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強烈的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公路超限超載運輸的現象越來越多,我國對于超限超載運輸的治理已有幾十年,而因為各種原因,超限超載運輸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本文以山東省公路超限超載運輸治理問題為例進行分析,不合理的公路建設融資制度使得運輸成本增加、運輸市場的運作缺乏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執法力度、貨運市場混亂導致競相壓價等,都是公路超限超載運輸現象久治不愈的現實原因。為此,本文針對性地分析出對收費政策實現改革、對貨運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建立健全超限超載運輸治理專項法律法規等策略。
關鍵詞 公路 超限超載 運輸 治理
作者簡介:岳雪峰,德州市交通運輸局交通監察支隊。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241
一、關于超限超載的概念
公路運輸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就是貨物運輸。這些年以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公路基礎設施也更加完善,這就使得公路運輸變得更加靈活了。公路運輸在物流領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公路運輸中的超限即為超過了公路、橋梁和隧道等這些車輛通過的地方規定的長度和寬度的范圍,該說法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的《公路法》中有詳細的說明,超載指的是超過行駛證上說明的載重量,該說法來源于國務院出臺的《道路交通管理條例》。超限超載運輸指的是沒有按照公路建筑說明的長度、高度和寬度以及超過了規定的負載量進行的運輸。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超限超載的承運人應該經過交通管理部門的批準以后,才能進行運輸。
二、超限超載運輸的理論因素解析
產生車輛超限超載運輸的原因各種各樣,有的是因為利益的原因,有的是因為缺少法制觀念,以及貨運市場的監管不力和政策不健全等也是車輛超限超載運輸的重要原因。就理論因素來分析,主要可以結合經濟學和物流學兩個學科的知識進行研究。
首先,用經濟學中經濟人假設的知識來分析。經濟人假設即個體為了自身利益著想,一味地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現階段,我國的公路車輛運力從全局分析呈現出供大于求的局面,運輸者為確保自己能夠得到更多的利益,搶到更多的市場份額,便一再壓低價格,低運價帶來的經濟損失只有通過超限編載進行彌補,這就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貨運車主超限超載運輸現象的產生,他們試圖通過這種方法來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
其次,用物流學中的規模原理來分析。物流管理學科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知識就是規模原理。規模原理指的是在一定單位內的重量貨物的運輸費用會因為裝載量的變多而減少,也就是說單位內的重量貨物的運輸費用同裝載量之間是反比的關系,該原理能夠得以實現,是因為兩端提取和交付活動的無變化的費用會按照裝載量的多少而決定分攤的多少,被分攤的單位重量貨物的成本降低,涵蓋燃油費和車輛折舊費在內的變動成本就會增加,不變成本的減少幅度沒有變化成本的增加幅度大,所以一定單位重量的運輸費用和裝在的量是成反比的。運輸業主也是因為這個原理才持續增加車輛的裝載量,根據規模原理來分析,一定單位重量的貨物的運輸費用的減少會造成利潤率大幅度提高的結果。
三、超限超載運輸的現實因素分析
(一)不合理的公路建設融資制度使得運輸成本增加
