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玲++張雅文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地區經濟飛速發展,社會大眾生活水平日漸提高,更加關注地區教育發展。在地區健康穩定發展過程中,經濟、教育二者緊密相連,必須促使二者有機融合,處于均衡發展狀態。因此,多角度客觀分析地區經濟與教育發展的關系,多層次探討我國地區經濟和教育均衡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關鍵詞:我國;地區經濟;教育均衡發展;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0-0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9-0047-03
一、地區經濟與教育發展的關系
從某種角度來說,教育是發展知識經濟的首要前提,而國家所具有的科技實力和其教育事業發展情況緊密相連,也就是說,經濟、教育二者緊密相連,處于統一化的網絡結構體系中,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不斷促進經濟增長。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我國政府提出了“科教興國”重要戰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性,是提高我國在國際中競爭力、創造力的關鍵所在,不斷加快我國科技經濟發展步伐。為此,我國必須立足基本國情,準確把握地區經濟、教育二者之間的關系,促使二者均衡發展。
1.地區經濟發展離不開地區教育。就地區經濟而言,作為一個完整系統,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在新形勢下,地區不同行業、領域間的競爭日漸激烈,逐漸演變為各類人才間的競爭,也是促進地區經濟全面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也就是說,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離不開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質專業人才,為自身融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優化調整地區產業、領域人力資源結構,提高人力資源利用率,不斷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實際上,地區經濟發展中專業人才缺乏,這也是我國在調整經濟產業結構、技術模式方面的顯著問題,而地區教育的發展能夠為地區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專業人才保障,要根據地區經濟各方面發展情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大力發展地區教育事業,充分發揮地區教育多樣化優勢,不斷推動地區經濟向前發展,走上健康穩定發展的道路。
2.地區教育發展依賴于地區經濟發展。對于教育事業來說,在長遠發展道路上離不開重要的物質保障,地區教育也不例外,而地區經濟的發展正好可以向其提供所需的物質保障,地區教育發展依賴于地區經濟發展。如果地區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地區教育事業發展速度也會在無形中加快,反之亦然,表明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比較多,加上地區不同層次社會大眾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對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更加注重教育,無形中不斷促進教育事業穩定發展。同時,在地區經濟發展的浪潮中,與其他地區間的聯系頻繁增加,有利于優化創新地區教育模式,采用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有效滿足地區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在教育發展過程中,離不開“和諧、民主”的社會環境,在“政策、經濟”給予一定的支持,大力發展地區經濟的同時,促使地區教育進一步發展,更好地為地區經濟發展服務。
二、我國地區經濟和教育均衡發展問題
1.缺乏正確的認識,校企業合作不科學。在新形勢下,我國部分地區并沒有意識到“經濟、教育”二者均衡發展的重要性,對其缺乏正確的認識,過分注重某方面發展,沒有將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部分地區沒有綜合分析多方面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以及教育事業,導致二者比例失衡,處于不均衡發展狀態,地區經濟與教育協調發展形式化,影響地區的全面發展。同時,在新形勢下,地區教育發展規模日漸擴大,需要融入更多的資源,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呈現出全新的狀態,處于黃金發展階段,GDP增長率大幅度提高,但急需要進一步優化經濟增長方式,要采用集約化經濟增長方式,動態控制運營成本,要加大資本、原材料等多方面投入力度,尤其是科技、創新方面,但這方面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缺乏,影響地區經濟的發展,高度重視地區教育發展,充分發揮多樣化作用,有效滿足地區企業在人才方面的客觀需求。
