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茂娟
摘 要: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競技體育存在著舉國體制、體教結合培養、個人培養、俱樂部培養四種培養模式。這四種模式各自存在著自身的優缺點。通過對四種模式的介紹與每種模式存在的問題的剖析,對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給出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市場經濟;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80-0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9-0129-02
一、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競技體育人才的幾種培養模式
1.舉國體制。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競技體育還是比較落后的,由此產生了舉國體制,國家集中資源,對運動天賦高、潛力大的運動人才進行集中訓練,即國家培養模式。舉國體制雖然起源于計劃經濟時代,但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依然有自己獨有的優勢。例如蹦床項目,在2000年之前我國還沒有蹦床運動員,在蹦床成為奧運項目之后,我國集中培養了具有天賦的蹦床運動員,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一舉奪得蹦床冠軍。并且在田徑、游泳、兵乓球、羽毛球、排球、棋類等項目中,都是從眾多的青少年中選拔人才集中培養,正是因為國家集中了有限的資源集中培養運動員,使得我國競技體育在國際賽場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使我國在國際性比賽中一躍而起,居至第一集團的行列。
2.體教結合。新中國成立后,體育系統形成了業余體校到省市專業團隊到國家隊的培養模式,絕大部分運動員脫離了文化課的學習而進行集中訓練,這套體系對我國競技體育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的發展,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導致運動員在文化知識方面與接受正規教育的同輩人有了較大的差距,導致了在退役后再就業困難,直接影響了人們對競技體育的態度。因此,體教結合培養模式成為了必然,體育系統與教育系統共同參與,院校培養相結合,體育訓練與文化教育綜合發展,培養出有文化有技能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運動人員。體育理應回歸教育,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在高等院校的學習,運動員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也學到了科學文化知識,而且受到校園文化氣氛的熏陶,有利于培養運動員的綜合素質,認知水平的提高也為運動技術水平和其他方面的均衡發展打下基礎。毋庸置疑,體教結合培養模式逐漸成為舉國體制培養模式的有益補充。
3.個人培養模式。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經濟環境下個人投資培養模式漸漸為大眾所認知與接受,這種培養模式脫離了國家的培養機制,完全由個人投資,一般情況下的培養過程屬于家庭行為,因此該種模式又被稱為家庭培養模式。在經濟利益和其他利益的驅動下,家庭投資的積極性更為明顯,作為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不但促進了我國競技體育的多元化,也使得我國競技體育更具有活力,更具備競爭能力。
4.俱樂部模式。市場經濟環境下,在職業聯賽的帶動下,俱樂部培養模式已經成為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迅速發展。該模式最著名的當屬歐洲足球俱樂部,我國也逐步地在引進這種模式,該模式注重運動員的興趣天賦與潛力,通過參與比賽不僅能提高運動員自身的競技水平,而且也會相應地提高俱樂部知名度。由此,社會團體慕名前來,帶來培養經費的豐富資源,如此良性循環,促進競技體育的蓬勃發展。
二、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幾種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舉國體制的局限性。雖然舉國體制為我國競技體育造就了很多世界冠軍,為我國在國際性賽場上取得優異成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舉國體制的缺點漸漸顯露出來。第一,政府主導是舉國體制最大的特點,既辦體育又管體育的機制存在著很深的市場經濟烙印,與市場經濟相違背。第二,舉國體制遇到問題就需要靠指示、政策法規等強制的手段來解決,過度依賴行政手段,違背市場經濟的規律。第三,運動員退役后再就業困難,在舉國體制下,運動員接受文化知識教育的機會比較少,自身綜合素質不夠高,退役后再就業時就業面比較窄,給運動員后續生活造成了阻礙。第四,舉國體制模式的發展經費來源過度依賴財政支出,由于政府的財政預算等原因使競技體育發展資金受到影響,與市場脫節。
2.體教結合模式的局限性。體教結合模式的本質特征就是在保持學生正常學習的前提下,充分挖掘運動員在體育運動方面的潛能,發展競技能力,提高運動成績。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對現代運動方式理解的不足造成實訓方式還比較業余;訓練設施跟不上培養步伐,院校無力承擔一些高投入的運動項目;院校教練員理論水平高但是實訓欠缺經驗;運動員自身年齡、傷病等因素影響發展空間;對專業課的重視程度不一等等;這些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
3.個人培養模式的局限性。個人培養模式漸漸地會成為未來競技體育發展的趨勢,但是目前還存在著很多問題。第一,容易荒廢學業,家庭投資在體育方面,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用于訓練和比賽上,會嚴重影響學習成績。第二,存在經濟風險,這種模式的培養費用均由家庭承擔,如果培養的運動員沒能參加比賽或者比賽成績不理想,則意味著投入產出比過大,付出得不到回報。第三,某些項目的市場開放程度很低,體制外的運動員會在注冊、參賽等方面受到制約和影響,會阻礙運動員的發展。
