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摘 要:幼兒園作為重要的教育階段,對于幼兒能力意識以及知識水平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重要程度自然不言而喻,因此,提升幼兒園教學的質量水平就顯得十分必要。隨著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對于教育的本質有越來越清楚的認識,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就是最好的例證。幼兒園教學中的建構式教學就是基于新教育理念下所形成的教學模式,實踐表明,建構教學對于幼兒園教育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于幼兒的發展很有益處。通過提升建構式教材在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提升建構式教學的水平是一種很好的途徑。因此將探究如何提升幼兒園建構式教材應用的有效性,為建構式教學的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建構式;教材;幼兒園;有效性
在幼兒園教育中建構式教學的發展和應用非常迅速,教學實踐表明建構式教學的確能夠發展和促進幼兒園教學的水平。建構式教材的應用直接關系到建構式教學的質量成果,可見建構式教材應用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本文研究的意義與價值。為了探究建構式教材應用過程中有效性的提升策略,首先分析建構式教學的特點。
一、建構式教學特點
1.全面性
建構式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全面性,這是建構式教學的主旨中所提到的,所謂全面性就是全面地培養幼兒的能力與知識,將素質培養融入一切活動和教學中去。全面性的特點也是新教育理念的體現,長期以來,我們都過分重視課程知識的培養,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幼兒園教育中亦如此。可是,在教育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認識到了之前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限制性,只有全面地從學生出發,培養有利于學生發展能力與增長知識才是教育的本質。幼兒園建構式教學,通過復雜的教學設計,全面的情境創設,應用快樂學習的理念,充分體現幼兒天性,對于幼兒的知識、性格、情感、能力都有積極的影響。
2.學生主體性
建構式教學還有一重要的特點就是,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幼兒園教學的體現就是一切以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出發點,在幾乎所有的活動與教學中,融入對于幼兒的教育,對于幼兒的教育完全是一種開放式、自由式、啟發式與引導式的方法。傳統的教育理念下,我們忽視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知識水平的提升為目標,大大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認識到這一弊端之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不斷出現,建構式教學同樣屬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上即反映了建構式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特點。
二、提升幼兒園建構式教材應用的有效性的策略
建構式教學優勢明顯,不斷地推廣與應用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為了更加促進建構教學的發展,筆者將通過探索幼兒園建構式教材應用的有效性策略來促進建構式教學的發展。
1.教材應用引導性
幼兒園建構式教學中,對于相應的建構式教材的使用一定要突出引導式的教學思路,首先引導式的方法應符合建構式教學的理念,這對于激發幼兒的探索意識很有幫助。老師應當結合教材,對于內容進行一步步的引導,讓學生自主得出結論。例如,教材圖文并茂地講了一則寓言故事,老師就可以結合教材讓大家讀故事,問大家圖片的內容以及對于故事的感受,通過這種提問引導式的方式,首先就會使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其次提升了幼兒對教學的興趣,也培養了幼兒研究教材的意識。
2.教材應用自主性
建構式教材應用有效性的提升策略中,還有一種不容忽視的方法就是,教材應用自主性,所謂自主性,就是要鼓勵幼兒自主看書、學習。當然這里的自主學習教材的內容十分廣泛,幼兒可以看里面的插圖,看里面的故事,這樣在課程中就能有效地參與到老師的引導過程中。所謂培養幼兒具有自主學習的意識非常重要,主要還是要進行不斷的引導性教學,提升建構式教材對于學生的吸引力。
3.教材應用多樣性
建構式教材的編寫就是基于建構式教學理念,建構式教學在應用的層面具有多樣性,不論在課堂活動,還是在游戲中,都對幼兒進行著培養。那么與之相對應的,建構式教材在使用的過程中也要進行多樣化的利用,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建構式教材可以作為課本講解知識,在繪畫課程中,建構式教材中的精美圖畫也可以作為繪畫的模板,體現了建構式教材應用的多樣性。另外,為了加強建構式教材應用的有效性,鼓勵幼兒在與家長的交流與活動中,依據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活動、學習,這也是應用多樣性的體現。
本文探究如何提升幼兒園建構式教材應用的有效性,首先分析了建構式教學的特點,與此同時,對于建構式教學的優勢也有了清楚的認識,在上述基礎之上,探究了提升幼兒園建構式教材的有效性策略。總的來說,建構式教學的理念與效果都是喜人的,因此,不斷地進行推廣應用的同時,還應該進行不斷的優化創新。
參考文獻:
[1]王秋艷.提高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有效性探究[J].甘肅教育,2016(20):107.
[2]黃莉娜.淺析提高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有效性的策略[J]. 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4(23):50-51.
[3]龔泉.幼兒園教材編制的有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 2015.
[4]楊興連.淺析如何實現幼兒園教研組內教研的有效性[J]. 飛(素質教育版),2014(6).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