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趙一格
行走鄣吳體驗人文風雅
■撰文//趙一格

鄣吳鎮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境內三面環山,一面丘陵,依山傍水、阡陌縱橫。因環境優美,鄣吳鎮先后獲得中國最美歷史文化小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浙江省第二批森林文化小鎮等稱號。鄣吳鎮的森林覆蓋率為79.8%,林木綠化率為79.9%,人均綠地面積為3524.3平方米,是浙江省未開發的18個古鎮之一,也是名副其實的世外桃源。清代詩人王顯承《竹枝詞》云:行到吳村香雨亭,柳絲斜拂酒旗青。玉華金華雙峰峙,流水落花出晚汀。這首詩生動描繪了鄣吳的別致風韻。
吳昌碩故居。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深宅大院,有主樓,東、西側廳,倒廳、狀元橋、半月池等建筑。吳昌碩故居(東側廳)是一幢磚木結構的兩進三間二層樓屋,門楣上刻有書畫家王個簃所書的“吳昌碩故居”5個金字。前進平屋為吳氏史跡展廳,陳列有《吳氏世系圖》、明嘉靖朝“吳氏父子四進士”的墓碑等,反映了吳氏家族自南宋遷浙后的發展脈絡。跨過小天井便是主樓。左邊是吳昌碩父母的臥室,中間的堂屋是典型的中國式客廳,堂上高掛著《紫藤》圖,為吳昌碩嫡孫、上海書畫家吳長鄴所作;兩邊為民國大書法家于右任所撰,吳昌碩嫡重孫吳民先所書的對聯:詩書畫而外復作印人,絕藝飛行全世界;元明清以來及于民國,風流占斷百名家。登上二樓,東頭便是吳昌碩的書齋,窄小的窗戶、古樸的書桌、自制的刻刀和筆架等陳設都展現了這位藝術巨人藝海泛舟的起錨地。
修譜大屋。修譜大屋原建于明末清初,清代損毀后又進行重建,清末民初時被吳昌碩購入,1898年,吳昌碩在此主持并纂修了《吳氏宗譜》,因此被稱為“修譜大屋”,這里也是他晚年回鄉探親小住的地方。曾“亮相”于吳昌碩的傳記中,所以這也成了游客的必去之地。修譜大屋位于鄣吳村古村落區域內,作為其中最古樸的建筑,修譜大屋采用傳統合院式結構,是典型的江南地區明清風格民居。
天官墓。何謂“天官墓”?民間有這樣的說法,在京城做高官的人即位“天官”,即天子腳下的官,這些天官以后的墓就叫做“天官墓”。這么想來,“天官墓”在墓地里面就像現代社會的高級別墅,構筑自然也是十分豪華氣派,而鄣吳的“天官墓”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由3大部分組成:一是月亮塘,二是墓前石刻,三是墓室及陪葬器皿。聽當地的居民講,傳說鄣吳“天官墓”有18座之多,但是現在有遺跡可尋的只剩下9座,不幸的是遺存的這9座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只有金華山的2座“天官墓”基本保存完整。
金雞嶺古道。清代詩人王顯承曾寫過這樣一首詩:“金雞嶺上半規銜,目斷龍江送客帆。為買新絲織羅綺,翻教涼露濕征衫?!痹娙艘髟伒慕痣u嶺便是鄣吳南段的上堡村境內,是古代安吉地區通向南京、杭州的主要通道,也是古代販絲商人的主要通道。古道是用巨石堆砌的石階,曲曲折折通向山頂,足有兩三公里之遙,也許是歲月的打磨,階面平整光滑,即使是赤著腳也可放心行走。古道兩邊,松林森森,鳥鳴啾啾,增添了幾分幽靜。
無蚊村。無蚊村原名叫里庚村,因為“無蚊”這一特點,迅速聞名全國,漸漸讓人忘記了村子的原名。村內云纏霧繞,峰巒疊嶂,峽谷幽深,古樹參天。據說此地家家戶戶沒有蚊帳,即使是在蚊蟲滋生的季節,但是環繞村莊甚至“貼”村而長的竹林中卻有蚊子聚集。這里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曾有一位名叫羅隱的奇人,到村里來借宿,并用隨身攜帶的扇子扇走了蚊子。村民便傳言,羅隱是羅漢轉世。里庚村也就成了遠近聞名的“無蚊村”。

吳昌碩故居
博物館群。沿著鄣吳鎮鄣吳村穿村小溪行走,一幢白色外墻灰色瓦片的徽派建筑映入眼簾,這便是新落成的中國電影海報博物館。目前,該館已投入使用,博物館群中如金石館、扇子館、百藝館、知青館、昌碩故居等已嶄露頭角。該館以文化魅力吸引游客,努力打造一個兼具歷史遺跡和文化遺跡的微型博物館群落。據負責人介紹,博物館計劃與相關旅游公司合作,推出博物館群相關旅游項目,讓游客在領略美麗鄉村風貌的同時,感受鄣吳文化的無窮魅力。
大河口水庫。大河口水庫宛如一顆江南明珠,位于安吉縣鄣吳鎮西南部約4千米處,西苕溪支流渾泥港沙河上游。水庫集雨面積19.6平方千米,主流長度8.2千米,設計總庫容1030萬立方米。大河口水庫有著平衡生態、涵養水源、孕育生命的作用,是鄣吳的一筆寶貴財富。大河口水庫,不僅僅是一片珍貴的“水面”,猶如顆顆“珍珠”泛著光芒,為這座古樸的城鎮增添了幾分“柔美”。
制扇業。作為鄣吳鎮經濟的特色產業,制扇業的發展已有70多年歷史。當地主要利用豐富的毛竹資源和大師故里獨特的書畫優勢,將文化與經濟有效融合,形成產業。目前全鎮有各類制扇企業50余家,年產量達3000萬把,產值2億多元,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蒼石制扇公司的“昌碩”牌扇子被認定為第三批“浙江老字號”。鄣吳鎮已成為全國著名的“扇子之鄉”。

鄣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