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近來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示,推進災后重建是一個復雜且巨大的系統工程,在災后重建的過程中,從社會資本的角度出發,運用社會資本推進災后重建,有利于災區的持續發展。文章以北川羌族自治縣災后重建為例,從災區將羌族文化遺產作為一個重要的社會資本角度出發,分析社會資本在災后重建過程中的作用和意義,并給出社會工作者在以社會資本這個角度參與災后重建過程中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社會資本;災后重建;羌族文化
1 社會資本的內涵
1.1 社會資本的概念
社會資本的概念,不同的學者專家,有不同的理解,根據收集到的國內外文獻,將社會資本的概念內涵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社會資本的形成,是建立在社會上不同的群體,為了達到共同的期許,建立了信任關系,共同合作這個基礎上的。第二,社會資本也可以看作社會資源。這種資源,與或多或少擁有這些資源的特點人群或者組織關系處在一個復雜的關系網絡中。第三,社會資本也是從社會中獲取資源的能力。
1.2 社會資本的表現形式
從微觀的角度分析,社會資本是存在于個體間的社會網絡資源,有利于個體從自身社會網絡關系獲取的資源。從宏觀的角度分析,社會資本是一個群體中的像“信任”這樣的行為特征,對集體實力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總結來說,社會資本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是無形的,是以人力、物力、財力為表現介質,具有資本的屬性,同時又具有家庭、關系網絡、社會信仰、互信、互惠以及規范等特點。
2 災后重建過程中社會資本的現狀分析
在災后重建過程中,引入社會資本的概念和理念,是近年來,災后重建的一個重要方向。災害發生過后,人力資本和經濟資本都受到嚴重的損害,但是社會資本由于自身的屬性和無形的特點,也是在災后最容易恢復的資本形式。社會資本在災后重建過程中,在信息的傳遞、救援的提供、資金的獲取以及災后恢復等方面,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2.1 北川羌族自治縣災后重建現狀描述
北川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受災最為慘重。地震之后,北川自治縣采用集中安置的方式,保留了原居民原有的社會網絡結構,同時避免了社會資本在移民過程中的減少。新縣城距離老縣城不過數里,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在內的原有的生活生產方式能夠保留了下來,給移民恢復正常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經濟基礎。
新北川的重建,不僅恢復了經濟生產生活的功能,還開發了旅游的功能。從綿陽到北川縣城的路途中,修建了很多以羌族文化為主題的羌族村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參觀游玩,拉高了的當地人民的收入。羌族本地的羌繡,也在地震中保留了下來。讓北川部分婦女參與到羌繡的制作中,發揚了民族文化,推廣了羌族文化,也增加了當地人的收入。
新北川的重建,是極其成功的重建案列。安置了受災居民,也增加了居民自身恢復經濟生產的能力和機會。
2.2 社會資本在重建過程中的作用分析
北川羌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有自己民族獨有的文化傳統、習俗以及特征。從社會資本的角度重建北川羌族自治縣,是要以保留羌族獨有的風俗文化為本,更要加倍挖掘民族特色。
集中安置的方式,保留了北川羌族自治縣居民的社會關系網絡,居民之間具有一定的信任基礎,有利于居民獲取更多社會資源重建自身的信心和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也利于整個北川羌族自治縣的重建。集中安置這種方式,是社會資本重建方式的體現,居民間的關系網絡的保留,為社會資本更好的利用也提供了基礎。
北川羌族自治縣重建中,抓住了民族特色這個特色,將其轉變為社會資本的具體表現形式。地震中,大部分羌族村寨已經不能重修,不適合居住,但當地居民將其進行改造和加固,保留了原有的羌族特色,再增加了很多旅游游玩的設施,以羌族村寨為依托,吸引大批游客前來參觀羌族建筑,了解羌族文化。羌族特色文化作為北川羌族自治縣獨特的社會資本,在地震中艱難地保留了下來,也在災后重建過程中順利以特色旅游、特殊產品的形式表現出來,促進了北川當地的經濟發展,也利于災民在災后對生活的信心的恢復,有利于整個災后重建進程。
3 以社會資本為視角的災后重建的意義
在災后重建的過程中,政府以及民間組織的短期目標,一般是以恢復正常生活需求為主。恢復經濟生產能力,重要的是要恢復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是災后重建方面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災后重建過程中,社會資本對其有顯著的影響,在湊集資金、個體與個體間的互助、災民們的心理重建有較為明顯的作用,社會資本的運用能夠有效地加快重建的進程。
3.1 災后重建過程中運用社會資本的意義
社會資本本身是災后社會重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無形的資本。受災者能否迅速地恢復,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是,是否能夠擁有充足的社會資本。一般情況下,社會關系網絡資源越是豐富的家庭或個人,就越容易在災后為房屋的重建籌集到更多地資金。受災的家庭可以運用自身的社會關系網絡,向親戚朋友借款以及以通過接收外界捐贈這樣的形式獲得家庭重建的資金,使災后重建得以順利地進行。
災后的重建是需要社會資本的協調合作的。災后重建不是一個獨立的小事,可以說是一個巨大且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災民、民間組織以及政府三方之間,缺一方都難以推動災后重建的順利進行。社會資本在其間,發揮社會網絡關系、信任機制的作用,協調三方,保證了災后重建的快速、有序進行。
社會資本的運用使得在重建過程中,集體行動成為可能。社會資本不是個人財產,具有公共屬性。人與人之間為了達到共同的目的和期許,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基礎,在這種基礎上,集體行動才得以實現。同時加快了災后重建的速度。最直接的就是在汶川地震中,國人所表現出來的全民救災以及全民重建。社會資本在此時,以人力資本所表現出來。
災后重建中,需要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是建立在認同義務與期望之上的。地震中,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經濟財務,還有災民的心理健康。社會網絡對災民的心理健康的恢復具有明顯的一個緩沖的作用,為災民提供了精神支持。災難之后,在社會資本的作用下,災民都希望重建自己的家園,這是一個共同的期望和愿景,支撐著災民參與到重建中來。
3.2 社會工作者運用社會資本的策略建議
1.鼓勵災民積極參與到重建過程中來,激發居民的公民參與意識和公共精神,培育社會資本,構建公民社會。
2.挖掘災區潛力,將社會資本最大化。在汶川地政中,北川將自身羌族文化做為出發點,大力推廣文化宣傳,運用自身的特點,推動災后重建的進行。
3.政府要認同社會資本的重要性,在政策上,要給予社會資本以支持。更要給民間組織和災民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和自主性,運用更加多元的社會網絡關系,培育和積累社會資本,最終形成一種共同的強大合力,參與到共同重建中。
參考文獻
[1]劉波,王義漢,謝鎮榮,等.人力資本、經濟資本、社會資本與災后重建——以汶川地震為例[J]寧夏社會科學,2014(2):68
[2]吳燕紅,汲榮榮,夏建新,少數民族生態移民社會資本重建模式初探——以北川羌族自治縣震后重建為例[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5),23
[3]何坤.汶川地震災后重建中的羌文化保護—以茂縣太平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09.
[4]馬寧.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及保護對策—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為例[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9(3):94-96.
[5]趙延東.社會資本與災后恢復——一項自然災害的社會學研究[J].社會學研究,2007,(5):164—1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