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是護理倫理和護理教育的基礎,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三觀”,才能直面專業課學習中的各種問題,才能正確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自從事護理教學以來,尤其是當了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班主任以來,每天面對著具有時代個性的學生很多,她們有思想,有能力,但是也存在不少的問題,下面與大家闡述這些問題以及我是如何處理的。
問題一:課間、課堂出現一遍“低頭黨”。“小學上課費嘴,初中上課費筆,高中上課費腦,大學上課費流量”。雖然是一句戲謔,但反映出目前大學生上課的普遍狀況。上課玩手機平板,成了不少大學生的選擇,而公共課、選修課就成了追劇、看小說的“重災區”。另外,上課的內容和考試的內容脫節,成為很多同學上課玩兒手機的“定心丸”,加上很多大學生只求分數不求學習效果、只為就業和保研加分上課的做法,導致很多學生覺得臨考前借筆記和突擊復習就能過,上課不用聽、不用學。有專家指出,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一家人坐在一起,父母在噓寒問暖,子女卻在埋頭玩手機。不可否認,如今,手機在大家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幾乎每人手中一部,低頭追劇、看小說、玩游戲、發微信的情形屢見不鮮,人們稱之為“低頭族”。然而,大學生成為“低頭族”,不僅對學業不利,而且影響了身心健康。
1 方法和思路
1.對于大學生習慣上課玩手機,宜堵更宜疏。應采取積極措施,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選擇健康生活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告別“低頭族”。
2.增加課堂互動環節,讓學生能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降低課上“網絡流量”,可以酌情增加課堂提問、小組對話等,還可以分組比賽,專業課很適合組織小組專題匯報,優秀論文展示,以及讓學生現場排醫療情景劇或情景對話等。條件成熟可以實施翻轉課堂。最后由授課教師進行點評并示范。
3.重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只有改變重科研輕教學的思想,豐富課堂內容,以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才能根本上轉變“只費流量不費腦子”。簡單地收繳手機,作用有限。“如果課講得無趣,即使上課不玩手機,也會溜號,結果是一樣的。”馮昆說。
4.打造“無手機課堂”,在班級指定區域放置手機收納袋,利用可愛、醒目的標識提醒學生上課前把手機先送回家。
5.建立獎勵懲罰機制,增強學生的自控能力,定期點評“無手機課堂”執行情況。
效果:班級各科任課教師反饋,上課時學生的專注力提高了,班級沒有出現掛科現象,同學之間的交流也變多了,整體成績從平均分74提高到83多。
問題二:班級同學的個例問題,如學生周某,性格偏激,自尊心強,逆反心理嚴重,對待班級工作消極,和同學之間的經常發生沖突,經常會一言不合就和同學吵起來甚至動起手來。同時也經常和同學發生沖突、小摩擦,在宿舍內收到其他同學的排擠。每次犯錯后,通過教育,當時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面又會反復。但是這位同學也有他的閃光點,就是愛勞動,并能保質保量的完成自己份內的事情,。我覺得他并不是不可救藥的“壞學生”,而是通過努力,還是可以挽救過來的。
2 方法和思路
1、首先和家長取得聯系,通過交流,了解到該生的家庭情況和表現,并與家長溝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成共識,以便對癥下藥,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雙管齊下。
2、教師要正確對待這類學生,避免直接批評,不要與她發生正面沖突,要注意維護其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剛的教育方式。當學生犯錯誤時,不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點名,而是要給她留點“面子”,課后,再與她個別交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幫助她分清是非,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愿意主動地去改正。逐漸緩解緊張的師生關系。
3、以愛心為媒,搭建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梁。與她談心,與她交朋友,使其認識錯誤,樹立做個好學生的念頭;充分發揮學生的力量,同時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于助人的同學和她同桌,給予學習和思想上的幫助;自己經常下班級和宿舍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使學生能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用關愛喚起她的自信心、進取心,使之改正缺點,然后引導并激勵她努力學習,從而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
4、給她講解一些偉人、科學家成功事跡,使她明白只有胸懷寬廣,能接受他人意見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把注意力引到學習上,啟發、誘導她走出錯誤的心理誤區。并大力褒揚她對班委會所付出的努力和貢獻。
6、該生這種頑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兩次說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復抓,抓反復,在班級里安排了兩個表現較好的同學作為她的學習共同體,進行捆綁教育,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平時多留意觀察她的情緒變化,經常與她交流、溝通,深入了解她的內心世界,幫助她解決青春期的煩惱。
3 效果
通過輔導,該生的逆反心理已逐漸消除,和同學、老師的緊張關系也得到了緩解,最大的一個變化是學習的責任心增強了,做錯了事能主動承認,學習比以往認真,學習競爭意識強,為班級工作積極,連續兩個月班級被評為衛生之星。與同學之間的矛盾逐漸消除,同學們一致反映她的進步很大,表現良好。
4 事后反思
針對所謂的“問題學生”只要你認真找出原因,具體分析,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正面的引導,在教育學生中,用耐心陪伴學生。用真心對待學生,用愛心感化學生,讓她感受到關愛,我想,什么樣的學生都可以教育好。
作者簡介
徐玲,碩士研究生,主管護師,講師,江蘇護理職業學院 內護教研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