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芃
摘 要: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的存在,注重對信息不確定問題進行解決,從而對締約后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問題進行把握,以滿足公司發展的實際需要。公司金融中介行為是一種“商譽”信號顯示,能夠為公司合作提供一定的信號,使公司在選擇合作伙伴過程中,更具針對性。但不可否認的是,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的存在,隱含了風險,如何對風險進行防范,是本文研究的一個重點內容。
關鍵詞:公司金融中介;形成機制;交易成本
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的存在,為公司合作提供了商品甄別和買家破產風險甄別的內在機制,通過金融中介行為,可以幫助賣家對買家的情況予以把握,借助于延期付款的方式,能夠為賣家帶來更大的利潤。另外,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的存在,對傳統金融的交易成本遞增問題進行了較好的解決,能夠對弱勢買方的利益予以保護,降低交易的遞增成本,但是這一情況下,買方監督和約束機制缺失,可能導致買方最終無法償還貸款,造成交易風險。因此,金融中介行為形成機制的研究,在把握這一機制優勢的同時,也需要對其風險予以把握,從而為金融中介行為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時,也能夠對風險問題進行防控。
1 締約后交易成本降低是金融中介行為機制形成的重要因素
1.1 締約交易有利于減緩經濟行為的不確定性
在現實經濟交易過程中,經濟行為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受買方自身的經濟實力影響以及其消費預期影響,最終導致買方不同的交易行為。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因個人喜好的變化,可能最終放棄產品的購買。另一方面,消費者在產品購買過程中,可能一時興起,但是通過理性分析后,最終取消對產品的購買。而通過締約交易,買賣雙方對各自的權責明確后,這種經濟行為的不確定性會得到進一步減緩,增加消費者(買方)購買商品的幾率,促進賣方產品更好地把商品銷售出去。
1.2 制度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不確定性
在經濟市場當中,買賣雙方進行產品買賣時,借助于制度約束,能夠權衡雙方的權益,買方希望以最低的價格獲取商品,賣方則希望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雙方在博弈過程中,交易成本會降低,使雙方均能夠有利可圖。制度的應用從其本質來看,是人類進行信息處理的一種有效方法,這種方法實現了復雜動機的結合,對交易中的不確定性予以減輕或是消除。締約交易即是一種制度交易,在締約后雙方將經濟生活中的不確定性降到最低,以滿足雙方的需求。
1.3 公司金融中介行為可以很好地降低交易成本
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的存在,對傳統金融行為進行了有效的改善,原有的“不適應成本”問題得到解決,這樣一來公司是中間投入品的生產者,加入這一環節,合作的收益要高于不合作的收益,為公司聯合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在進行討價還價過程中,中間投入品的生產者為公司,在對商品處理過程中,其要優于金融機構,這使公司為了獲取利潤,愿意將價格拉低,刺激消費者對產品進行購買,從而使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降低。此外,在進行治理的過程中,治理成本降低。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的形成,不需要專門的機構或是專門的人員去管理和維護,并且不需要付諸法律,沒有訴訟成本的產生,這使治理成本下降,進而降低了商品成本,使產品的競爭力得到了有效的增強[1]。
2 公司金融中介行為存在不確定性分析
2.1 商品質量信息不確定性對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的影響
在商品交易過程中,消費者(買方)追求的是價格和價值的平衡,商品物美價廉,才能夠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在商品購買過程中,只有買方的必需品,才會使買方花錢進行購買。這種情況下,買家行為可能出現的變化,導致商品交易出現較大的不確定性。金融中介行為的存在,使借貸呈現出穩定性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為買方提供了足夠的資金,從而使買方在資金方面消除了后顧之憂,這樣一來能夠更好地刺激買方進行商品購買。但是在進行商品購買過程中,商品質量的不確定性,成為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商品質量的差別是買方難以識別的,人的感觀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利用器官功能進行商品質量鑒別過程中,難以客觀的分析商品質量,判斷可能出現誤差。受到這一因素影響,商品質量的不確定性導致投機行為的出現,這導致交易成本抬升。受到虛假信息的宣傳或是誤導,將會導致買方和賣方就商品的價格進行重新的探討,這就導致買賣雙方出現討價還價的行為,以求獲取利潤和利益的最大化。而這種情況可能影響到買方和賣方的長期合作,雙方原有的態度會發生改變,這使締約難以得到有效實現。借助于金融中介行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商品的信息進行規定,以制度化的方式為雙方合作提供基礎,借助于公司金融中介行為,能夠有效避免投機行為,從而使商品質量在某一范圍內相對固定,降低了交易成本[2]。
2.2 金融中介行為基于商品質量不確定性的形成機制分析
