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惠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3)
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高職信息檢索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羅 惠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3)
本文分析高職學生的特點,認為高職學生應該引入更適合其特點的教學模式;同時高職信息檢索課程是一門教會學生如何獲得知識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課程,而翻轉課堂模式正是一種引導學生產生更深層次的認知活動,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學習者的一種模式,因此高職信息檢索課程采用翻轉課堂模式既是高職學生的需求,也是信息檢索課程的必然選擇;文章闡述了翻轉課堂模式在高職信息檢索課程的探索與實踐過程。
高職 信息檢索 翻轉課堂
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來源有兩類:一類是統招,另一類為單招。統招生分數較低,尤其是高職的二專學校,普遍錄取分數在兩百多分;即便是單招,學生無需高考,考核由學院自主命題,綜合素質仍遭質疑。成績高低并不重要,最害怕是他們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在家庭和社會的威逼利誘下被迫踏進高校,他們劣勢尤為凸顯,主要表現在:其一、學生文化基礎差,沒有自學習慣,厭學情緒很嚴重;其二、學習目標不明確,不知道未來要干什么?不免虛度時日;其三、不少同學厭學理論、深研,又不屑當技術工人,理想和現實沖突,時常憂心忡忡;其四、自卑心嚴重,信心不足,精神空虛,難立堅定志向。從另一方面而言,他們又有著自身的獨特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其一、思想活躍,興趣廣泛,沒有拘束,活潑好動,樂于交流;其二、動手能力強,喜歡實用的專業技術,而且適應性比較強;其三、他們年輕,生機勃勃,易參加社團,組織活動;其四、喜歡新生事物,好奇心和好勝心都較強,極為適合新技術教學。
作為高職院校信息檢索課程的老師,面對學生內心憂戚,如何引導學生轉變劣勢,發揮優勢,愛上學習,學會學習,是每個老師的義務與責任,翻轉課堂模式的誕生給了我們一個更好的選擇。
90后的青年,從小生活在讀圖時代,電視、互聯網、移動媒體,各類形式花樣百出,對他們而言,見過新鮮的,想見更新鮮的。重口味的時代,傳統的知識教育,很難吸引他們的興趣。恰好信息檢索課程不是一門知識教育的課程,而是教會同學如何獲得知識的課程,知識不是目的,獲得知識的方法才是教學的核心。
卡爾·費什說:“翻轉模式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來滿足教師與學生的需求,同時翻轉課堂除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課堂內容,又能夠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學習者,幫助老師和學生交流,與學生建立密切牢固的關系,學生也因此得到更多的個性化學習的機會。”[1]翻轉課堂注重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同于傳統課堂,偏重老師講授。正如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所說的“存在之交流”,他說:“(存在交往)中,人將自己與他人的命運相連,處于一種身心敞放,相互完全平等的關系中。”[2]喬納森·伯格曼曾補充說:“翻轉模式能夠把課堂時間從傳統授課中解放出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更多的互動,幫助學生解決更多的問題,引導學生產生更深層次的認知活動。”[3]其實,翻轉課堂著重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不象傳統課堂注重知識灌輸。亞倫·薩姆斯詳盡地闡述這個觀點,他說:“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高級學習能力。課堂不該只有理解和記憶的部分,而應該用來完成更高階層的學習任務。翻轉課堂壓縮內容的傳授時間,省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實驗、分析、練習和解決問題,能使他們成為更好的學習者。”[4]
為何信息檢索課程選擇翻轉課堂模式呢?翻轉課堂其實就是“顛倒課堂”,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至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信息檢索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整理信息、獲取知識的能力,不在于講授固有知識,而是訓練能力。能力訓練必需要同學親自實踐,每個同學都是個體的,獲取、整理信息方式不盡相同,主要源自于他自身的知識結構和不同需求。對他而言,他所獲得的一切皆是他個人知識(personal knowledge),因此,教育必須滿足他個性化的需求,怎能千篇一律的灌溉呢?正如波蘭尼所說:“所有知識要么是緘默的,要么根源于緘默認識之中。”[5]就好比騎自行車,是否平衡只有試后才知道。翻轉課堂恰是為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而設,看似相同是視頻、共同的討論,在共性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差別性,著重訓練學生的認知能力。
