲時由簡到難,開始時允許手抓棒,等熟練后改為掌心按壓;增加棒與棒之間的距離;完成次數逐漸增加。
毛毛蟲
目標:發展學生腰腹力量,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公平競爭意識。
方法:三名學生一組,雙手叉腰,前后學生之間用身體夾住一塊墊子,游戲開始后從起點出發,先到終點一方即為獲勝小組。
規則:不允許手抓墊子;墊子不允許掉地;掉地后必須夾緊后才能繼續游戲。
建議:墊子放在胸前,以不遮擋視線為宜。逐漸增加游戲人數,以提高游戲難度。
坦克履帶
目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分享成功的喜悅。
方法:每組十人左右,站在車輪內,游戲開始后,所有學生雙手不斷向前傳送履帶,雙腳迅速往前走,先到終點一方即為獲勝小組。
規則:腳不允許踩到地面,第一名同學到達終點即算獲勝。
建議:游戲時,可以用報紙和膠帶、廢舊橫幅自制履帶,履帶損壞即算挑戰失敗。
踩石過河
目標:愉悅身心,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鍛煉身體協調能力。
方法:每個小組3塊泡沫磚,游戲前在小組前方地面上縱向平攤好,聽到信號后開始游戲,向前移動,到達河對岸后,迅速跑回將泡沫磚交給下一位同學,繼續比賽,先完成的小組即為獲勝小組。
規則:手和腳不得接觸地面,觸碰地面須返回起點重新出發。
建議:開始游戲時,縮短起點終點距離;也可進行限時走比賽,比誰走得垂直距離長。
坐地起身
目標:發展學生腿部和腰腹力量,培養合作意識與能力。
方法:四人一組坐在軟墊上,雙手抱臂在胸前背靠背,聽到口令后,同時向后用力擠,依靠互相的支撐力,緩慢站起來,所有人安全起身即為獲勝小組。
規則:手不得接觸地面。
建議:游戲時由兩人開始,逐漸增加游戲人數,以增加游戲難度。人數多時,可以手挽手進行游戲。背靠背起身至坐姿,并保持住身體姿態,堅持時間長的小組獲勝。
【點評】:本文中的校園拓展游戲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學校場地器材的實際情況,引用和改編了社會上的部分優質游戲資源。在游戲中有效地鼓勵學生勇于拼搏、追求勝利的精神,體驗游戲的樂趣與成功,同時發展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公平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增進學生間的友誼。
拓展游戲的出現對于學生而言,既有挑戰又有刺激,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拓展游戲很多需要集體參與互動,也有一定的潛在風險,教師首先要做到充分了解游戲內容、不同游戲階段、不同游戲人員組合中的優缺點,做好充分的示范講解工作,讓參與學生完全明白規則后再去參與、感受與實踐拓展,這樣才會越做越好。 (周晨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