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雨薇 王 艷
(1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28)(2新疆醫(yī)科大學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5+3”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PBL教學法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石雨薇1王 艷2
(1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28)(2新疆醫(yī)科大學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目的:探討“5+3”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PBL教學法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效果評價。方法:將64名醫(yī)學生隨機分組為PBL組和對照組,每組32名,PBL組采用改良PBL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結果:1、PBL組可以顯著提高臨床醫(yī)學生的考試成績,特別是在案例分析和臨床推理方面,統計分析有顯著性差異(P<0.05);2、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有助于啟發(fā)學生臨床思維、培養(yǎng)科研意識、加強團隊合作能力等,差異顯著。結論:PBL教學法在內科學教學中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作用。
PBL教學法;傳統教學法;內科學教學
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對醫(yī)療服務需求不斷提升,需要大量的醫(yī)學專門人才來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yī)需求,這為我國醫(yī)學教育帶來了挑戰(zhàn)。教育部、國家衛(wèi)計委等六部委于2014年印發(fā)《關于醫(y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改革的意見》,決定加快構建以“5+3”為主體的臨床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體系[1]。新疆醫(yī)科大學自 2015 年開始將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碩士教育與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相結合的“5 + 3”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新的醫(yī)學模式下,該校一直呼吁教改以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內科學作為臨床醫(yī)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分支,是醫(yī)學院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研究重點針對內科學的教學模式問題,選用改良PBL教學模式,選擇合理的改革方向,以提高內科學教育教學質量。
1、對象與分組情況
以進入本臨床醫(yī)學院的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學生(進入內科臨床教學的 2 個班級)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辦法,對64名學生分為PBL組和對照組,PBL 組實行改良的 PBL教學模式,對照組實行傳統的教學模式,每組32名。其中 PBL教學組32 人,男 22 人,女 10 人,漢族20人,少數民族12人,平均年齡(22.0±1.23)歲;對照組 32人,男 24人,女8人,漢族22人,少數民族10人,平均年齡(21.0±2.45)歲。兩組醫(yī)學本科生在年齡、性別、民族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研究方法
1)傳統教學模式:是以理論課教學、臨床見習為主,在臨床見習中主要通過內科臨床帶教老師講授病歷,分析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診斷、疾病的鑒別診斷及治療等途徑,以及教學過程中穿插向學生提問、學生發(fā)言、臨床教師進行總結的步驟進行。課后臨床教師給醫(yī)學生布置該次課相關的課后作業(yè)并督促其完成。
2)“5 + 3”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的基于PBL教學法的內科學教學改革措施
PBL教學遵循以下流程:對學生進行PBL教學方法的培訓—組織PBL教師進行案例的撰寫—學生進行自學—學生討論及PBL引導—課后交流—PBL教學過程分析及評價。教學過程如下:①對PBL教學組學生進行分組并指定小組長,課前一周提前下發(fā)教學案例由各小組學生進行自學;②學生根據案例及問題自行收集資料及相關信息;③課上由學生進行主講并討論,PBL引導教師進行評價、分析、提出新的問題并擬定下次教學目標;④學生根據新的問題再次進行資料收集及自學;⑤各組學生再次就自學成果進行討論,PBL教師給予評價;⑥PBL教師給出該病例的最終診斷、治療方案,并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及提出整改方案。
3、教學效果評價
(1)理論考試
教學活動結束后,由臨床教師在內科學題庫中隨機抽取難度相當的試題組成理論考試試卷,PBL教學組與對照組學生均需接受內科學理論考核。
(2)PBL教學反饋
采用研究組自行設計的問卷對PBL教學組、對照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對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項目進行調查。
4、統計學處理
應用 SPSS 13.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內科學期末考試成績
PBL教學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在期末理論課考試成績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PBL教學組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具體針對題型來看,在識記題型方面兩組成績沒有統計學意義,而在案例分析題和臨床推理題型方面,PBL教學組的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2。
表1 PBL教學組與對照組考試成績比較(分,±s)

表1 PBL教學組與對照組考試成績比較(分,±s)
PBL教學組 32 82.59±6.250對照組 32 76.60±3.790 P<0.05
表2 PBL教學組與對照組考試成績比較(分,±s)

