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杰+尚愛軍


一、實驗目的
愛國主義是每一個國家的國民精神和國民素質中最主導、最重要的道德力量之所在。所以,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繼往開來的偉大事業(yè),我國的四化建設需要滿懷愛國激情的未來一代去開拓、創(chuàng)建。因此,從幼兒時期開始,我們就應該培養(yǎng)他們成長為一個堅強的愛國主義者和具有新時代特點的有理想的忠于祖國的棟梁之才。同時,愛國主義教育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愛國主義教育是品德教育的最高層次,是我國國民公德“五愛”教育的前提和核心。但“祖國”一詞對幼兒來講是抽象的,因此,它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有計劃、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是在培養(yǎng)幼兒愛父母、愛幼兒園、愛家鄉(xiāng)、愛首都、愛國旗、愛領袖和愛人民的基礎上形成的,并與對共產主義遠景的向往、對肩負未來征途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交織在一起。
鑒于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我們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實驗過程中,堅持選擇幼兒能理解、能接受的教育內容,以情感教育為主,通過角色游戲等活動方式提高幼兒愛祖國的感情。
二、實驗的方法與步驟
1.時間:2014年9月—2016年6月。
2.對象:全班35名幼兒。
3.方法:
(1)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制訂每學期的“愛祖國”教育教學計劃;
(2)每周設實驗課一次,游戲活動、戶外活動2~3次;
(3)在2014年9月進行“愛祖國”前測,2016年6月進行后測,采用了個別談話的方法。(輔助材料:掛圖、實物、錄像)
三、實驗過程
(一)首先從情感上培養(yǎng)幼兒愛人民、愛家鄉(xiāng)上升到愛祖國
1.從培養(yǎng)幼兒愛父母、愛小朋友、愛老師、愛其他周圍的人過渡到各行各業(yè)的人。建立愛的情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教育幼兒知道愛父母,尊重老人,熱愛家庭生活,做一名讓父母喜歡的好孩子。進而發(fā)展到愛小朋友、老師及周圍的人,知道尊重別人的勞動及愛惜勞動成果,愿為別人的歡樂而做出犧牲和讓步。利用角色游戲《娃娃家》《商店》等讓幼兒體會各行各業(yè)人們勞動的艱辛與光榮,從而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愛人民的情感,這也是愛祖國的前提。
2.家鄉(xiāng)是祖國的一角,教育幼兒熱愛家鄉(xiāng)是進行愛國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帶幼兒去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把家鄉(xiāng)的過去和現在作對比,讓他們參觀新住宅、新商店、新大樓,親眼目睹家鄉(xiāng)取得的成就,從而引發(fā)幼兒的自豪感。在教育過程中,有意識地把認識家鄉(xiāng)和認識祖國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
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畫家鄉(xiāng)的建筑、黃河大橋、唐賽兒畫像等,使幼兒對家鄉(xiāng)的感情得到升華,加深對生活的熱愛。
3.利用領袖及英雄人物教育幼兒熱愛祖國。在活動室里懸掛我國偉大領袖、著名科學家、英雄人物的頭像。在語言活動中,講解英雄人物、科學家的事跡,如李四光、詹天佑、林則徐、邱少云等;端午節(jié)給幼兒講屈原的愛國故事,組織他們舉行紀念屈原的活動;觀看錄像“軍人守邊疆”,并讓幼兒去掃墓,引導幼兒每人做一朵小白花,老師深情地講解烈士的英雄故事,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應該加倍珍惜;同時引導幼兒向“希望工程”捐款捐物,伸出援助之手,從小培養(yǎng)幼兒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二)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知道祖國的美麗富饒
1.了解我國的地圖、版圖形狀。知道我國幅員遼闊,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戶外活動做《開火車》的游戲,讓幼兒了解一些城市和地區(qū)的名稱。美術課時,讓幼兒拼中國地圖,使幼兒加深對祖國版圖的認識,滲透愛祖國的情感。