2.地區學校沒能與社會接軌,校企合作不科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地區教育發展過程中,地區學校需要和社會接軌,但部分地區學校處于獨立狀態,沒能與社會順利接軌,不清楚地區不同行業、領域企業不同崗位客觀要求、運營狀況等,沒有全方位深入調查地區發展市場,沒有運用發展的眼光,準確把握市場導向、行業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發展趨勢等。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注重理論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理論、實踐教學二者脫離,不利于班級學生全方位了解地區行業、領域動態變化,做好職業規劃,影響他們各方面綜合技能的提高,參與到相關崗位后,無法有效解決企業運營管理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無法充分展現自身多方面價值,人力資源利用率不高。同時,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和企業發展緊密相連,而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又離不開地區經濟發展。在發展過程中,企業也需要各方面優秀的人才,不斷優化創新技術、產品等,大幅度提高自身工作效率與質量,加快企業發展速度,這就需要加強校企合作。但在各方面因素作用下,地區校企合作并不合理,導致培養的人才不符合企業不同崗位客觀需求,無法滿足地區企業在人才方面的需求量,不利于地區學生日后順利就業或者深造,影響學生綜合技能的提高,地區經濟和教育均衡發展問題不斷顯現,出現不均衡發展問題。
3.人才綜合素質不高,缺乏良好的“吸引、留住”人才的環境氛圍。在地區經濟和教育發展中,地區學校沒有根據自身各方面情況,圍繞地區不同行業、領域企業發展要求,圍繞素質教育客觀要求,優化調整自身發展目標、發展方向,優化完善人才培養框架體系,仍然采用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沒有圍繞地區經濟,采用科學的教育模式,對專業學生進行針對性引導,導致學生綜合素質不高,不利于向地區經濟發展輸入大批高水平專業人才。同時,在地區經濟和教育均衡發展過程中,缺乏良好的“吸引、留住”人才環境氛圍,地區經濟發展中大量優秀人才流失,人才結構不穩定,無形中增加了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投入的成本,不利于企業獲取更多的經濟利潤,地區學校也無法準確把握地區企業動態發展,優化調整自身人才培養方式、培養目標等,沒有圍繞社會市場動態變化,多層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導致地區“經濟、教育”二者發展步伐不一致。
三、我國地區經濟和教育均衡發展對策
1.正確認識,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氛圍。在新形勢下,地區必須站在客觀的角度,全面、客觀分析自身經濟、教育這兩方面具體發展情況,準確把握均衡發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全方位正確認識地區經濟以及教育,樹立全新的理念,將其均衡發展放在核心位置,將其作為日常一項關鍵性工作,將其落到實處,避免其形式化,確保地區經濟與教育均衡發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在地區經濟和教育均衡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各方面職能,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出臺相關的政策,營造一種“和諧、民主”的人才環境氛圍,促使地區學校根據各方面情況,結合自身發展現狀,培養各方面專業人才,多鼓勵專業學生自主創業,引導他們學會先就業再擇業,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對于企業來說,要通過多樣化形式,吸引大批優秀人才,并有效留住人才,不斷提高自身軟實力,在發展道路上,具有較好的人力資源優勢。以此,科學轉化地區已有的人力資本,使其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生產力,更好地服務于地區經濟以及教育,加快地區發展速度,為地區經濟與教育均衡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利的保障。
2.加大地區教育經費投入力度,構建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地區教育發展過程中,經費是其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也是促使地區教育、經濟二者均衡發展的關鍵點之一。在其均衡發展過程中,我國政府部門必須適當增加這方面的投入力度,高度重視地區教育各方面發展情況,確保其各項工作的開展都有充足的資金,不斷加快地區教育發展步伐,能夠和地區經濟同步發展,為實現其均衡發展做好鋪墊。同時,在地區經濟與教育均衡發展中,地區學校要根據二者均衡發展的具體要求以及自身現狀,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構建全新的各類人才培養模式,明確自身各類人才培養目標,使其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能夠有效指導各專業教學。地區學校要將科學發展觀內容巧妙融入其中,將“以人為本”理念落到實處,促使地區教育事業走上健康穩定發展的長遠道路。
