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前
【摘要】文本是閱讀教學的載體,更是閱讀教學的核心,文本細讀在閱讀教學中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文本為核心,抓住文本的關鍵點,自覺地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以多元姿態(tài)走進文本,沉入文本的言語之中,涵泳品味,從而充分挖掘文本的豐富內涵,主動地、富有創(chuàng)意地建構文本意義,同時以文本為范例,學習文本的精彩之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構織起生動高效的教學課堂,建構起學生個體的心靈空間。
【關鍵詞】文本細讀;讀寫結合;深度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本細讀,是從閱讀教學出發(fā),與閱讀教學結伴而行的一種閱讀行為。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在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閱讀教學的重點在文本細讀,所以在進行文本細讀時,就要求文本細讀必須具有一定的深度。為了能在文本細讀中有更大的收獲,我們可以將文本細讀與寫作教學相結合,在讀寫結合中,讓文本細讀更有深度與厚度。
那么,如何才能讓文本細讀與寫作教學得以機地結合,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呢?筆者以《濟南的冬天》為例,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釋文本細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
一、在文本細讀中,把握文本的精髓
呂叔湘先生曾說:“文本細讀就是從語言出發(fā),再回到語言。”文本細讀的起點一定是文章的語言,其終點也必將回歸語言本身。“細讀”的根本是立足于文本本身,這也就要求“充分閱讀”和“深度閱讀”,進而對文本所蘊含的豐富內涵進行充分的發(fā)掘。
以下面的課堂示例來說明:
示例一:
筆者在進行《濟南的冬天》的教學時,讓學生理清文本的基本思路之后,教師提問:課文中哪些動詞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濟南冬天的美麗與可愛?請你試著找出這些動詞并作簡要分析。
生:“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其中“頂”和“鑲”字用得好,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濟南冬天山上雪景的嫵媚動人。
師:除了雪景的美麗之外,作者還寫了一樣景物—矮松,請你試分析寫矮松的“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這一句。
生1:作者將矮松比喻成看護婦,樹尖上的小雪裝扮了矮松,矮松也因為小雪的裝點而顯得更加秀美、可愛。
文本的細讀,應該立足文本,用文本本身來解讀其字、詞、句等,揭示其語言、藝術、思想情感的精髓與奧妙。我們甚至可以把只屬于書面文字的語言進行生活場景的再現(xiàn),把平面的文本讀成立體,從而讓學生在體會文本語言深刻與細膩的同時,進一步深刻地領悟到思想情感的深刻與獨特。
二、在文本細讀中,感悟寫作的要領
在進行文本細讀時,除了對文章的語言進行字斟句酌的推敲品味,從字與字、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的聯(lián)系中揭示文本的深刻含義之外,還要努力把知識語言、文字語言變成心靈語言和智力語言,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有方向、有技巧地以“藝術訓練”來代替低效的“重復勞作”。
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之上,老師可以帶著學生一起來交流探究,總結文章的寫作手法。
示例:
師:《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散文中的名篇,在語言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請大家相互討論歸納。
生1:“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 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此處作者把山色和雪色相間的美景比喻成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山色的秀麗可愛;其中,“穿”這個動詞還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師:對,作者妙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使得文章熠熠生輝。
文本細讀,決不僅僅是“站著看”,還要坐得住,細細品味文本語言的精妙,讀進書里去,真正做到“在漢語中出生入死”,讀出自己的感悟,嚼出文本的味道,引發(fā)自己更深沉的思考,最后去探索總結作者在寫作中用到的寫作方法。
三、在寫作運用中,回味文本細讀的妙處
在文本細讀的教學過程中,探究總結了文本的寫作方法之后,要讓學生把學到的方法內化為自己真正掌握了的方法與技巧,這就需要學生把學到的方法與技巧,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在讀寫交互中不斷地去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
筆者在進行《濟南的冬天》教學時,帶著學生重點研讀并背誦第四自然段,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名家筆下無閑筆”,最后讓學生以“最美的是校園里的……”為開頭,至少運用本課學到的一種寫作技巧,進行隨堂練筆,字數(shù)在150字左右。
在課堂上完成寫作練習之后,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習作,一起分享交流學習。
文本細讀不僅是一種深度理解文章的方法,更是一種治學的精神,所以,在文本細讀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讓讀寫相結合,讓文本細讀更具有思想深度和內涵。讀寫結合的文本細讀,是真正努力去踐行“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這一觀點,這也是我們在進行文本細讀時努力的方向,唯有如此,語文課堂才會飄散著濃郁的語文馨香,煥發(fā)青春的色彩,語文課堂也才會洋溢著智慧火花,語文教學才不僅能做到“滿載一船星輝”,我們還能“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唯有這樣,我們方能做到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廣袤的語文大地上。
參考文獻
[1]錢理群,孫紹振,王富仁.解讀語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2]余映潮.這樣教語文—余映潮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40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