國民經濟是否得到更好的發展,社會是否在不斷進步,都能夠通過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表現出來,公路建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建設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公路從理論的角度分析應該是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共設施,因為我國對于公路的資金投入不多,所以公路建設的起點不高,1984年,我國出臺了借款來修路,然后用收費的方式還借款的政策,這種方式將公路的融資方法做了詳細說明,其實就是把公路建設的部分成本通過公路收費的模式轉嫁到了運輸業主的身上,這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運輸成本。有學者對山東省德州市的部分運輸業主的運輸成本進行統計,結果表明,公路收費的占比大于五分之一,無論其收費名目是否合理,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運輸業主的運輸費用。
(二)執法工作無法落到實處
我國現階段的很多法律法規在實際操作中缺乏具體性,尤其是關于超限超載的等級劃定和處罰辦法需要細化。很多地方因為沒有詳細的條例作參考,執法人在執法過程中有很大的裁量空間,這就使得執法人的權利范圍更加寬泛了,他們更多地會用以罰代管的手段來約束運輸業主的行為,無形中也隨時可能增加運輸業主的運輸成本。而山東省對于超限超載的等級劃定和處罰辦法已經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細化,執法人員可以根據具體的法律條款進行相對應的處罰,但是在實際運行中,一些執法人員會因為利益的驅使而不能公開公正地執法,個別執法人員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執法工作無法落到實處。
(三)貨運市場混亂導致競相壓價
因為沒有科學的政策和制度對運輸行業進行約束,對于運輸的準入和退出也沒有相對應的規范得以遵循,貨運市場的運輸業主越來越多且魚龍混雜,例如山東省德州市的很多運輸業主的經營還沒有達到一定的規模,為了爭取更多的貨源而出現競相壓價的現象,用低水平的運價來搶占市場,使得整個運輸行業越來越亂,長此以往,使得市場無法進行正常的調節,貨運價格和市場規定的運價完全不一致,這就使得一些運輸企業為了降低損失而使用超限超載來填補漏洞,以此獲取多一點的利潤。這樣運作了一段時間以后,運輸市場就出現了壓價后超限超載運輸、超限編載運輸后再壓價的反復惡性循環模式。
四、關于超限超載運輸問題的策略
(一)改革現有的收費政策
當前,我國關于公路收費的名目比較多,且在具體的收費條例中有不健全的地方,使得違法運輸的貨運企業越來越多,對現行的公路收費制度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革能夠從根本上緩解超限超載運輸的問題。
第一,按照公路運輸情況來適當調整貨車的收費費率。公路運輸費用中比較關鍵的組成部分就是公路收費,將貨車收費費率合理地降低能夠一定程度上降低運輸企業的成本費用,以促進他們合理地運輸。對于這一點,我國已經采取了一些比較科學的辦法。2008年12月,各相關職能部門一起發布了關于取消公路養路費等六項收費政策細則的通知,同時說明了不同的地方可以根據實際來陸續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車輛通行費用,這些通知和政策讓運輸業主的運輸成本費用大幅度降低了。
第二,適當推行按重量收費的政策。按重量收費是分析到車輛的載重量會對公路造成什么程度的破壞,通過動態稱重設備來測量出貨和車的總重量,并以此為標準來確定車輛通行費用為多少,該收費方法是按照重車多收、空車少收的模式進行的,以表現收費的合理性。
這種參考重量來進行收費的模式使得費率標準得到合理地調整,讓合法的運輸車輛享受到非常低的費率,同時使得超限超載運輸車輛的成本費用更高了。這種收費方式用利益驅動的模式降低了超限超載運輸現象的發生,鼓勵更多的運輸企業參與到守法運輸的行列中來。
(二)對貨運市場進行科學地調控
超限超載運輸現象的產生地是貨運市場,因此政府首先應該對貨運市場加大監管力度。研究國外的貨運市場的發展可以發現,很多國家的公路貨運都有政府參與進行強有力的監管。這樣可以通過法律的手段來時市場主體的行為受到一定的約束,使得貨運市場的服務質量有所提高。同時,可以有效幫助那些具有一定規模且具備競爭力的運輸企業,使他們逐漸成為貨運市場的主導力量,引導市場能夠進入良性競爭的態勢。政府應該具體考察和分析我國貨運市場,根據其小而亂、多而散的局面來制定相對應的監管制度,通過宏觀調控的辦法對貨運市場進行統一監督和管理,加大對于具有競爭力的貨運企業的扶植力度,使其能夠逐步走向集成化和規模化。具體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規劃:
第一,將貨運市場的準入和退出規范化,將貨運市場的準入門檻進一步提高,對每一個進入貨運市場的經營主體進行嚴格控制和監管,取消超限超載運輸主體的從業資格并將其退出運輸市場,以此杜絕運輸市場的違法行為的產生。
第二,可以使用物流信息平臺,以此使得運輸市場的物流信息的流通速度變得更快,所有的運輸業主都可以根據物流信息平臺來獲取貨運的最新信息,這樣使得市場競爭更加公開、公平和透明,有助于貨運市場的整體環境得到調整。
第三,政府統一調整市場運價。針對貨運市場屢見不鮮的壓價行為和超限編載的運輸狀況,政府可以通過統一調整市場運價來進行控制和管理,以此確保貨運市場能夠公開和公平地競爭。政府的執法部門應該根據當地的運輸成本費用來適當制定指導性的價格,讓運輸業主有一定的利潤可圖,以此杜絕超限超載運輸的情況。
第四,貨運行業自身形成自律和規范的運作氛圍。除了政府應該采取科學的方法對運輸市場進行強制監管以外,運輸業主也應該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控制,按照業內的行為標準進行自我約束。政府也應該采取措施來幫助運輸企業形成規范和自律的習慣,例如可以合理設計運輸路線,使得車輛配載方法更加科學等,以此減少運輸成本,運輸企業也能夠用多元化的服務使自身能夠在運輸市場站穩腳跟,有利于獲得更多的貨運業務。
(三)建立健全超限超載運輸治理專項法律法規
對于超限超載運輸,應該建立專項的法規條例,以此確保對于超限超載運輸的治理能夠有章可循。現階段比較棘手的是對現有的關于超限超載運輸治理的各種法律法規進行系統化地調整和完善,將超限超載運輸的標準以及等級認定明確下來,對各種標準和等級的違法行為的處罰辦法應該明確下來并細化,按照各種載重量對于公路的破壞程度來出臺與之對應的處罰辦法,使得外部成本內部化。也應該對執法組織的職責和權利范圍進行約束,以免出現公私不分的亂象。
(四)使用多樣化的方法進行治理
超限超載運輸問題的根治和解決在依靠運輸市場主體的嚴格自律的同時,也應該依靠政府相關部門強有力的監管措施,實行多樣化的監管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理超限超載運輸的現象。超限超載運輸的根本原因是為了經濟利益,所以,在治理超限超載運輸時,應該使得運輸企業因為超限超載運輸而帶來的損失遠遠大于超限超載運輸帶來的利潤,以此杜絕超限超載運輸現象的發生。對于監管部門的執法人員應該嚴格要求,確保其能夠公平和公正地對超限超載運輸亂象進行監管,堅決杜絕執法人員以權謀私和執法創收的腐敗行為。可以多加參考國外的相關治理辦法,我國也應該使用多元的治理方法。例如澳大利亞對于超限超載運輸企業的懲罰辦法就是讓其對于承運貨物的起點到終點的路段的破損處進行修理;日本對于超限超載運輸者的懲罰就比較嚴重了,一旦發現超限超載運輸現象,直接吊銷駕駛員的駕照和運輸企業的營業執照,對于貨主也會進行相對應的懲罰,以此徹底杜絕超限超載運輸現象的產生。
五、結論
超限超載運輸直接表現了我國當前在交通運輸系統中的不同矛盾,其無法徹底解決表現了對于超限超載運輸治理的艱難性和社會性。超限超載運輸現象無法得到遏制的一方面原因是巨大的經濟利益的誘惑,另一方面原因是貨運行業的發展亂象。貨主認為壓低運價就能獲取產品更低的價格,運輸企業只有通過超限超載運輸得來的利潤來維持不虧本的狀態。這些現象的產生不是一天兩天,根除的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治理的過程中,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運輸企業等各方進行相互配合,凈化和完善貨運市場,最終將超限超載運輸的情況徹底消除。
參考文獻:
[1]劉曉平.超限超載車輛運輸的危害和治理對策.交通世界(工程技術).2015(10).
[2]張洋、陳雅南、陳鵬.超限超載交通違法行為的成因與預防對策.交通企業管理.2015, 30(8).
[3]王小燕.解析公路貨物“超限超載”運輸內在原因及其治理對策.財經界(學術版).2015(7).
[4]蕭勝.超限超載運輸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對策分析.法制與經濟.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