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芳
幼兒園戶外活動是幼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有自由寬松的活動氛圍,有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
隨著課程游戲化的深入,我們賦予全新的教育理念:“給幼兒創造更多戶外活動空間”。我園在2016年暑期正式啟動戶外活動區的改建,11月正式投入使用:場地更大、功能更全、材料更豐富的戶外活動場所。我園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于戶外活動的有效資源。目前已有15個區,可同時容納17個班開展活動。
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的開辟、活動的推進,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也引發了我們一些思考和討論:材料整理該如何規范?材料該以什么樣的形式投放?如何有效引導幼兒參與簡單的勞動?戶外活動開展至今,我們一直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路上。在此過程中,我們不斷做好后續跟進——給幼兒戶外活動一個精彩的世界。
一、戶外區域活動棚——讓材料更安全
以往,在幼兒戶外活動時,我們關注的是:如何為幼兒創設安全的環境、如何提供安全的活動材料。活動時,提醒幼兒穿脫外套,預防幼兒感冒。提醒或幫助幼兒系好松掉的鞋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摔跤,保護幼兒安全。而今,我們關注的內容更加豐富,尤其是對提供的游戲材料。材料的安全,不僅需要在提供時把好關,更重要的是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注重檢查、維修、保養和替換等。
每個戶外活動區,由于功能不同,提供的材料也不同,在遇上天氣突變,我們只靠一塊遮雨布遠遠不夠,于是,在經歷了選址、選型、選色后,為保證材料安全不受損,我們搭建了材料架和遮雨棚。每次活動之后,都會主動蓋上雨棚,每次天空放晴,都會讓材料透透氣,趕走潮濕。
二、戶外區域活動表——讓幼兒更自主
“親近自然、快樂成長”這是我園教師人人皆知的教育理念。讓幼兒沐浴在陽光和清新的空氣下,親近大自然,動用全身感官自主參與到各種戶外活動中:與同伴一起在沙水區挖渠造房;與同伴一起在果園區搭個帳篷燒烤;與同伴一起在交通區結伴騎車;與同伴一起在運動區肆意奔跑、攀爬、蹦跳撒歡……既滿足了幼兒愛玩好動的天性,又增進了幼兒與同伴的互助合作,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探究力和創造力。
那么多的活動區,那么多的班級,如何保證每個幼兒都能在各活動區中自主活動?這是我們后續跟進的又一個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于是便形成了以下一系列戶外區域活動表:班級幼兒活動區推磨表;各戶外活動區責任表;各戶外活動區材料跟進表;各戶外活動區預約表等等。推磨表是合理滿足17個班級在各區都能連續深入游戲;預約表是為了讓各班幼兒更加自由自主,對自己特別期待再次深入的戶外區域的一種選擇性使用;材料跟進表是記錄各區在玩的過程中材料的替換或增添……
三、戶外區域活動牌——讓管理更規范
戶外活動進入到一定的階段,我們會參與、巡視,使我們的戶外活動推向深入。我想以戶外區域活動牌的陸續出現為例,還原我們對戶外活動區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逐步深入管理的過程:
戶外區域休息指示牌:戶外活動自開展以來,孩子們在外活動時間延長了,中途的喝水、如廁、休息都是需要我們考慮的內容,活動時,孩子們興奮、滿臉通紅都沒有停下來休息的意思。只聽阿姨在那喊:“×××過來,出汗了,來幫你擦擦汗。”于是,我們便針對這一現象展開了討論:如何讓孩子自己知道累了,出汗了,需要擦汗了,需要喝水了,需要找個陰涼處休息了。于是,我們的休息指示牌就這樣產生了:每個區域都有一個,而且都為指示牌找了一個安全、陰涼的地方,它會提醒幼兒玩累了,主動坐到該區域休息、擦汗、喝水。形成這樣的常規,教師和保育員就自然免去了每天提醒、每天喊叫的行為。一切慢慢地變得自覺主動。
戶外活動區責任牌:戶外區域活動材料,每天存放在戶外,風吹日曬,損耗非常大。維護保養,責任到人變得至關重要。每個區活動的班級在換,每個區收拾整理的班級也在換。怎樣知道這周是哪個班在活動?哪個班整理的?整理得怎么樣?于是,又有一系列的問題產生了,如何讓大家知曉,責任明確,于是,我們的戶外活動區責任牌就這樣產生了:每周由班級教師插牌,顯示活動的班級。每個區域都有固定的負責人,完成每天放學前的檢查。對做得不到位的班級及時指出,及時跟進。
戶外區域活動區展示牌:活動隨著時間的深入,每個區域、每個班級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入,也積累了一些活動的精彩花絮,把這些活動展示出來,不僅讓各個不同班級的幼兒分享了活動經驗,更多的是讓幼兒在此基礎上想出更多精彩的玩法。
心中存著“自由、自主、愉悅、創新”的課程游戲化精神,圍繞“課程游戲化就是讓幼兒園課程更貼近生活,更生動一些,更有趣一點,活動形式更多樣化一點”。我們秉持著交流互動的熱情、科研的態度,不斷在開展戶外活動過程中去發現問題,進行思考,解決問題,不斷敦促后續跟進行為,讓幼兒戶外活動更精彩,給幼兒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