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潔


摘 要:現代博物館的主要功能包括展覽、收藏、教育、研究、科普等,這其中教育又是很重要的一項功能。博物館在日常工作中應當充分立足于自身資源優勢,作為拓展普及知識的第二課堂,不斷創新探索,開發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動,全方面、多角度的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更好的為公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關鍵詞:社會教育;博物館;教育功能
社會教育職能一直是博物館的主要社會職能之一。博物館肩負著重要的社會教育職責,豐富普及文化知識,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養,傳承燦爛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成果,弘揚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說,博物館是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優秀文明的集中展示,也是一種文明發展歷程的集中展示。因此,如何發揮以及如何更好的發揮博物館的這一職能,是博物館從業人員需要認真研究的一個課題。
1 充分認識和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從公元前三世紀埃及亞歷山大城成立了一所龐大的博物院,以研究學術學識為重心,設立圖書館,并收藏珍貴文物,一直到今天全球各地建立起來的各種形形色色不同規模不同類別的博物館。博物館的職能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最初單一的研究職能,逐步在社會發展的漫長歷程中不斷變化發展,進而形成今天多個功能結合的文化復合體。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博物館的職能也仍然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博物館的新職能、新形態、新方法、新的收藏對象也隨之不斷地出現。
社會教育功能是隨著博物館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進而衍生出的一種功能。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博物館的研究重心從收藏開始向傳播知識文化的教育中心轉變。這一轉變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人們思想觀念發生轉變的必然產物。因此,博物館從最初的收藏、陳列、展示文物,到現在對收藏的文物進行研究、發掘其歷史文化價值,再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游客,開展適合于不同類型游客的公眾教育服務,傳播自然歷史文化。
2 不斷提升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2.1 結合中國傳統節日,舉辦相關文化活動
中國園林博物館緊密結合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節日,如春節、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等,以節日為依托,再結合中國傳統園林中特有的文化要素,將二者聯系起來,舉辦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并進一步打造出具有品牌效應的系列文化活動。今年在已有常規文化活動的基礎上,中國園林博物館重點加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特色的傳統文化活動,讓游客在參與活動的同時,還能從中了解中國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奧秘所在,更多的接觸到平時很少有機會見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已經開展過的文化活動中,園林博物館就請到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曹氏風箏”的遺產傳承人孔令民、孔炳彰父子親自教授如何制作曹氏風箏,并講解曹氏風箏的起源及發展歷程。在春節文化活動中,園林博物館又舉辦了三場風格類型不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制作活動。讓游客現場觀看老北京非遺絕技80厘米高的大型鬃人“美猴王”,并講解鬃人的制作過程;邀請親子家庭近距離感受并參與制作傳統非遺項目毛猴、葫蘆鑲嵌、蛋雕、面塑、剪窗花及中國結(圖01、圖02、圖03)。除了現場觀看親手制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外,我們還準備了“孝義皮影”的現場表演供游客欣賞觀看。
園林博物館以中國傳統節日為契機,把平時游客不容易接觸到的非遺傳承人邀請到館里來,親自示范講解每一項非遺的起源發展過程,并且可以親自動手制作以及現場觀看表演。普通百姓在平日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接觸的機會并不是很多,對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聽說了解的都很少。以傳統節日為契機舉辦 這樣一系列的文化活動,不僅對參觀博物館的游客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對于好奇心十足的少年兒童更是一個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良好契機。除此之外,我們還捐了清明節的傳統文化雅集活動、端午節的古樂雅集賞園林活動,都能讓游客在參與活動的同時對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不同以往的認知,游客能參與其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民俗的無窮魅力,也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了近距離接觸和體驗的機會。
2.2 豐富社會教育形式,為不同年齡層的游客提供不同的社會教育服務
目前,園林博物館組織策劃的文化活動大多面向青少年兒童為主,以及以親子家庭為活動對象。在已經舉辦過的文化活動中,寓教于樂多種多樣的活動深受家長和孩子們的青睞,在社會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如“小小園藝師”、“園林藝術暑期夏令營”等正逐步有意打造成為園林博物館的特色品牌文化活動。
除了不斷優化改進已有特色文化活動之外,我館還不斷探索創新,對游客參與活動的評價和意見及時總結反饋,分析出游客參觀博物館更有意愿了解什么樣的知識,更樂于參與什么樣的文化活動,對什么類型的活動更有濃厚的興趣。 同時,充分立足于本館自身的資源優勢,利用本館的園林文化資源,在今年推出了“秘密花園”、“園林小講師”等文化活動,讓游客能親手種植花草,更進一步的感受自然之趣,欣賞園林之美。