3.注重校企合作,出臺激勵政策,構建開放型教育體系。在地區經濟和教育均衡發展中,地區學校、企業都必須全方位正確認識,加大彼此合作力度,全面、客觀分析地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已有的優勢資源等,進行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在此過程中,地區學校要客觀分析地區企業不同崗位客觀要求,根據地區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科學選擇合作企業,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企業也需要根據自身運營中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以及需求量,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學校,加強彼此間的合作,加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力度,為學校專業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訓、實習崗位,確保專業學生能盡快熟悉地區企業崗位要求,在親身實踐中發現自身優缺點,進行針對性學習。合作學校也要根據學生在實訓、實習各方面情況,要求專業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多方面專業技能,促使地區經濟和教育均衡發展,促使學校、企業能夠在“經濟、教育”均衡發展中獲利,實現雙贏。在此過程上中,我國要構建科學的合作激勵政策,促使地區學校、企業更好地了解彼此,促使地區學校多和地區不同行業、領域企業對話,更好地為地區經濟建設服務,充分發揮學校在地區經濟與教育均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國要根據地區發展情況,構建開放型教育體系,促使教育與培訓、學歷與非學歷教育等有機融合,大力發展地區教育事業。
4.構建全新的協調互動發展模式。在新形勢下,我國地區政府部門要綜合分析各方面影響因素,構建全新的協調互動發展模式,確保教育、經濟二者同步發展,針對各地區經濟、教育發展中的問題,提出針對性要求。對于經濟發達地區來說,地方政府部門要構建科學的教育體系,給予地區教育事業發展一定支持。對于經濟發展較慢地區來說,地方政府則需要圍繞地區經濟具體發展水平,結合各大產業結構情況,要求地方學校要優化調整專業類別,科學設置專業,要將重心放在二、三產業上,大力培養該方面專業人才,加快地區二三產業發展步伐,有效改變其發展現狀。如果屬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地區,地方政府部門要積極引導學生,注重一二產業發展,培養其發展中所需的各類人才,為地區各大產業發展提供所需的各類專業人才,促進地區經濟全面發展。進而,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及時提供所需的物質保障,確保地區學校處于高效運轉中,避免出現資金鏈斷裂現象,加大自身發展力度,和地區經濟同步發展,處于協調、互動發展過程中。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社會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國必須統籌兼顧,立足基本國情,全方位正確認識地區經濟與教育均衡發展,要根據各地區這兩方面存在的問題,優化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出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確保地區經濟與教育均衡發展有良好的法律保障。地區也要全方位正確認識二者,根據二者均衡發展難易點,構建全新的協調互動發展模式,加大地區教育經費投入力度,構建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校企合作等。以此,充分發揮地區學校、企業二者多樣化作用,促使地區經濟、教育處于同步發展中,加快二者均衡發展速度,促使地區健康穩定發展,加快和諧社會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 張天雪.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實踐模式、路徑與政策理路[J].教育發展研究,2010,(Z2):81-86.
[2] 吳曉東.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機制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5,(Z1):149-150.
[3] 左曉梅.關于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策略的管理倫理分析[J].基礎教育,2011,(6):21-25.
[4] 沈開艷,陳建華.中國區域經濟均衡發展趨勢的可持續性分析[J].學術月刊,2014,(8):97-105.
[5] 劉明成,張洪亮.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社會制約因素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5):24-26.
[6] 楊現民,陳世超,唐斯斯.大數據時代區域教育數據網絡建設及關鍵問題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17,(1):37-46.
[7] 李佩蕓,邢俊.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理論述評及對我國經濟格局的啟示[J].商業時代,2013,(16):127-128.
[8] 郁德強.動態核心競爭力的培育是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的著力點[J].經濟縱橫,2012,(8):111-113.
[9] 李明,陳萬勇.均衡發展:區域教育科研科學發展的戰略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20):9-11.
[10] 劉雍潛,楊現民.大數據時代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新思路[J].電化教育研究,2014,(5):11-14.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