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桂麗++郭啟龍++于學靖
摘 要:近年來,醫療行業正從一個受人敬仰的技術行業淪為一個高壓力、高風險的服務行業,而“醫鬧”和“暴力傷醫”則成為當前醫療大環境下的高頻詞匯,特別是暴力傷醫正日益成為醫療行業的蝕骨之痛。通過對2012—2016年五年間的暴力傷醫數據的分析,從法律層面深入解析暴力傷醫的原因,以期為妥善解決醫療糾紛,保障醫療衛生人員的人身安全提供法學上的理論支持。
關鍵詞:暴力傷醫;法律維度;解析
中圖分類號:D92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9-0197-03
一、暴力傷醫的概念界定及法理分析
(一)暴力傷醫的含義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于2002年5月10日在《新的研究表明工作場所暴力威脅衛生服務》公報中對“醫院工作場所暴力”給出過界定[1]。根據該公報,暴力傷醫行為指的是,醫療衛生人員在醫院工作場所或因醫療關系而遭受到患者、患者家屬親友、第三方的言語侮辱、暴力威脅和攻擊,且已經對醫護工作人員的身體或精神造成了傷害或威脅[2]。這里的暴力傷醫是一個廣義上的概念,它包括對醫務工作者的暴力威脅和非暴力威脅[3]。
(二)暴力傷醫法理分析
從法律的角度,暴力傷醫行為由以下四個要件構成:首先,暴力傷醫的行為主體為不特定的人。暴力傷醫的行為人可能是患者或其親友,也可能是醫患關系之外的其他人,只要由醫療行為而引發的傷醫行為均在本文的考量范圍內[4]。其次,暴力傷醫法律關系的主觀方面為故意。即暴力行為的實施者主觀上希望、追求或放任醫護人員身體健康受傷害的后果。再次,暴力傷醫行為侵犯的客體為多客體,既包括醫護人員的身體健康,也包括醫療衛生秩序和其他患者的合法權益。最后,暴力傷醫的客觀方面體現為,行為人實施了暴力行為,并在客觀上導致了醫務工作者的人身損害或者醫療秩序遭到破壞的后果。
二、暴力傷醫重大事件及數據分析
“中國醫生目前正處于危機之中。”這是中科院院士吳孟超在《柳葉刀》上發表的感言[5]。醫者仁心,醫生向來是受人尊敬的職業。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國醫患矛盾的突出,各種暴力傷醫事件卻讓人觸目驚心,醫生面對的除了高強度的工作壓力,還要面對患者血淋淋的屠刀。2016 年5月,廣東省人民醫院口腔科陳仲偉主任在家中被患者砍殺[6]。2015年6月,福建省立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在門診時遭一名男性患者砍傷,被砍斷手臂數條肌肉[7]。2014年2月20日,浙江省第二人民醫院一位護士在門診值班時,被一對母女毆打致腦震蕩、先兆流產、頭面部挫裂傷[8]。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統計顯示,2016年以來較為典型的暴力傷醫事件為42起,醫鬧總人數超過230人,共約致60名醫護人員受傷或死亡,個別案件還有患者家屬組織百人圍堵醫院,影響惡劣。2015年,雖然根據衛生部門統計增加數量有所下降,但是總體基數仍然很大[6];2014年,全國法院審結暴力殺醫,傷醫等犯罪案件155 起[7]。
據中國醫院協會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暴力傷醫隨著醫患矛盾的升級,呈現以下特征:首先,數量的增加。發生醫院的比例從2008年的47.7%上升至2012年的63.7%[9],近年來,讓在繼續刷新紀錄。其次,事態范圍擴大,群體沖突事件不斷。根據醫師協會公布的數據,59.79%的醫護人員表示受到過語言暴力,13.07%的醫護人員受到過身體上的傷害,僅27.14%的醫務人員表示未遭遇過暴力事件。再次,暴力手段升級,嚴重傷醫,甚至殺醫事件日益增多[5]。
三、暴力傷醫法律原因分析
(一)立法上,法律制度不健全
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其外延是社會規則,內涵則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在我國當前醫療環境下,靠道德來約束調整、規范醫患關系顯然已不可能實現,而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缺失,對于醫患矛盾沖突顯然是雪上加霜。
盡管,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推進,衛生領域也出臺了一些調整醫患關系、解決醫患糾紛的法律法規。但是,由于我國當前對衛生法學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透徹,導致出臺的醫療領域的立法缺乏應有的理論深度和水平,加之衛生立法人員往往并不熟悉具體的醫療問題,導致我國醫療衛生立法具有很大局限性,各種法律法規之間存在一定沖突,從而導致在出現醫療糾紛以后,適用法律的不統一和隨意化,無法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另外,我國調整醫療關系的立法,多為行政法規或行政規章,其效力等級不高,也進一步影響到醫患矛盾的解決,在實踐中難以發揮預期效果[10]。
(二)執法上,懲處力度不夠
1.執法機關執法不力。醫患糾紛發生沖突時,執法人員到場后往往采取觀望、勸解的溫和執法手段,而不采取必要的強制措施,直至醫務人員被打傷,甚至上升到刑事案件才采取行動。究其原因,部分執法人員常抱有“病人及家屬是‘弱勢群體‘鬧事終有原因‘死者為大”等傳統思想,加上擔心人們對患方“弱勢群體”的思維定式下,執法后可能出現的更大的群體性事件。正是由于我國執法機關執法力度不夠,導致很多傷醫暴徒對國家法律視為兒戲,對醫生暴力相向,更有甚者,在警察在場的情況下對醫務人員大打出手。可惜的是,很多暴力傷醫案的兇手行兇后,并未得到足以對其形成震懾的懲罰,這也是進一步導致傷醫事件不斷[11]。
2.醫院未被認定為公共場所。另外,由于醫院一直被排除在公共場所之外,這也使得執法機關在醫院的執法權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執法起不到應有的效果;而鬧事者由于違法成本低且“收益大”,則使患方的暴力傷醫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縱容,更加變本加厲[6]。
(三)司法上,缺乏相關的法律依據
1.法律法規的滯后。國家針對醫患糾紛的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和滯后,導致暴力傷醫發生后,司法機關的公力救濟無法落到實處。
2.專家的缺位。醫患糾紛因為既涉及醫學知識,又涉及法學知識這兩大知識門類,所以容易導致具有醫療的專家不懂法律,而單獨的法律人又無法辨清醫療糾紛的基本是非,專家論證也只能是進行一些學理上的梳理。