園林博物館不斷探索出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以中國傳統節日為依托的節日系列文化活動;面向中小學生以一邊游覽博物館一邊找答案的“園林探索之旅”,面向廣大游客豐富園林文化相關知識定期舉辦的“園林文化大講堂”、“園林科普講座”。多種多樣形式的文化活動能滿足各個年齡層的不同要求。這些文化活動針對不同年齡段游客不同的興趣點以及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打破傳統的以教授為主要形式的傳播模式,寓教于樂,既能了解其中蘊含的知識,也能親自參與其中。這樣的參與模式能夠更進一步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更貼近游客,貼近生活,把知識性和趣味性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2.3 加強館校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博物館是學生們在校外的第二課堂,是他們拓展知識、開闊眼界、放松身心進行社會實踐教育的另一個場所。博物館和學校在教育青少年所起到的作用在某種層面上是相同的。兩者都肩負著傳授知識、啟迪開拓思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擔負著建設祖國讓國家強大的重任。也正因為如此,對青少年的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博物館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為青少年提供一個既輕松又有趣的環境,能更多更全面的補充他們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開拓他們的眼界和視野,激發好奇心,提高綜合素質,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
園林博物館字建館以來積極發展與各個院校的官校合作,也成為多所院校的社會實踐基地。園林博物館還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學生有針對性的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動,使各個年齡層的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于自己的活動。在教授園林知識的同時還能動手參與到活動中去,這樣大大提升了他們對園林的興趣,同時也增長了動手能力,加深對園林的認知和了解。除此之外,我館還不斷邀請到合作院校的教授、專家以及知名學者到館進行不同主題的園林科普講座。講座的主題涉及到園林文化、園林建筑、園林紋飾、園林植物等等多個方面。并且講座免費向游客開放。這樣的科普講座深受學生和游客們的歡迎,使他們能從專家學者的角度以另一種專業的視角了解認識中國傳統園林中所蘊藏的奧妙,體會中國傳統園林的獨特魅力。
2.4 提升展覽水平,優化展覽內容和形式
一個博物館的基本職能中除了社會教育職能外,另一個重要的職能就是展覽陳列職能。博物館收藏著眾多的文物,這些文物都要通過展覽的形式和游客見面,也兼具這教育的職能。因此,展覽的內容、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著游客的參觀感受,也是一個博物館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
從展覽的內容上看,選擇的展覽主題要貼近本館的特色,角度新穎,符合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又能滿足游客的需求。園林博物館除了六大基本固定展覽的展廳之外,每年還會舉辦多場臨時展覽。這些展覽中有與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的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展覽,也有鐘表、玉器、古陶、錫壺等專門類別的展覽,還有國外與園林主題相關的展覽。這些臨展的展覽內容豐富多樣,除了與園林有關的主題之外,還有其他類別的文化展覽。這些展覽也起到了社會教育的功能,也是傳播知識弘揚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
從展覽的形式上看,現在的博物館展覽手段越來越豐富,展示方法越來越靈活,越來越多的運用到高科技手段,給游客帶來全新的參觀感受。以往以展板、圖片、實物為主要展示方法的形式已經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我館在展覽手段上也不斷推陳創新,數字沙盤、立體雕塑、全息成像互動展示系統、園林場景再現等科技手段的運用,不僅能讓游客更為生動直觀的體會到置身于園林中的感覺,也能在一個博物館里同時欣賞到中國各地著名園林的景觀。游客在欣賞園林的同時也能深刻的感受到中國傳統園林博大精深的魅力。
2.5 不斷提高講解服務質量,提升講解水平
講解員在博物館發揮社會教育職能方面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博物館的服務要注重以人為本,要重點關注游客的感受和體驗。講解員的工作就是為了讓游客能夠更深入更直觀的了解所展覽的內容,展品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等等。因此,講解員服務質量及服務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游客的參觀體驗,以及對博物館的整體印象。因此,一個優秀的講解員,首先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儲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親和力,整潔的儀容儀表。同時,面對不同年齡段的游客講解時要有所側重,特別是對老人和而榮要細心耐心,力爭用簡潔準確的語言流暢的介紹完展品,只有這樣的講解才能引導游客吸引游客。
3 總結
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并不斷完善的任務,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只有貼近生活貼近游客,多調查了解游客的需要要求,把游客的需要和博物館自身的優勢相結合,不斷發展創新,與時俱進,有意識的樹立成系列具有品牌效應的文化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博物館的地位的知名度,也才能更多的吸引游客參加到活動中去。
參考文獻
[1]王宏均,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姜楠楠.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J].科學之友,201(11):115-116
[3]李萍,高清.論博物館教育功能的發揮[J].南方文物,2004,(01)
[4]鐘小苑.淺談如何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J].大眾文藝,2014(01):56.
[5]孫才新.我國現階段博物館社會教育活動的開展現狀[J].中國文化發展研究,2012,12(09):23-24.
[6]鄭淮,陳海波,楊凌輝,等.博物館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工作重點[J].江西科技學院院報,2013,12(07):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