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漢忠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迫切需要環境專業類的人才。環境工程專業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取決于其能否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和認識逐漸提高,而環境污染的日益惡化,使實際的環境質量狀況不斷下降。這兩者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使人們對環境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關鍵詞】:環境工程;認識實習;質量;實踐
1、認識實習的概念
認識實習又稱認知實習,一般安排在基礎課程學習結束之后進行,需要學生到生產現場,通過生產企業參觀、現場課等形式,讓學生了解生產企業、感受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生產狀況及過程,了解產品的工藝流程及主要設備。通過自己的認知及從技術人員和工人們那里獲得直接的和間接的生產實踐經驗,促使學生將學過的基礎課程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形成初步的專業概念,為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認識實習教學實踐中的不足
2.1實習單位較少,覆蓋面有待擴大
實習單位是決定認識實習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由于時間短、經費少,認識實習單位一般選取近郊企業,目前與我校簽訂實習基地協議的僅有杭鋼、菲達環保、浙江潔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數幾家企業,而杭鋼今年已停產,即將搬遷。因此,校外實習單位較少、實習基地不夠穩定等問題亟待解決。
2.2實習方式偏單一,學生參與度不夠
目前的實習方式主要采取的是開設專題講座和集中參觀。但由于實習時間較短,加上均為大班實習,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習效果。另外,企業出于安全、維持企業正常生產秩序等方面的考慮,一般只允許對處理設施進行簡單的參觀,而且諸如曝氣池、沉淀池等構筑物正常運行時無法觀察到內部結構,學生對現場實際工藝過程很難達到一定的認識深度,參觀過程也常易變成“走馬觀花”,流于形式。
2.3實習指導教師人數不足,工程經驗有待提升
目前,我校環境工程專業每年認識實習的學生人數為80名左右,指導教師為3名中青年教師。帶隊老師要組織安排實習內容和進程,教授專業知識,現場實習時不僅要負責與現場技術人員的對接,還要維持秩序和安全,教學任務較重,容易忽視教學質量。另外,實習講解時,帶隊教師盡管能對工藝、原理等進行深入講解,但由于實踐經驗不足,對構筑物或環保設備實體的講述效果一般,而企業的技術人員由于理論知識上的欠缺,講解也較難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學生理解掌握的情況不夠理想。
3、認識實習教學體系的改革與思考
3.1建設校內和校外實習基地,豐富實習單位類型
認識實習幫助學生探尋專業興趣點,注重廣度,參觀不同類型的有代表性的工程現場,可以使認識實習的作用得到最大發揮。對于已建立合作關系的菲達環保、浙江潔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七格污水處理廠等企業,應加強聯系,力求能形成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同時,不斷開辟新的實習點,豐富實習單位類型。近期已和浙江板橋清園環保集團、杭州邁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初步建立合作意向,尤其是板橋清園環保集團,由于其經營范圍廣,涉及廢紙造紙、污水處理、污泥發電等多方面,能使學生對生產工藝、排污環節、污染物的處理情況、生產管理狀況等有系統的認識,提高求知欲。這類集生產與三廢處理于一體的典型企業,是未來學生認識實習的重點。另一方面,鑒于濕地是環境生態修復的一種有效模式,因此我們積極利用公共社會資源,將西溪濕地和中國濕地博物館作為認識實習地點,并取得了較好效果。建立校內輔助實習基地也是解決校外實習地點不足的一條有效途徑。校內實習地點具有穩定、省時省力的特點。目前,已在申請的專項資金資助下在校內建設完成了1套生活污水處理系統,作為校內實踐基地之一。另一方面,依托學科承擔的應用研究項目,充分利用已有的或擬建的廢水或廢氣中試處理裝置,繼續進行校內實習基地建設,這些裝置不僅直觀性強,而且可操作運行,有助于學生深化理解實際工程。
3.2多種教學手段結合,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傳統的認識實習大多采用單向講解模式。但實習現場往往噪音較大,加上人數較多,往往會導致“聽不清”。為使處于隊伍后面的學生也能聽清講解內容,自2014年起專門配置了便攜式擴音器和無線耳機接收器,初步實現語音導覽功能,提高了現場的講解效果。還在集中參觀過程中設置了互動環節,便于學生提問交流,增強學生實習積極性。在現有舉辦專題講座及現場集中參觀認識的基礎上,今后擬分別針對已建立的校外認識實習基地錄制工程案例視頻,并開發制作仿真系統,模擬生產工藝流程和設備。此外,專門設置認識實習預習環節,進行大班化的模擬認識實習,即帶隊老師向學生集中展示工程案例視頻和仿真系統,加強學生身臨其境的效果,讓學生從中可以獲得對實習對象的感性認識。現場生產實習過程中,則引導學生通過“沉浸-交互-構想”,將模擬實習的內容與現場工程實體進行結合,強化現場參觀實習的實習效果,提高實習質量。
3.3以老帶新,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
青年教師是教學工作的新生力量,加強對其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才有基本的保證。為此,2014年學科專門推出了《關于加強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實施意見》,要求全體教師必須具備6個月以上的企業或工程實踐經歷。與此同時,還定期組織工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為青年教師進行培訓,組織青年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工程實踐學習和鍛煉,完善知識和能力體系。
3.4豐富考核方式,強化綜合能力考核
已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遞交實習日記和實習報告,實習態度的評價主要由帶隊教師根據出勤率和現場互動交流情況進行評價。實習報告的評分中,應更加注重考量學生自我思考的內容。考核方式可進一步多樣化,如在現有考核體系中增加實習答辯,這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專業的理解、提高表達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認識實習對于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而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學習和工作階段,在實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鞏固其所學知識,還能夠使其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為日后的正式工作奠定基礎。學校方面也要對這個過程提高重視,增強師資力量和隊伍建設,提供財力和物力幫助,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幫助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實習中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李桂賢.基于社會需求的貴州高校環境工程專業設置的思考[J].大學教育,2016(1):43-45.
[2]陳春曉,于東紅.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發展歷程及現狀分析[J].中國電子教育,2014(3):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