表2 PBL教學組與對照組考試成績比較(分,±s)
評價項目 分值 PBL教學組(n=32)對照組(n=32) P識記題 40 27.69±5.720 26.98±4.620 >0.05臨床推理題 20 16.34±4.120 12.24±5.672 <0.05案例分析題 40 33.72±10.130 21.66±11.280 <0.05
2、問卷調查結果
(1)教學效果評價
1)PBL教學組與對照組教學效果比較。
經對“教學內容條理清晰、突出重點、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啟發(fā)學生臨床思維、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增強醫(yī)患溝通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科研意識、加強團隊合作能力、提升文獻檢索水平”等8個方面問卷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后發(fā)現,學生對PBL教學法的評價優(yōu)于對照組,統計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表3 PBL 教學組與對照組教學效果比較(分,±s)

表3 PBL 教學組與對照組教學效果比較(分,±s)
調查項目 PBL教學組 傳統教學組 P教學內容條理清晰、突出重點4.22±0.057 2.46±0.025 <0.05活躍課堂氣氛 4.48±0.063 2.08±0.087 <0.05有助于啟發(fā)學生臨床思維 4.65±0.032 2.12±0.097 <0.05語言表達能力提升 4.52±0.011 2.31±0.044 <0.05增強醫(yī)患溝通能力 4.51±0.013 2.28±0.031 <0.05有助于培養(yǎng)科研意識 4.42±0.090 2.18±0.047 <0.05提升文獻檢索水平 4.38±0.047 2.05±0.014 <0.05加強團隊合作能力 4.09±0.026 2.37±0.065 <0.05
2)PBL教學組與對照組教師評學情況比較。
從教師的角度來對兩組學生從“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學習效果”的進行評價。由表4可知,PBL教學組與對照組在學習態(tài)度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在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方面,PBL 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PBL 教學組與對照組教師評學情況比較(分,±s)

表4 PBL 教學組與對照組教師評學情況比較(分,±s)
調查項目 P B L教學組 傳統教學組 P學習態(tài)度 3.7 8±0.0 1 2 3.6 7±0.0 3 1 >0.0 5學習過程 4.1 7±0.0 6 9 2.3 7±0.0 3 9 <0.0 5學習效果 4.6 7±0.0 5 4 3.0 6±0.0 7 5 <0.0 5
1、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PBL導師輔助引導的新型教學方法,它最大特色在于“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內科學教學的整個過程,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2]。我院在“5+3”新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將改良PBL教學法引入到內科學教學中,教學改革也初步見成效。促進了醫(yī)學生基本素質的提升、加強了團隊合作精神、活躍了課堂的氣氛等,使學生的成績有明顯的提升。
2、臨床醫(yī)學生培養(yǎng)的目標是提高臨床綜合能力、自我學習的能力、較好的科研能力以及培養(yǎng)發(fā)展?jié)撃躘3]。醫(yī)學是一門要求終身不斷學習的學科,在校的醫(yī)學生除了掌握基本醫(yī)學知識和臨床技能外,還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和學習的方法,PBL教學法通過問題引導,讓學生掌握了利用書籍、數據庫、互聯網等工具查閱檢索相關資料的能力,并學會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歸納和總結。
3、PBL教學法在內科學教學中雖然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是在具體的實施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問題:PBL教學要求學生分組討論,且每組有PBL指導教師,這對教學部門來說是有不少的壓力,由于臨床教師師資的不足,必定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在收集資料過程中,學生進行自我分工,只查找自己負責的問題,造成學生學習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敷衍性[4-5]。現行我院的考核評價模式注重期末考試的結果,而沒有對學習過程進行考核,下一步將引進形成性評價考核,將考核評價貫穿PBL教學全過程中。
通過此次內科學教學改革實踐,我們也發(fā)現了PBL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但是也暴露了部分缺點。我們將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繼續(xù)研究和探索,力爭尋找一種適應“5+3”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的臨床醫(yī)學生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為提高臨床醫(yī)學生內科臨床診治水平提供更多的依據和幫助。
[1]教育部:2015年起臨床醫(yī)學碩士從7年制改為8年制[EB/OL]. http://news.51edu.com/news/37431.html.
[2]寇惠娟,韓振華,董新等. PBL和LBL教學法在臨床醫(yī)學五年制內科學教學效果的對比研究[J]. 西北醫(yī)學教育,2015,(23)4:688-692.
[3]陳召,盧強,李小飛,等.PBL與LBL教學法在八年制學生本科教學階段胸外科的教學效果對比研究[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14(29):5773-5777.
[4] 馮曉桃,李雙蕾.提高中醫(yī)內科學理論教學質量的探討[J].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16(1): 120-121.
[5] 蘇金玲,姜希娟,馬東明.案例式教學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2:91-92.
G642
A
2095-3089(2017)27-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