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摘 要:當前社會背景下,我國宏觀經濟正在進行一場全面而深刻的改革,也可以說,這是我國經濟發展高速列車的一次“換擋期”。在這段時期,我國將經歷工業主導型向服務主導型經濟、要素主導型向創新主導型經濟、投資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經濟的轉變。在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期間,產生了對人力資源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創新型人才的匱乏導致了有些地區企業單位缺乏市場競爭力。因此,相關地區高等院校要加強創新型英語人才的培養,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輸送更多具有較高英語素養的創新型人才。結合我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期的特點,對這一時期創新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進行闡述,以供廣大研究人員參考。
關鍵詞:經濟發展轉型;創新型英語人才;培養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9-0121-02
一、經濟發展模式轉型與創新型英語人才培養的辯證關系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自上而下正在經歷一場全面而深刻的變革。市場經濟新階段、創新驅動戰略、消費升級是這次經濟換擋轉型期的三大特點。
首先,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服務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成為我國三次產業中增長最快的產業,而且其比重比工業比重低,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發展好服務性產業,從而進一步提高經濟體系的承載力和包容力,逐步建立起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經濟體系。服務型經濟體系的構建離不開對服務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當前我國外貿型經濟占比較大的情況下,更是需要大量高素質的英語人才來服務于對外貿易活動和文化交流。
再者,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要緊緊圍繞產業鏈進行創新鏈的部署,資金鏈的投入則要圍繞創新鏈。創新型經濟發展模式下,大數據、3D打印、云計算等前沿科技的研究應用過程中,必須要與英美等發達國家進行技術交流和合作,這就要求英語人才不僅要懂語言,更要懂技術,也就是現在提到的“創新型英語人才”,也即英語專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與發展。
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稱,我國將躍居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我們并不承認這種“世界大國論”,但不可置否的是我國處于消費市場釋放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緊抓第三次消費升級的機遇,充分利用互聯網、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新型消費趨勢,多鼓勵和支持電商、物流業等消費附屬產業的發展,從需求側引導消費。消費轉型升級過程中,需要高等院校加強對創新型英語人才的培養,從而在新型消費產業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總結來說,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推動了對創新型英語人才的需求,也更新了高校人才培養計劃和方案,從而使得高校畢業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環境,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創新型人才的“批量生產”能夠加快我國的金融體制、創新體制改革進程,從而為經濟轉型構建穩定的長效增長機制。
二、“創新型人才”概念概述
創新型人才即有著敏銳觀察力、超前創造力、堅韌創新精神、科學創新實踐能力的創新綜合素質的人才。高等院校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創新意識;(2)創新思維;(3)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是進行創新活動的基礎,創新過程要實現量變到質變首先要有“金點子”、有“key”,創新能力則是進行創新的手段,從而完成對學術理論或科研成果的創新。另外,創新并不一定是“從無到有”的創造,甚至可以是“從有到更好”,或者是對技術方法應用領域的拓展等。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重在傳統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創新,即尊重不同個體之間的性格差異、知識掌握情況差異,讓學生能夠將英語知識技能和專業知識結合起來,擴寬學生的就業渠道,各高等院校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學科專業,從而改變當前英語專業學生知識面窄、創新能力差、遷移運用能力薄弱等問題。我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也是人才儲備的關鍵時期,通過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實行產學研聯動等實踐,加快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創新型英語人才又可以細分為復合型應用人才和單科研究型人才,這兩種人才的共同點是知識和技能的融合;前者重在學術理論方面的研究,而后者則重在實踐性創新應用,而翻譯一類的英語人才則介于理論和實踐這兩方面之間。值得說明的是,這二者并沒有絕對的分別,而只是有利于闡明創新型人才的具體要求,即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綜合。
在高等院校與企業之間建立了長效的互反饋機制,從企業對英語人才的反饋情況來看,我們得出以下結論:(1)英語專業人才的基礎知識技能普遍較強,這與他們在學校接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具體表現在翻譯、寫作能力強等方面;(2)在崗英語人才普遍缺乏創新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缺乏對關鍵點的突破技巧探索能力。
三、經濟轉型期英語人才培養措施
首先,充分利用經濟轉型期對創新型英語人才進行分流培養。經濟轉型時期的另一大特征是各產業領域的均衡發展,為了迎合這一經濟發展趨勢,創新型英語人才的培養要進行“分流”,針對不同行業制定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三方面的培養入手,讓其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這門語言,為經濟發展服務。
其次,加快產學研聯動培養模式的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將所學到的英語知識技能運用到真實的崗位上。為此,高校應加大對教學基地、實訓基地的資金投入,創造真實的企業運營環境,從而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創新創造活動,做到學有所用、用有所長。實習基地的“企業領導”隊伍要由企業在崗管理人員和教師共同擔任,從而更接近真實的商務活動情景。
再次,加大校企結合力度,培養定向型英語人才。經濟轉型期,我國外資資本市場逐漸擴大,因此急需大批英語來從事商貿活動和對外交流活動,高校英語學科建設,尤其是商貿英語專業建設的目的性也越來越明確,即經濟學與語言學的交叉型學科。校方要加大與地方企業、特別是外企的合作力度,進行創新型英語人才的推薦和定向培養,為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不僅是校企之間,校校之間也要加大人才交流的力度,通過開展交換生學習、專題講座等形式為經濟發展培養更多優質的創新型人才。
四、結語
總而言之,“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是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的攻堅階段,我們要把握好這一時期帶給英語教育行業的機遇和挑戰,以市場為導向,針對未來可能從事不同行業的學生群體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從而避免“就業堵車”的現象,這也是充分尊重學生發展方向的體現,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振定,黃艷春.創新型英語人才培養芻議[J].外語教學,2013,(1):61-64.
[2] 蔡其倫,張振環.經濟轉型期的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6):136-137.
[責任編輯 劉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