帕爾默在《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中說:“作為一個教師,哪怕你會因教學傷心,也要有勇氣敞開自己的心扉,因為這是將自身、學科與學生結合起來的根基。”[6]我們深知學生基礎知識薄弱,人生的迷茫,缺乏付諸行動的自覺,更應該用更寬闊的視野正視學生的缺點[7],只要選擇適合他們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找到他們想要的,抓住那根弦,一定會幫助他們找回自信、找到自我。
1、課前準備
(1)教學平臺的選擇
教學平臺是溝通教師和學生的紐帶,教師通過教學平臺把學習資源傳遞給學生,同時讓學生了解老師的教學目標和任務。
在線課堂管理平臺——課堂派(教學軟件),課堂派為老師及學生提供便捷的班級管理、作業在線批改、成績匯總分析、課件分享、在線討論等服務。將教學課件和學習資源放在課堂派上,學生根據自己需求進行在線或下載學習,在課堂派里老師可以一對一與學生進行交流,也可以集體討論。
(2)教學資源準備
通過教學平臺將教學資源,如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和教學任務展示給學生。
教學課件以信息檢索的流程為基礎,將基礎知識、實踐操作、檢索報告進行有機整合。學習完課件就相當于完成一個檢索報告,我們將一個與專業相關的檢索報告貫穿于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完成一個檢索報告就等于經歷了一次完整的檢索過程,從檢索課題的確立、檢索課題的分析、檢索工具的選擇、檢索結果的摘錄和總結檢索心得。教學視頻有老師參加全省微課大賽的獲獎視頻,也有在生活中找到的與檢索相關的電影視頻等。教學任務是教師希望學生掌握的內容,學生能否完成課前任務是翻轉課堂的關鍵,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尤為重要。經過我們多次實踐,最后選擇用美國課堂中常用的PLB(Project based learning)[8]即以項目為基礎的教學方法,老師以問題或設定一個目標來啟動項目。在教學實踐中,不經意發現問題和目標的設計不能太空洞、太大,問題要具體靈活,一環緊扣一環,不脫節。這一個目標就是讓學生動起來,只要能夠動起來,后面的設計才變得有意義。
2、課堂設計與實現
翻轉課堂的設計與實現關鍵是課堂任務的設計和學生的討論過程。這里的課堂任務是具體的、可操作的,標準的,任務完成,問題得到了解決。翻轉課堂的核心在于討論,其目的在于實現頭腦風暴。不管是學生之間的討論,還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碰撞,讓課堂雀躍。假如一位同學只有一個觀點,全班有數十名同學,除去相同之外,少則十余觀點,新知不斷涌現。討論在于激活人的大腦,同學獲取某個知識并不重要,讓他們熟練掌握一套認識事物的方法尤為迫切。激活大腦旨在開發學生的潛能,把他們的想象力刺激出來,引導他們如何分想,如何聯想,以及將自身體驗、調查、實踐與自我的知識儲備運用課堂中,完成任務。(課堂設計展示圖如下)

教師設計的問題和任務是整個課堂的發動機,在問題的引導和任務的驅動下,學生首先進行獨立思考,記錄不懂的問題,然后進入小組討論和成果交流環節,小組討論和成果交流是辯論、再思考、解決問題,獲得新知識的過程;同時,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鍛煉了表達、交流、思辨的能力,變得更有自信了;評價與反饋是對這堂課的教學設計、教學效果和學生表現的綜合分析;評價與反饋可以指導課后實踐,課后實踐是對整個課程的再體驗,也可以是知識的拓展。
吳啟迪女士指出,高等職業教育絕不是低水平的教育,決不是低投入的教育,也不僅僅是低層次的教育[9]。如何提升高職教育的質量呢?正如亞里士多德言:“人的本性在于求知”,由于職教生在高中時已處于學習疲憊,首先要激活同學的學習興趣,然后教會一種獲取知識的方法。信息檢索有此特點,因而被選入了大學的基礎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的能力,獲取自我知識。由于他們學習能力欠缺,教師只能用一個個簡單又具實踐性的問題來牽引他們向前,在這種驅動下,他們慢慢的從被動到主動,從無意到有意,邁向自學之路。一旦嘗到進步的甜頭,求知欲生起,一步步確立學習目標,高職才能擺脫低質量的教育。我們將不斷的完善我們的教學,將翻轉課堂的模式與信息檢索的課堂進行完美的結合。
[1][美]喬納森·伯格曼,(美)亞倫·薩姆著;宋偉譯:《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 一場正在到來的教育變革》[M].中國青年出版,2015.01,第9頁.
[2][德]雅斯貝爾斯著,鄒進譯:《什么是教育》[M].三聯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2頁.
[3]于文浩.張豫麗.翻轉課堂的施動主體:教師的價值和正能量——訪“翻轉課堂先行者”喬納森·伯格曼[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
[4]錢鈺.“翻轉課堂”改變的不只形式[N].文匯報,2015-4-19.
[5][英]邁克爾·波蘭尼:《緘默的認識》[M].瞿葆奎主編,施良方,唐曉杰選編:《教育學文集·智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頁.
[6][美]帕克·帕爾默著,吳國珍、余巍等譯:《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1頁.
[7]朱千波,柯曉揚.國家文化維度視域下的高職學生心理分析與引導[J].《中國高等教育》,2015年第22期.
[8]田雅娟.PBL教學法在《信息檢索》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年第6期.
[9]楊金土.我國本科教育層次的職業教育類型問題[J].《教育發展研究》,2003.1.
[10]曲金麗袁,康紅梅.“信息檢索與利用” 校園慕課教學實踐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年第10期.
G712
A
2095-3089(2017)27-0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