從金融中介行為的形成機制來看,商品質量不確定性的考量,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內容:一方面是商品質量可以識別;另一方面則是商品質量不可以識別。從商品質量可以識別的角度來看,假設某一市場有A和B兩家公司,A公司的質量較低;B公司的質量較高,A和B的平均成本為P,由于產品質量不同,A公司和B公司的價格關系如下:PB>PA。消費者在進行產品購買過程中,價格因素對消費者購買產品有著較大的影響。一些消費者對質量關注度低,對實用性要求較小,會選擇A公司產品;一些消費者對質量要求較高,愿意支付更多的價格,會選擇B公司產品。但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權衡價格,會傾向于購買A公司產品,或是由于價格較高,放棄對產品進行購買。針對于A公司和B公司,將公司金融中介行為加入,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目的在于區分公司產品質量,但是由于已知產品質量,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的作用可能減弱。A公司和B公司在發展過程中,A公司質量降低,并且更注重“低成本”、“低價格”銷售,對信譽關注度較低,公司金融中介行為對其影響較小。B公司對于產品質量的關注度較高,信譽要求也高,公司金融中介行為對其影響較大,B公司對這一問題的較高關注度,會使得B公司更加愿意利用公司金融中介行為對其產品進行宣傳,以獲得更多的消費者,來促進效益的實現。endprint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就是商品質量不可識別,買方無法獲取商品的全部信息。這一過程中,A公司和B公司的質量在消費者心中“相等”。受此影響,價格因素會對商品購買產生決定性的影響,A公司的成本較低,價格便宜,這與買方尋求價格優惠的意愿保持一致。B公司的成本高,價格高,勢必會影響到其商品的銷售。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的介入,商品質量識別可能對A公司產生不利影響,但是對B公司卻會產生積極影響。這一過程中,A公司低質量產品對買方的欺騙性減小,在較高的金融中介成本下,欺騙的可能性便會進一步得以降低。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知曉,生產質量高的商品的公司更樂于提供金融中介行為,而生產質量低的商品的公司則不會提供金融中介行為。
3 公司金融中介行為風險防范措施分析
3.1 加強公司金融中介行為可持續發展
公司金融中介行為借助于締約方式,能夠對投機行為進行限制,保證商品質量,使信譽好、質量好的商品公司得到更好的發展。加強公司金融中介行為可持續發展,能夠更好地滿足當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針對于這一情況,中央銀行要加強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的可持續發展,注重向金融機構注入資金,并為參與金融中介行為的公司提供信用擔保,降低次貸危機的發生幾率,避免其對實體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3]。
3.2 做好公司金融中介行為法制建設
公司金融中介行為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能夠進一步提升商品質量,促進實體經濟更好的發展和進步。因此,做好公司金融中介行為是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和進步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對金融中介行為予以保護,而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辦法則是加強法制建設,通過立法完善,對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的內涵予以界定,并對相關事宜做好規范,使公司金融中介行為能夠有法可依,這樣一來才能夠使公司金融中介行為更好地發揮功能和作用。公司金融中介行為法制建設,注重立法完善,并通過制度保障,使其功能和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的發揮。
3.3 關注金融中介行為比較普遍地區情況
金融中介行為的出現,目的在于通過締約降低交易成本,并能夠使買賣雙方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在這一過程中,公司金融中介行為注重對商品質量進行改善,突出商品自身的“商譽”。因此,金融中介行為注重在產業集群較多的地方進行適用。產業集群密集的地區,為了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加強了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的應用。但這種情況下,由于各個公司之間形成了密切的合作機制,締約方較多,牽連的范圍較廣,一旦某一公司發生危機,可能對整個地區的金融中介系統產生巨大影響,甚至可能造成金融中介系統崩潰,產生非主動性的擠兌。針對于這一情況,需要加強對產業密集地區的金融中介行為進行妥善管理,并做好相應的預警工作,切實保證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4 結論
綜上所述,公司金融中介行為形成機制的研究,要注重把握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的內涵,分析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內在機理以及其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現實作用。金融中介行為的形成,以把握商家信譽為重點,以高質量產品推進合作。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的把握,必須做好風險防范,尤其是產業集群密集的地方,要加強管理和控制,使公司金融中介行為為企業發展提供可靠宣傳,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投機行為,這樣一來商品經濟將更加穩定、健康地發展,最終滿足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黃旭平. 公司金融中介行為形成機制與次貸危機[J].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9,01:53-56.
[2]邢小強,葛滬飛,仝允桓. 社會嵌入與BOP網絡演化:一個縱向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2015,10:160-173.
[3]財政部等六部委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 建立包括注協的跨部門聯合監測和防控機制[J]. 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06: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