2.知道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共有56個民族。利用角色游戲“到各民族朋友家做客”,使幼兒既了解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又學習了禮貌用語。在音樂課中,演唱、表演各少數民族的歌曲、舞蹈,如新疆舞《娃哈哈》、傣舞《金孔雀》、蒙古族舞《擠奶舞》等,在學習各民族舞蹈的同時,也加深了對各民族人民的情誼。
3.了解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國之一,知道我國現代的高科技和在世界上所處的重要地位。
(1)知道四大發(fā)明是我國古代人民對世界文明做出的貢獻,向幼兒講解,我們的祖國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印刷術,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利用圖片讓幼兒欣賞古代的動物化石、原始人的石器、歷代精美的文物。我國還有許多的民間工藝品,如景泰藍、竹編等。同時利用錄像讓幼兒觀看中國現代的科技,欣賞衛(wèi)星上天、電子工業(yè)產品等,使其懂得人類的一切進步都有賴于科學的推動,從而啟發(fā)他們從小愛科學,樹立報國之志。
(2)讓幼兒了解祖國的名山、名水、名建筑。我國有天下第一奇山——黃山,奇秀甲天下的名山——廬山;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長江上有中國最大的發(fā)電站——葛洲壩發(fā)電站;長城是我國最偉大的古代建筑;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北京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寬闊的廣場;中國第一大島——臺灣島還是一個聞名世界的“蝴蝶王國”。讓幼兒從學知識中知道祖國的美麗富饒。利用戶外活動擺、插祖國的名建筑,以加深幼兒對祖國建筑的印象。
(3)了解中國的動植物。利用錄像觀看熊貓,知道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四川等地;中國還是世界上產虎最多的國家之一,有東北虎、華南虎等;中華鱘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我國是世界上水稻栽培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中國蘋果種植面積居世界首位;中國是荔枝的故鄉(xiāng),也是栽培荔枝最早的國家。通過這些讓幼兒知道祖國的物產豐富。
(三)認識和尊敬國家的標志
知道我們國家的國旗是長方形、紅色的,上面有五顆金星。讓幼兒明白為什么國旗是紅色的,上面的五顆金星各代表什么意思,知道國旗是國家的標志,什么地方懸掛國旗、什么場合升國旗,知道首都是哪里,國徽是怎樣的,知道國家的國歌是什么。
利用美術課制作小國旗,牢記國旗的顏色、形狀及五顆星的位置。
通過看錄像,了解天安門升國旗的情景、運動員奪取冠軍時升國旗的情景等,讓幼兒懂得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
四、實驗結果
五、分析
通過前后測單項成績比較,可看出成績最高的是對國旗、天安門、長城的指認,對于辨認國家領導人和回答10月1日是什么節(jié)日,以及對所居住城市愛的理由的回答最差。
幼兒對于回答為什么時,不能完整地回答,切中不了要點,說明幼兒的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能力還很低,思維還以直觀形象為主。從總體來看,通過近一年的有目的、有計劃地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之中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幼兒的道德認識、情感已有顯著的提高。當紅旗冉冉升起時,孩子們都熱烈地鼓掌,表明他們已對祖國有了自豪感與尊重意識。
愛國主義教育比較抽象,因此,易采用具體到抽象,由近及遠和由小到大地來進行。而且要滲透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潛移默化地萌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傾向。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就可使幼兒養(yǎng)成愛國主義的行為和習慣。正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對孩子們來說,祖國這個概念是從一粒米或一片麥田中,從母親的歌聲和故事中開始產生的。要讓孩子們在認識大自然的同時也認識社會、認識生活。要在孩子童年給他們展示一些英雄人物的光輝榜樣,通過英雄人物把人類道德價值的美展現出來,變成他們的精神財富。人類道德的美只有以激動人心的形象展現出來時才能為孩子所接受。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