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舍敘事作品中的悲劇品格主要的特點是將悲傷藏在嬉笑中,笑與淚并存,他的悲涼情調全都藏在喜劇的因素和嘲諷的手段下。本文就老舍敘事作品的悲劇品格展開了論述,分析了老舍作品悲劇品格的文化成因與表現形態。
【關鍵詞】老舍;敘事作品;悲劇品格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老舍認為,生活的悲劇既來自于人性的弱點,也來自于社會的結構,同時還有時代的烙印。老舍出生的時代背景與他自身生活、情感經歷形成了他特有的憂患意識與悲憫情懷。自創作始他就樹立了“為貧賤者立傳”的指導思想,其目光注視著社會下層的平民,尤其是老北京城中的城市平民,創作出一大批充滿悲劇意味的敘事作品。
一、老舍作品悲劇品格的文化成因
(一)中華傳統文化的正負復雜效應
在一定歷史時期下,一定的社會經濟和政治會形成一定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各民族在歷史發展中是相對獨立的群體,因而在其各自的形成和發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特點的文化,特定民族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相適應是其主要表現,并且以特定的民族語言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作為傳播的工具。在中國封建社會經濟下,高度的集權和專制制度反映了當時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價值觀念,中華民族在以血緣宗親為基礎的社會生活形態中產生并不斷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在這種條件下形成,使其的主要目標和主導性的價值取向是世間倫常和現實政治的思想與行動,表現得尤為突出的是權利的崇拜和政治意識形態對其的支配性。由于中華文化屬于一個多民族的文化共同體,使得中華傳統文化具有整體性和包容性的特點,老舍的作品很多都體現了這一點,例如《茶館》中常四爺和劉麻子的有一段對話就很能說明這一點,“常四爺:‘我這兒正咂摸這個味兒;咱們一個人身上有多少洋玩意啊!老劉,就看你身上吧:洋煙,洋表,洋緞大衫,洋布褲褂……劉麻子:‘洋東西可真漂亮呢!我要是穿一身土布,像個鄉下腦殼,誰還理我呀!”可以看出在當時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國人對于這種強勢的文化無所適從,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對其進行吸收與化解,而是不得不向它屈服,并借這種強勢文化來保護自己。
(二)鄉土情感與現代理性的“二律背反”
中國人現代意識的覺醒是在近現代時期誕生的,這個時期也是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充滿憂患意識的時期,老舍的“五千年的歷史壓在你的背上”充分體現了這一點。老舍作品中悲劇品格的成因就是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形成的,濃重的民族憂患色彩,并且在此基礎上存在著的對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之間的選擇與批判的矛盾與困惑。這就是鄉土情感與現代理性之間的“二律背反”,體現在對現代文明與傳統道德、情感與理智之間的選擇與取舍。老舍對中國文學的貢獻是來自于他對歷史和現實的觀察,由于老舍的成長環境是鄉土性的北京市民社會文化這樣一個環境中,因此在他的精神層面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現代旗人禮俗文化的悲劇色彩。在“五四”解放運動中,他又在現代化的解放思潮中有了新的眼光,為他對中國文化問題的思考提供了新的契機,從而為他建構有自己特色的新文化模式奠定了基礎。中國傳統的文化對老舍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其作品中對于他文化心理的傳統底蘊也有著很多的體現,如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憂患意識。而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老舍的文化探索也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情感與理智上的“二律背反”。
二、老舍作品悲劇品格的表現
老舍小說的悲劇形態有多方面的表現,如人存在中的命運悲劇,主要是受到古希臘悲劇作品的影響所形成的;如與莎士比亞筆下人物相似的性格悲劇,因性格矛盾和性格缺陷所造成;又如現實的社會悲劇,帶有批判性的現實主義特色并具有大量的“為人生”而思考的特點。這些在老舍的作品中能有所體現,然而,老舍敘事作品中悲劇品格還是最能通過他對中華傳統文化歷史進程中所作出的思考與探索表現出來。
(一)社會悲劇
老舍的敘事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多為下層社會中的小人物,在命運的左右下,他們痛苦、艱辛、委屈甚至屈辱地活著。如短篇小說《月牙兒》中的那個出身貧寒、靠母親當暗娼供她讀書的少女,她竭力地想避免走母親的老路,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在社會中立足,可是最后她不得不承認“媽媽是對的,婦女只有一條路走,就是媽媽走的路?!痹诂F實中孤立無援的她,只有那一彎月牙兒陪伴著她,她無法逃避向她伸出來的魔爪,最后走上母親的舊路淪為暗娼終被關進監獄。這樣真實的故事、真實的人物,讓人感到心碎,而故事主人公的無助與絕望讓人無法拒絕、無法逃避,只能去思考與探索,因為造成這樣悲劇的其實并不是“命運”,而是社會現實,老舍對造成人物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進行了深入的剖析,這也是他作品中的哲理品格?!对卵纼骸返呐魅斯抢仙嶙髌分械湫偷谋瘎∪宋?,她無法逃避社會制度的控制,最后就連出賣肉體的權利也被剝奪,這樣的結局讓人感到無比的辛酸與痛楚。
(二)命運悲劇
老舍的敘事作品的審美風格具有“笑中帶淚、淚中含笑”的特點,故事的主人公往往在狹促的生存境遇中悲劇的生存著,在感嘆起伏無常的人物命運、感受人物夾縫生存的苦境時,讀者的情感體驗往往經歷著悲喜交融的這樣一個過程。如《駱駝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他的愿望是在都市中立足生存,做一個“自由車夫”,然而在現實中卻屢屢碰壁、最終無法實現。祥子的悲劇命運有多方面的原因,在當時軍閥混戰和反動政權的統治下這樣的愿望本就難以實現,加上他自身的小農意識,與虎妞的結合,這些都造成了他最后的失敗以至于墮落,這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性。這樣一個平淡和簡單的故事卻在老舍藝術性的描述下帶有很強的深刻性,讓人不得不從理性上反思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恶橊勏樽印吩诶仙釘⑹伦髌返膭撟髦芯哂欣锍瘫囊饬x,祥子的悲劇是在當時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背景下形成的,在現代都市文化與傳統宗法制農業文化的交融下,使得祥子的悲劇形象有著形而上學的美學意義。
三、結語
老舍敘事作品中的悲劇品格體現了他的悲劇情結,也是他對民族、對社會、對人生基本認識和態度的反映。老舍的敘事作品體現了強烈的現代悲劇意識,他作品中的悲劇品格主要是由中華傳統文化的正負復雜效應和鄉土情感與現代理性的“二律背反”這兩方面的原因形成的。在他貌似輕松的玩笑中、在充滿同情的淚水中,總是體現了小人物在現代社會的轉型期間生存的困境,在夾縫中的訴求與掙扎,懷著美好、善良愿望的他們最終的悲劇命運常常引人感嘆。
參考文獻
[1]李洪華,費飛.論老舍的“大學視野”與“大學敘事”[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
[2]岑穎智.由敘事看老舍的文學創作技巧[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4(17).
[3]楊新剛.新中國建立前老舍作品的英雄敘事[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7).
作者簡介:李光建,1963年生,四川大英人,四川省遂寧市職業技術學校講師。
(編輯:張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