3.法律適用二元化。自《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頒布以來,我國司法實務中出現了適用法律的二元化現象,導致醫療糾紛法律法規的適用方面產生很多問題,法院在實際操作中欠缺合理的依據[12],從而導致訴訟效率低下、訴訟標準不一等[13] 。
4.對患者行為規范的缺失。我國現行的醫療相關法律法規中,缺少對患者及其家屬在醫療診治過程中的違法行為的規定,從而導致只有暴力傷醫行為達到一定的程度甚至犯罪的時候,才能通過適用《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對其進行處罰,而對于辱罵、侮辱甚至毆打醫務人員的一般違法行為,在國家權力進行干預的時候于法無據。
(四)守法上,法律意識淡薄
1.患者法律意識不強。當患者重傷或者死亡后,患者本人或者家屬通常會基于巨大的失望、悲痛情緒的控制下意氣用事,在要求得不到醫方滿足之后,不是通過醫患糾紛解決的正常途徑處理,而是藐視法律,對醫生大打出手,甚至動用器械,從而對醫生的生命健康權造成巨大傷害,也嚴重干擾了正常的醫療秩序。
2.醫方法律意識不強。隨著法治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普法工作的開展,醫患關系中患者的維權意識普遍提高,但大多數醫生仍僅僅專注于疾病的診療,對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都比較淡薄。在暴力傷醫發生后,除非達到一定的程度,醫生往往也不懂得借助法律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據丁香園調查派的數據顯示,在暴力事件發生后,只有 15.8% 的醫生表示會由警方介入調查,45% 的醫生表示根本沒有采取任何處理。此外,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也因為忽視、侵犯病人的隱私權、知情同意權等權利,而導致醫療糾紛[10]。
暴力傷醫現象對整個社會造成的沖擊是不可小覷的,施暴者、醫生、患者、甚至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暴力事件的受害者[14]。面對當前的嚴峻形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先后發聲,明確指出,國家將加大對涉醫犯罪的打擊力度,保障正常的醫療秩序和醫務人員人身安全[15]。上述國家機關的表態和行動表明,中國的醫療秩序將有望回歸法治時代,醫療工作者流汗又流血的時代將終結[6]。
參考文獻:
[1] 蔣雨婷,劉魯蓉.醫務人員工作場所暴力研究綜述[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5,(5):695.
[2] 張潔,鄧蕊.醫療暴力行為的法律規制探析[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5,(2):101.
[3] 黃是,胡文豐.保障醫護人員人身安全的法律探究[J].法制與經濟,2015,(5):103.
[4] 吳鵬.暴力傷醫行為的法律規制[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4):81.
[5] 石悅,張琴.暴力傷醫背景下醫務人員權益保護的法律思考[J].醫學與法學,2015,(2):37-39.
[6] 謝曉惠,羅剛.保障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的相關問題探討[J].醫學與法學,2016,(5):77-79.
[7] 林宇虹.“醫鬧”相關刑事法律問題探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74.
[8] 李夢清.浙江溫嶺加強醫院安保措施呼吁醫療暴力“零容忍”[EB/OL].中國新聞網,2013-10-30.
[9] 張思.依法治國視域下防治暴力傷醫的法律途徑[J].中國醫院管理,2015,(2):62.
[10] 劉蘭秋,王曉燕,梁立智,等.醫患關系緊張的法律成因與對策[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6):50-51.
[11] 朱玲君.暴力傷醫行為的負面效應及治理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3):14.
[12] 郭傳宇.和諧醫患關系的法治化研究[J].法制博覽,2016,(4):231.
[13] 楊立新.侵權責任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289-290.
[14] 胡溫蒙,從“暴力傷醫”現象中看法律[J].法制博覽,2016,(3):249.
[15] 賈曉莉,周洪柱,趙越,等.2003—2012 年全國醫院場所暴力傷醫情況調查研究[J].中國醫院,2014,(3):1-3.
The Legal Analysis of Medical Violent Injuries from the Aspect of Law
BAO Gui-li,GUO Qi-long,YU Xue-jing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respected healthcare has been relegated to high-strength and high-risk service sector.“medical disturbance” and” medical violence events” have become the high-frequency words in the current medical environment.The phenomenon of medical violent injuries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pain right down to the bone in healthcar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edical data on violence in the past five years(from Year 2012 to Year 2016),the author analyzed the legal reasons of violent injuries from the aspect of law,and provided the legal theory support in resolving medical disputes properly and ensuring the safety of medical staff.
Key words:medical violent injury;the aspect of law;analysis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