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坤安
摘 要:經濟轉型和第三產業發展具有內在一致性,經濟轉型是資源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第三產業發展是實現經濟轉型目標的具體實踐。在借鑒新加坡和韓國在經濟轉型和產業發展方面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以延安市為代表的資源型城市在經濟轉型和第三產業發展方面的經驗。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與第三產業發展,應建立面向經濟轉型的服務型政府,通過創新為經濟轉型提供動力,完善經濟轉型的人才保障體系,大力發展經濟轉型過程中介服務。
關鍵詞: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第三產業發展;經驗借鑒;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F299.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9-0094-02
一、經濟轉型與第三產業發展的驅動力分析
經濟轉型是指經濟體從一種產業結構形態轉換為另一種產業結構形態的過程,經濟轉型可以表現為第三產業取代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也可以變現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由傳統產業向新能源、新技術等產業替代的過程。第三產業是從產業結構角度的經濟學定義,第一產業以農業為主體,第二產業以工業為主體,而第三產業是指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形態,相比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而言,第三產業的經濟附加值更大、產業能耗更低,推動產業由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發展,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表現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
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與第三產業發展的驅動力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與第三產業發展是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必然要求。我國正積極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工作,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要義在于技術創新驅動的產業形態成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這就必然要求實現產業發展的高級化,從而體現為產業發展的高級化,因此,經濟轉型與第三產業發展與創新型國家建設具有內在一致性。第二,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與第三產業發展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建立在粗放式經濟發展基礎上,表現為我國產業結構以第一產業為主,代表產業形態高級化的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較低。為了改變我國資源型城市的經濟發展模式,各地區必須由傳統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向資源綜合利用的集約式發展模式轉變,從而提高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與第三產業發展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加坡和韓國的經濟轉型經驗借鑒
新加坡和韓國在經濟轉型方面進行了積極實踐,并提供了諸多寶貴經驗借鑒,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新加坡的經濟轉型經驗借鑒。新加坡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第一,清晰的產業發展方向。匹配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新加坡在經濟發展的每個主要階段結合國情制定了清晰的產業發展方向,并配套了行之有效的產業發展支持政策。第二,高效清廉的政府。新加坡政府在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中始終堅持企業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創造者,而政府的職能在于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服務以及持續優化區域環境的職能定位,以此為基礎,新加坡政府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優良的服務并具有較高的效率。第三,積極實施對外開放政策。為了充分利用外部資源,新加坡積極實施引進來政策,大力鼓勵外國企業到新加坡投資發展。
2.韓國的經濟轉型經驗借鑒。韓國的產業轉型之路經歷了勞動密集型產業、重工業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的產業發展路徑。韓國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第一,持續的研發創新投入。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創新成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創新能力的高低決定了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韓國政府高度重視創新的積極作用,并通過研發創新的投入支持創新能力的提高。例如,韓國的創新投入占到GDP比重的3.36%,而同期的美國為2.79%,中國僅為1.47%。第二,詳細的產業支持政策。為了支持產業的持續發展,韓國通過立法、基金等多種方式為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例如,對于政府大力支持發展的產業,韓國政府實施了優先采購國產產品的政策,即使該種產品的售價高于國際進口的同類商品的價格。為了鼓勵該產業的發展,韓國政府依然堅定地堅持政府采購,從而有效支持了本土產業和企業的發展。
三、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與第三產業發展的實踐——以延安為例
