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芳
摘要:美術課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的審美素質培養和綜合能力提升方面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是大多數教師在開展實踐課堂教學過程中都普遍持有一種無所謂的教學心態,認為只要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掌握了扎實的文化課知識就可以了。這樣導致的直接教學結果就是,學生沒有自己的學習想象力,缺乏對于藝術作品的鑒賞水平。在新課程改革教育背景逐步推動下,教師應該著力于打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性學生,多去教授學生一些發現美和欣賞美的技巧,把這種給予主觀判斷的教學理念滲透進美術課堂之中,推動學生的全方位學習理解。
關鍵詞:八年級;美術;教育;素養
可能很多老師都對于學生的審美教育沒有一個較為透徹的理解,究竟什么樣的教育形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呢?由于每個教師個體面對的教學狀況不同,那么應該采取的主要教育方式也應該有所不同,美術課堂不僅是發展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科目之一,還為學生的全方位綜合素養提升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教師應該利用好有限的教育資源,準備充分的教學資料,挖掘每個學生個體身上的美術情感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感受力。
一、利用美術欣賞課中的藝術原型,提高學生的審美判斷力
世界上沒有一片相同的樹葉,同理,每個學生在看待一些事物時所產生的具體藝術感受也是不同的,由于八年級的學生尚且從小學基礎教育階段過渡,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滲透特點,那么教師就要糾正學生存在的一些審美錯誤,及時的給予指導,使學生可以擁有良好的藝術素養。
比如說,在進行一些美術作品欣賞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教材中的美術作品原型來設計相關的藝術鑒賞工作,培養每個學生的藝術細胞,同時要為學生提高一個可以自由平等的表達自己學習觀點和學習見解的平臺,讓學生可以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來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判斷力。
二、挖掘美術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和精神內涵
由于在小學教材中很多美術作品都是融入了作者的心血,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引導的時候一定要有情感進行組織教學,要讓學生帶著對于作者的主要情感和心態去傳遞一種美好的藝術情感,以此來真正的領悟到每個藝術作品背后的藝術精神。很多時候,一個優秀而經典的藝術作品可以反饋當時時代背景下的一些具體時代精神,在欣賞此類藝術作品的時候,教師就要要讓學生可以懷著一種敬畏的學習心態去挖掘每個藝術作品背后的具體精神內涵,并以此來培養他們對于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
比如說在進行欣賞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油畫時,教師可以先通過網絡上搜集相關的教學資料為基本的教學資料,不斷的進行教學延伸,讓學生可以明白那個時代背景下英雄人們的主要事跡,以此來形成一種情感上的共鳴,這種利用自己的實際藝術感悟和情感體會去激發對于藝術作品的良好審美能力,讓學生帶著對于祖國的一種崇高敬意去感受藝術作品能夠帶給人們的震撼。
三、借助創造性元素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
美術作品做為一種考驗創作者創造性思維的一種藝術,要充分利用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去進行實際創作。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美術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要盡量打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可以發散自己的學習思維,多創造性的去理解一些具體事物,通過對于色彩和裝飾的合理搭配來匹配出能夠表達出自己審美意愿的作品,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教師就可以明確的感知到每位同學的藝術定位,從而又針對性的進行藝術鑒賞工作的開展。比如說,由于很多女生對于色彩搭配比較敏感,教師可以利用美術課堂的自由創作時間來讓學生可以充分的進行學習和探索。而有些同學則是對于裝飾的合理搭配又較為清晰的學習思路,教師就可以把這一類學生歸結在一個學習小組,組成基本的學習單位,然后對比教學,為學生的審美實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
四、從教材藝術的原型和衍生進行教學
其實教師在美術課堂所要做的主要教學任務不僅是提供給學生一定的審美標準,還需要對學生又一定的獨立思考引導。比如說很多學生在步入初中學習階段時,都已經對于美的評判標準有了自己的藝術見解,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從美術作品的各個審美角度去分析作品的主要隱藏意義呢?比如說,在理解一些較為抽象的藝術作品時,學生能否從中挖掘出主要的藝術特色,然后在理解鑒賞學習過程中把這種主要的藝術精神融入成為自己的內化成分呢?這時就需要教師多進行一些必要的教學點撥,指導學生探索作品蘊含的情感。然后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展示相關作品的原型和衍生藝術,使學生在進行藝術欣賞時可以更加貼切的進行到相關的藝術情景當中,無形中提升自己對于藝術作品的解讀能力。
五、結語
在素質教育的號召下,教師不僅需要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全方位發展,還需要在這些素質培養過程中為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做一定的引導,讓學生可以有一個正確的學習心態和學習思維,推動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月明.在美術欣賞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02).
[2] 李紅梅.談中學生美術欣賞的審美能力培養[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