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惠紅
摘 要:后澆帶在建筑工程尤其是房建項目建設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覷,關系著整個建筑工程建設質量。加強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管理,確保質量控制到位,至關重要。本文將針對建筑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加強質量管控,談一下個人的觀點和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后澆帶 建筑工程 施工技術 質量控制
后澆帶是在基礎底板以及墻、梁等位置布設的施工縫,目的在于防止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因澆鋼筋混凝土收縮應力差、沉降不均等而產生裂縫。加強后澆帶施工技術和質量管控,關系著建筑工程項目整體施工質量,因此應當加強重視。 后澆帶布設,應當嚴格按照“抗放兼備與以放為主”基本原則進行,從混凝土裂縫原因入手,采取有效手段釋放約束應力,然后再利用混凝土對建筑物進行填充。
一、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
1、擺放與布設要點
后澆帶靜置以后產生有微變,后澆帶擺放過程中,應當特別注意間距以及所在的位置。按照規范和要求,后澆帶的間距應當控制在30至40米之間,而且寬度至少要800米,而且建議布設在柱距三等分的范圍以內。與此同時,應當對后
澆帶的位置進行嚴格控制,通常情況下,后澆帶施工過程中應當對建筑結構的位置做出科學合理的選擇與判斷,根據工程建設進度,做出合理的選擇。
2、模板支護施工技術要點
后澆帶施工過程中的模板支護非常重要,這是考慮到擬建工程項目實際情況條件下,混凝土澆筑方案合理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模板支護時,應當嚴格遵循設計方案和要求。比如,如果需澆筑高層建筑與裙房間的后澆帶,則間隔時間至少兩個月,而且還要確保高層建筑主體施工完成后,方可澆筑混凝土。在實際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應當根據本地氣候環境條件確定間隔時間。比如,溫暖潮濕地區,間隔時間1至10個月。間隔期間,裙房繼續施工建設,全部完工后,主樓與裙房間形成梁板結構。在此過程中需,為了保障支護力度足夠大,施工單位應當先進行科學計算,在后澆帶下方以及兩側位置,進行1米范圍的支撐,以此來有效提高模板支撐力。在該種情況下,如果支護能力有限,則在保證混凝土強度條件下去除相關荷載,并對支撐進行處理,以此來減少負荷帶向下傳力,從而減少模板承載應力。
3、頂板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
地下室頂板后澆帶施工過程中,應當依據建筑厚度,對振搗間距以及澆筑進行控制。在建筑地下室頂板澆筑過程中,應當以國標厚度為基準,然后充分充分考慮房建工程設計圖設計厚度澆筑,以免厚度過大支模體系單側無法承受壓力,支模體系變形混凝土尺寸和形狀不符。在地下室頂板后澆帶施工過程中,一般采用的是絲網模板,為確保澆筑密度和質量,應當嚴格控制振搗器、鋼絲模板間距,并且對分層澆筑的質量和速度進行嚴格控制。澆筑完成后還需進行保護,及時對成品保養,將混凝土表面積水排除掉,徹底清理其周圍,然后鋪上“保護膜”,以免外界對其產生不利影響。
4、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
實踐中為保證后澆帶結構完整,還需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利用一次性成型澆筑法,使澆筑免受外界影響。同時,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尤其是垂直施工縫澆筑時,在其初凝以后,需利用壓力清水對其進行徹底的沖洗,將初凝后的表面浮漿以及建材碎片等清洗干凈,然后將施工前利用的封堵鋼絲網片完全拆除掉。在此過程中,需注意澆筑時應當做好振搗器以及模板之間的距離控制工作,降低混凝土振搗時水泥漿的流失。
5、防水施工技術要點
建筑工程施工建設之前,需先打好地基,后澆帶需考慮防水。通常情況下,所采用的防水措施和手段是將止水帶、止水條等埋設在后澆帶的接縫位置,由于防水防范不一,因此實踐中可結合具體的工況特點和施工技術要求,進行防水處理。防水設置時的最重要一環就是支模系統,這關系著后澆帶施工操作。通過布設獨立支、拆模體系,以免水量過大而導致后澆帶模板承壓變形或者出現斷裂現象。
二、后澆帶施工質量控制策略
基于以上對當前后澆帶施工過程中的技術要點分析,筆者認為建筑后澆帶施工過程中,為確保施工質量,還應當做好以下工作。
1、優化設計后澆帶間距
擬建工程設計人員應當嚴格按照建筑項目特點,對后澆帶間距進行優化設計。在部署后澆帶間距時,還應當充分考慮接縫。對建筑后澆帶深度、寬度以及縫隙等合理規劃,這有利于施工質量達標。
2、選材與配筋
實踐中將建筑后澆帶施工處理鋼筋,作為混凝土結構強度支撐的環節進行質量控制。在此過程中,選材與配筋時兩個最為重要的方面。實踐中,應當選擇那些質量好、性能強的鋼筋,而且鋼筋質量及其規格一定要嚴格按照工程設計方案進行選擇。鋼筋排列以及布設過程中,應當按照施工技術要求進行操作。對于配筋而言,應當根據鋼筋數量及其排列情況布設,技術施工決定了鋼筋的強度和后澆帶的性能。
3、加強模板施工質量控制
后澆帶施工過程中,為確保后施工操作有良好的環境條件,實踐中應當對混凝土施工質量進行有效管控。在安裝以及拆除過程中,因施工操作不到可能會對混凝土結構造成破壞;在后澆帶施工完成后,模板避免再此出現變形。通過鋼管架設和處理,可以使模板穩定性得以有效的提高。
4、對混凝土施工質量進行嚴格控制
基于混凝土工藝以及后澆帶技術關系分析,針對混凝土施工工藝進行質量控制,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對混凝土表面污染物以及積水等進行嚴格控制,確保
其整潔度。第二,充分考慮熱脹冷縮,并且將其內部溫度嚴格控制在10攝氏度上下,以確保新、舊混凝土良好的結合。第三,嚴格控制原料配比,對添加劑進行控制,以確保施工強度和質量。
結束語
總而言之,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過程中,應當針對建筑工程項目特點以及技術工藝要求,對其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后澆帶施工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建設過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充分把握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和工藝流程,全面了解作業要求和施工方案,有利于提高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汪兵.房屋建筑工程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探討[J].江西建材.2017(08).
[2]何英敏.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澆帶施工質量控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07).
[3]宋健,劉建民.后澆帶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要點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02).
[4]井輪.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探討[J].陜西建筑.2017(06).
[5]何繼升.淺析建筑工程后澆帶的施工[J].建材與裝飾.2016(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