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是學生知識寶塔的基石和人文精神的源泉,它在學生成長過程中顯得尤其重要;如果說數學是啟迪學生智慧的鑰匙,那么語文就是讓陽光照入心靈的窗口。小學語文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都應與學生的心智發展相一致,切不可揠苗助長,以成年人心智標準來進行。在此,我將談談自己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感悟。
【關鍵詞】積累;循序漸進;真善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教學在積累中提升
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非常重要,因為它是把字詞句過渡到作文的橋梁,也是積累語知的良好方法。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字、詞、句和標點都得到了運用,從而起到鞏固所學語知的作用。在日常教學中某些學生經常發生不會寫或寫錯了學過的字詞,就是因為運用得少,從而遺忘了。對小學生寫日記來說應分低、中、高年級來確定日記的內容,二年級學生的日記只需兩句話或一段話(課標要求),三、四、五、六年級學生的日記不僅要有一定字數還需內容有些意義。其實,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運用,即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而日記和作文就是文字表達能力的標尺。二年級學生開始寫日記通常是困難的,因為他們的組詞造句能力較弱,并且其文字表達能力剛處在萌芽狀態,所以對他們寫的日記要求宜低不宜高;他們寫的日記只要能夠寫上一天里自己最想說的話(字數不限)便可,關鍵是要讓他們養成每天堅持寫日記的習慣。幾年前我接手學校四年級某班級的語文教師,當時該班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很差。為了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我要求全班每位學生每周閱讀一本好書并且堅持每天寫日記;如此經過兩年的努力,全班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二、教學在循序漸進積累
學生學習了新知識很快就淡忘,這是正常的遺忘規律,需要及時鞏固,而把所學新知加以運用則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途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唯有在運用中才能感知學習的價值和樂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從教學的最初起步,使兒童邁出最寬闊步伐的就是通過詞來認識世界。”二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詞語的積累,而記牢新學習的詞對許多學生來說卻是困難的。為了能夠讓學生記牢所學的詞,我們不妨引導、訓練學生用所學的詞來說話、造句和寫一段話,而不只是讓學生組詞,讓學生在運用新知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而樂趣不僅是高效學習的源泉也是學習習慣養成的動力。語文知識的銜接決定著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把“運用”提高到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不能“就事論事”使知識之鏈斷裂,如此才能做到不斷溫故知新和構建起語文知識大廈。通過組詞、造句、寫一段話、日記和作文的運用就能把新舊知識緊密結合,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永不替代原則
現在教學的主要形式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圍繞著教師轉,教師教得很累,學生學得也不輕松。以教師的教為主線的教學只會是填鴨式教學,而以學生的學為主體的教學才是能力教學,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以教師的教為主的教學模式通常不能讓學生真正學懂,學后不久會遺忘或題目變通便束手無策是常事;這些學生在考試時一旦遇到沒見過的題便無從下手,那是因為他們在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下早已喪失了獨立思考能力,如此未來怎么創新?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總是熱衷于自我表演的精彩,而不能深思其對學生成長是否真正有益;我們總是熱衷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而不能科學評估是否與學生的心智狀況相適宜,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更要講究循序漸進、水到渠成,而不可急功近利、揠苗助長。
四、在教學中追求真善美
我們的教育要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就必須要在語文教學方面實施脫胎換骨的變革,尤其緊迫的是要從小學語文教學開始。一個民族的文化是其語文教學的源泉,有什么樣的人文,就會有什么樣的語文教學。雖然如此,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語文教學來傳承和變革文化,從而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與進步。我們的文化深受幾千年封建思想的影響,故問題不少,有些還很嚴重。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多閱讀但適合推薦給學生閱讀的書卻甚少。我們的素質教育喊了許多年而實際情況卻是原地踏步、換湯不換藥。
我們的課本里充滿著與學生心智發展不相適宜的內容,其結果總是與我們的意愿相違。例如,二年級語文(蘇上)狐貍與烏鴉這一課,編者的意圖是讓學生痛恨烏鴉的狡猾,而實際結果卻是使學生學狐貍,因為這是人的本性(喜好貪占便宜)。每當教改走入困境時我們便要復古,那是因為我們對現實不滿卻對未來茫然。我們的語文教科書里為什么不能夠多一些學好真本領為社會服務的人物呢?為什么不能夠多一些發明創新的事跡呢?為什么不能夠多一些閃耀著真善美的普通人的生活內容呢?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最重要的任務除了寫好字便是學習習慣的養成,即閱讀習慣和知識運用與創新的習慣,因為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我認為只有真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才能給我們的教育開出有效的良方,從而使我們的教育真正由應試走入素質的軌道。如此,中華民族復興之夢將指日可待!
作者簡介:孫業清,1963年生,安徽省馬鞍山市人,含山縣環峰第三小學,初級職稱,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
(編輯:陳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