延安礦產資源豐富,發展能源化工業具備堅實基礎。已探明礦產資源16種,其中煤炭儲量115億噸,石油13.8 億噸,天然氣2 000~3 000億立方米,紫砂陶土5 000多萬噸。延安人文旅游資源獨具特色,以中華民族圣地黃帝陵、中國革命圣地延安、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為主體的旅游資源馳名中外,陜北民歌、陜北大秧歌、安塞腰鼓、農民畫、剪紙等民間藝術久負盛名,是西部地區獨具魅力的旅游勝地。市內有歷史遺跡5 808處,革命舊址445處,珍藏文物近7萬件,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市在經濟轉型和第三產業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實踐,并取得了顯著績效。長期以來,延安形成了油主沉浮的單一結構,經濟抗風險的能力不強,在延安市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下,延安市正加快經濟轉型發展步伐,形成了以紅色旅游、綠色農業產業、黑色能源資源為主的特色經濟:第一,產業結構調整效果顯著。三次產業結構取得較大變化,由2010年8∶71.8∶20.2調整為2015年9.2∶62∶28.8,第三產業占比得到顯著提升,產業結構由主要依靠二產拉動逐步向第二、三產業共同拉動轉變。第二,服務業貢獻顯著。截至2015年底,全市規上服務業達到166戶,總量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是2013年規上服務業納入網報時的近3倍,凈增加了101戶延安市服務業增加值達到344.97億元,占GDP比重達到28.8%,提升幅度居陜西省第1位。第三,第三產業中的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迅速。文化產業增加值15.35億元,占GDP比重為1.1%,旅游綜合收入744.3億元,年均增長20.3%。
四、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與第三產業發展的建議
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與第三產業發展應建立面向經濟轉型的服務型政府,通過創新為經濟轉型提供動力,完善經濟轉型的人才保障體系,大力發展經濟轉型過程中介服務:
1.建立面向經濟轉型的服務型政府。建立面向經濟轉型的服務型政府,首先,要形成政府并非經濟效益的直接創造主體、企業才是市場的價值創新主體的基本認識,從而為厘清政府和企業、市場之間的關系夯實基礎;其次,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改革和精簡,我國中央政府正在實施的行政審批權下放就是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改革的有益實踐,在此基礎上,應通過編制精簡達到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雙重目標;最后,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政府應將服務職能向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降低市場壟斷程度、加大經濟轉型中公共物品的供給等方面傾斜。
2.通過創新為經濟轉型提供動力。第一,在經濟轉型的創新主體確定方面,應推進以企業為核心的創新體系建設,從而提高創新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第二,在經濟轉型的創新合作模式方面,應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模式,例如通過企業設置博士后工作站作為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平臺,以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在基礎研究方面的優勢以及企業在應用研究和產業轉化方面的協同效應,提高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水平;第三,在經濟轉型的創新對象方面,既需要開展面向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改造,也需要以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術含量產業作為實施創新的重點領域。
3.完善經濟轉型的人才保障體系。經濟轉型的成功實施,需要有充分了解我國產業發展現狀、精確把握世界產業發展趨勢并熟悉掌握具體產業關鍵技術的管理型人才隊伍與技術型人才隊伍與之配套。在經濟轉型的人才保障體系建設方面,第一,應制定和實施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創造優良的人才工作環境,從而既能吸引人才,也能留住人才;第二,建立產業高層次人才的知識再深化,例如通過產業高層次論壇等形式,可以為產業高層次人才提供交流、學習和合作的平臺,從而進一步深化產業高層次人才對產業發展的理解和預測能力,更好地開展引領經濟轉型等工作。
4.大力發展經濟轉型過程中介服務。第一,深化中介服務業的服務范疇,在傳統的財務咨詢、法律保障等服務范疇的基礎上,科技和金融中介服務業有必要積極拓展產業投資咨詢、行業分析等服務范疇;第二,在科技中介服務業發展方面,積極建設企業孵化平臺、行業學會服務平臺、產品質量檢測平臺等,從而發揮科技服務在經濟轉型中的功能;第三,在金融中介服務業發展方面,既需要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資平臺、金融租賃等服務平臺,也要積極創新面向經濟轉型中企業的融資模式。
五、結語
經濟轉型和第三產業發展具有內在一致性,經濟轉型是資源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第三產業發展是實現經濟轉型目標的具體實踐。在借鑒新加坡和韓國在經濟轉型和產業發展方面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以延安市為代表的資源型城市在經濟轉型和第三產業發展方面的經驗,提出,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與第三產業發展應建立面向經濟轉型的服務型政府,通過創新為經濟轉型提供動力,完善經濟轉型的人才保障體系,大力發展經濟轉型過程中介服務。
參考文獻:
[1] 高巧,白艷娟.國際經驗對珠三角產業轉型的啟示[J].中國物價,2012,(10):52-55.
[2] 周勁.日本、韓國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比較優勢的變化及啟示[J].經濟縱橫,2013,(1):108-112.
[3] 徐峰,杜紅亮,任洪波,王立學.國外政府創新促進產業轉型的經驗與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0,(16):38-41.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