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杰
摘 要:文章闡述了大數據的概述和基本內涵,公共圖書館大數據的內容,同時找出了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大數據;圖書館;服務;創新;發展
目前公共圖書館應以變革求發展的姿態來適應目前大數據的宏觀環境,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的管理方式,組織型態,服務模式及館員素質建設等問題都應做到與大數據同步發展為上策。
1 大數據的概述與基本內涵
(一)大數據的基本概念
怎樣理解大數據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其字面意義表示數據規模龐大,目前關于大數據的概念還沒有標準的定義,一般認為它是一種數據量很大,數據形式多樣化的非結構化數據。綜而言之,大數據描述的是隨著數據量和數據類型激增而出現的一種大規模、多樣化的數據集,及其對數據集高速采集、分析、處理以提取知識價值的技術架構與過程。
(二)大數據的主要特征
從數據的角度看,大數據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數據規模總量巨大。目前不同類型的數據在快速遞增,每天互聯網絡、社會網絡、傳感器網絡、通訊網絡、地理信息系統、數字圖書館、電子商務、網絡日志等產生巨量的數據。
(2)數據增長的速度迅猛。很多領域的數據持續呈指數級別速度增長,而且動態性強,要求分析處理快速響應。
(3)數據來源和類型多。目葡天數據的類型不僅包括文本、照片、動畫、音頻與視頻等信息數據,還包括網絡日志、位置信息、鏈接信息等新型數據。同時,伴隨著云計算、物連網、傳感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發展與應用,大數據的類型將不斷增加,其數據結構是不固定、不完全或不規則的,很難有統一的描述模型。
(4)數據的價值巨大。通過對海量的由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組成的“大數據”的挖掘、處理、整合分析,可以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為許多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商機和發展機遇。
(5)密度低(Veracity),即價值密度低,雖然大數據的數量驚人,但是只能挖掘出微量價值。比如,長達兩個小時的視頻,其中只有幾十秒具有價值,大數據價值密度低,為數據分析帶來了困難。
2 公共圖書館的大數據內容
(一)圖書館需要大數據技術
由于大量新媒體閱讀的興起,越來越少的讀者使用傳統方式獲取知識,大多數讀者習慣通過更便捷的途徑,隨時隨地獲取想要的電子資源,這導致圖書館的讀者數量銳減,館藏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所以現代圖書館面臨的巨大問題是如何增加對讀者的吸引力上下功夫。自建獨具特色的數據庫,可見,大數據技術可以在現代圖書館應用廣泛,為讀者服務已成為圖書館必備的重要技術。
(二)圖書館擁有大數據的數據基礎圖書館的數據基礎主要分為兩類。
(1)圖書館的各類館藏資源。隨著電子資源逐漸受到讀者青睞,紙質館藏受到冷落。為了更好盤活這些資源,圖書館利用一些有價值的紙質資源自建特色數據加,這種趨勢增加了數字化館藏的數量。此外,圖書館購買的各類數據庫包含了大量數據、期刊、報紙、書籍、研究報告、音頻、視頻等資源,也形成了海量數據基礎。
(2)讀者的非結構化數據。為了使個性化服務真正惠及讀者,圖書館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讀者們的海量非結構化數據。根據2016年1月發有關專業數據統計,2016年手機端的即時通信使用率繼續保持穩步的增長勢頭。截至2016年12月網民的即時通信使用率,比2015年增加了5.5個百分點,已達到96%以上。普及已經非常高了。
3 大數據時代公共圖書館面臨的主要問題表現
如遇到問題如下:
(一)遠程大數據網絡環境略顯不足
大數據網絡環境下,圖書館面臨三個現實問題,即人才瓶頸、技術障礙和基礎設施滯后。目前就我國圖書館實際,寺部分都缺乏高層次人才。相對不斷增長的數據而言,館員能分析的數據比例在不斷降低,對一些“可能是機會的數據”也沒有清醒的認識,缺乏對數據的轉換及處理能力。
(二)數字圖書館異構數據集成問題
大數據時代,數字圖書館產生了海量的結構化、半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的增長使得數字圖書館的數據處理、儲存技術、服務方式都將得以改變,而傳統的關系型數據庫的結構和機制不能很好地適應這種變化。如何將這些異構數據進行集成是數字圖書館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
(三)文獻資源的整合不順暢
大數據時代,圖書館一面面臨著館藏資源不斷增長、大量的信息被“擱置”;另一面面臨著用戶對檢索結果提出更高要求,圖書館資源重新被發現和管理的挑戰。面對海量的文獻資源.圖書館如何全面、快速地使讀者獲得有用信息.如何讓用戶按照他們自身的習慣檢索以及研制用戶精準的檢索方式,如何將“拿進來、送出去”的館藏資源打造成以用戶服務為中心的功能,仍是文獻資源整合中難解的課題。
(四)讀者隱私安全與價值質疑利用大數據的同時往往涉及讀者隱私安全問題。此外,大數據作為一項前沿技術,對圖書館復雜數據的處理、基礎設施、運行經費等都是不小的挑戰。有人對圖書館是否適合引入大數據、大數據對圖書館有多大的幫助等產生了懷疑。
(五)用戶流失現象
信息科技的發展打破了人們傳統獲取信息的方式,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不再局限于書本,移動終端如手機、平板電腦等成為近幾年的熱點,其采集及傳播信息的速度令人瞠目結舌。常常被偏見地標上“藏書樓”的圖書館,逐漸有了淡出人們視野的趨勢,用戶流失比較嚴重。
4 大數據時代的公共圖書館應對呈現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提前制定大數據戰略
但是科技是發展的,今天很先進的設施,過幾年就會落后,因此,在建設規劃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基礎設施的可兼容性和可擴展性。
(二)建立基于大數據的圖書館服務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圖書館作為社會的服務中心,信息的集中營。必須積極主動的尋求改變自身的服務模式來提升圖書館的價值,滿足用戶需求。可以給圖書館指明了一個方向,建立基于大數據的圖書館,將數據與文獻融為一體的新型圖書館,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地整合。提高實現知識共享,最終實現圖書館更大的價值。
(三)更應關注特色資源的建設
近幾年,隨著信息文化產業的發展數字資源種類也越來越多,但是資源的同質化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大數據時代,應該更好地利用數據挖掘、數據組織和分析的技術,圍繞本校特色學科優勢進行專題數據采集,建立特色數據庫.并對其數據實施更新,才更有意義,在服務創新和知識服務的前提下,加大人才的培訓力度,增加后勁。
(四)加大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
同時大力引進數據挖掘、數據分析與數據管理方面的人才,為未來圖書館大數據體系構建提供所需智力儲備。
5 結束語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進行創新和發燕尾服提出的新要求,作為公共圖書館的館員職責高,任務重,只有加大培訓的力度,掌握先進的服務手段才能更好地為社會讀者服務。
參考文獻
[1]黃春英,探究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的服務創新與發展[J],才智,2014(6):290
[2]姜蘊華,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的服務機制創新研究,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
[3]張麗,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圖書館的服務創新與發展,科技創新導報,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