4.俱樂部培養模式的局限性。俱樂部方式是目前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但是范圍比較局限于職業隊為代表的運動項目。各俱樂部為了避免在人才引進中與體育管理部門的沖突,且受制于項目管理中心對俱樂部準入制度的約束,再加上該模式在我國起步較晚的原因,發展還是比較緩慢。影響因素大致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難以打造高知名度品牌。品牌的建設周期相對來說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在我國俱樂部模式起步晚,發展時間較短,還很難形成國際知名的品牌。第二,選才過多,由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俱樂部模式選才太多則會導致無法精心培育某一項目上的專才。第三,高水平教練欠缺以及訓練制度不完善。受市場經濟環境以及舉國體制影響,俱樂部模式在沒有建立較高知名度品牌的前提下,高水準的教練員還是有所欠缺,而且各個俱樂部訓練制度不一,有所偏頗。第四,俱樂部模式當前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還是缺乏市場化運作,如此一來則缺少國際競爭力,很難走出國門面向國際。
三、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方向
1.不斷探索和完善目前的幾種培養模式。前面介紹的舉國體制、體教結合模式、個人培養模式、俱樂部培養模式中既有起源于計劃經濟時代的傳承,又有應市場經濟環境發展而生的產物。每一種形式都存在其合理性,而且也為我國競技體育事業做出過杰出貢獻。如今,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競技體育健康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只能依賴于現有這幾種模式的不斷完善,企圖創建一種全新的模式取而代之全盤否定原有模式是很不現實的,也會消耗大量的財力物力,不斷探索、不斷提升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各種模式互相結合,互為補充。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滿足社會需求的模式將會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也會有更符合我國國情的新的培養模式出現。
2.注重解決教育問題。競技體育存在著職業的特殊性,大部分競技體育運動員的職業生涯都很短暫,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35歲,可以說在青少年時代就不斷面臨被淘汰的現實。這就意味著與其他可以終身從事的行業相比,競技體育人才面臨著退役后再就業問題,并且退役后從事的工作很有可能與所學的體育技能沒有太大的關系,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良好的教育水平,則很難勝任新的工作。因此,注重教育問題是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時必須放在戰略地位來考慮的問題,是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核心。并且目前幾乎所有家長都會要求訓練單位提供良好教育,以便在日后走入社會時可以更好地滿足社會要求。只有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才能使家長打消由于訓練單位提供教育水平低而讓孩子放棄競技體育道路的念頭,才能使運動員退役后更好地完成角色轉換,才能更好地為我國競技體育儲備優秀的人才。
3.完善社會保障機制,促進可持續發展。解決競技體育運動員退役后再就業難的問題,除了注重文化知識教育提升其綜合素質之外,還需完善運動員的社會保障體制,大力完善醫療衛生、傷殘保險等社會保障機制,給競技體育運動員多一層保障,才能促使其安心訓練圖發展,而且也能提高家長同意青少年參與競技體育的支持率,是促進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儲備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4.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為目標。市場經濟環境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相關改革和完善機制應該圍繞社會需求,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只有如此才能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首先,無論是運動員的培養還是選拔都應與青少年的體育運動相結合。另外,各種培養模式都要確保走市場化道路,按照經濟規律發展,融入到經濟發展之中并促進經濟發展。
四、結語
市場經濟環境下,舉國體制、體教結合、個人培養、俱樂部培養是目前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四種模式具有各自優勢的同時也存在各種矛盾與沖突。這幾種方式因為項目不同、目的不同、利益歸屬不同,都存在著自己的發展市場。在行政約束下完成多元化協同培養、各種模式互相結合滲透是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必須堅持的原則,不僅是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重要舉措,也是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蘇榮海.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對比分析與整合思考[J].山東體育科技,2016,(3).
[2] 戶永偉,吳志建,周兵.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6,(1).
[3] 王靜,李恩荊,章進.青少年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發展困境與培養策略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6,(3).
[責任編輯 劉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