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青劍
羅燕軍:綠色藏品的軍旅情結
文/陸青劍
◎55式元帥服及校官服
雖是隆冬,但在福泉市古城墻上的一棟閣樓,人們仍進進出出。走進閣樓里一看,原來這里正在舉辦軍品藏品展覽,不同兵種的軍裝、軍銜、軍功章等,在觀眾的注目下默默地詮釋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歷程。
從戎30年的現任都勻軍分區司令員羅燕軍大校對軍營有著特殊的感情,對軍旅文化有著深刻的感悟,他用展覽軍品藏品這一方式,表達自己熾熱的家國情懷。
羅燕軍收藏軍品有30多年的歷史。每每發見珍品,他想方設法將其收藏,在他的家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服飾軍品,簡直就是一個家庭博物館。每次看見那些藏品,他就升起一種純粹的崇高之情。
◎海空軍帽徽
◎一二三級解放勛章及證書
這么多藏品,得有一個有效的載體來傳播其中的奧妙,方能體現其內在價值。羅燕軍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將藏品匯聚成冊,出版發行。有了這個初衷,羅燕軍就多了一份心思。從2011年起,羅燕軍在工作之余,拍圖、編撰,最后匯集成《名槍觀賞——手槍·經典輕武器實物圖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軍服觀賞》和《中國人民志愿軍軍銜軍服物證觀賞》三部圖冊,并陸續出版。從展示的內容來看,三部圖冊均屬于軍事科普讀物,所反映的內容或為槍械,或為軍銜軍服,而后者占據很重的分量。
“戎裝壯美,軍裝者眾,我把珍藏的一套套軍服、一頂頂軍帽、一副副肩章鋪展開來,攝影結集,見諸于眾,與喜好者共同觀賞、解讀、細研,是一件快樂而有益的事情。”這是羅燕軍的心聲。
作為職業軍人,羅燕軍對軍品有著深厚的感情。數十年來,他利用各種機會,收藏了我軍各個歷史時期配發或使用過的軍銜軍服及標志符號。他甚至找到那些逝去的開國將領的后人,搜集珍藏將軍們佩戴過的軍銜軍服。
時空跨越60余載,這些藏品的自身意義不僅沒有因為歲月的流轉而減弱,相反,那一件件戰后留存下來的物件,勾起人們對崢嶸歲月的回憶,對英雄壯舉的緬懷,并由此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以及對和平定義的重新認識。
在這三部著作中,羅燕軍以“我的收藏”實物拍攝為主,輔以簡練的文字說明,圖文并茂,展現了人民解放軍軍銜軍服的發展史,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人民軍隊的光輝成長歷程。大量的收藏實物圖片,使著作超越一般讀物的簡單層面,成為全面展示人民軍隊軍銜軍服發展軌跡的叢書,作者對軍隊的深深摯愛浸透其中。三本專著,均被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檔案館收藏。
羅燕軍收藏的軍銜軍服,年代跨度大,從55式、58式、65式、74式到新時期的85式、87式、07式,可以說是我軍軍銜軍服大觀,反映出英武之師的風貌,呈現出我軍軍旅文化的豐富性、多元性。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多年來,曾多次換發軍服,每次變化的背后,都體現著國力、軍力的提升,科技水平的進步,也蘊含著時代審美觀念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尤以07式的變化最為全面、系統。陸軍的松枝綠禮服、海軍的藏青和白色禮服、空軍的藍色禮服以及常服和作訓服,為軍人在不同場合的著裝進行了規范和整飭,軍種胸標、姓名牌和略章,更是增添了革命軍人英姿颯爽的魅力,呈現出現代軍隊完整服飾的先進理念。
帽子、帽徽、肩章、胸章、紀念章、獎章、錦旗、軍號、英雄紀念冊、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立功喜報、獎狀、功勞證、黨費證、武裝帶、慰問品等這些“寶貝”雖然不像軍服那樣“宏大”,但它們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長歷程的有力物證。羅燕軍沒有放過這些細小的物件,他悉心收藏它們,把它們視為精神生活中的重要角色。羅燕軍說,一枚小小的軍功章,往往既包含一個軍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映射一支革命部隊的成長歷程,它們就像小小的火花,在人們的心中燃燒出熊熊的理想旺火。
◎1 15式胸章;
◎2 肩章及軍功章
◎3 15式陸、海、空、火箭軍將官禮服軍銜
◎4 新式儀仗隊肩章、綬帶
◎55式公安均尉官服飾(左);55式陸軍尉官服飾(右)
軍品收藏需要熱情。工作之余,羅燕軍用心搜集軍隊軍銜服飾標志實物,每有所得,便喜不自勝,如獲至寶,悉心收藏。在收藏的過程中,一些珍品的細節會讓他感到震撼,比如他收藏的一副勃郎寧手槍槍套,翻蓋里面刻印著“瑪格麗特”的英文字樣。這其中,又包含了怎樣的故事呢?這不由讓人遐想聯翩。
在眾多藏品中,羅燕軍最喜歡的是他收藏的整套“八一”“獨立自由”解放勛章。他說,能收集到整套勛章是非常難得的,因為勛章獲得者大多為自紅軍時期就為革命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將領,所以這些勛章極為罕見和珍貴。
為收集這套勛章,羅燕軍花了3年時間,輾轉數個省市,尤其是其中“一級‘八一’”勛章的收集更是頗費周折。一級“八一”勛章總共只頒發178枚,而在這178枚“一級‘八一’”勛章中,又有部分被各地軍史館、博物館等收藏,能找到“一級‘八一’”勛章實在不易。羅燕軍費盡周折,打聽到居住在武漢的張廣才將軍曾被授予“一級‘八一’”勛章,當他趕到武漢張將軍家時,才得知張將軍已去世,而這枚“一級‘八一’”勛章被其女兒收藏。羅燕軍先后拜訪張將軍的女兒10多次,他的誠心打動了張將軍的女兒,最終他得到了這枚珍貴的勛章。
30多年來,羅燕軍為了更好地對每件藏品進行解讀,查閱大量資料,研讀軍事歷史,用心考證每件藏品的來龍去脈及其背后故事,詮釋其中的軍事文化內涵。羅燕軍的觀點是,收藏的軍品既有歷史意義,又能教育啟迪當下,也能讓更多人銘記歷史,珍惜榮譽,崇尚英雄,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羅燕軍的第二個想法,就是舉辦軍品展覽,讓更多的人親見人民軍隊軍銜軍服物證,接受國防教育,憑添熱愛人民軍隊、珍愛世界和平的情結。
2016年夏天,羅燕軍的這個想法變成現實。時值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黔南州舉辦成就展,羅燕軍的軍品展被列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8月8日,羅燕軍攜手薛宏、賈存會、楊歐等幾位軍品收藏愛好者,在都勻經濟開發區新建的黔南州博物館舉辦以“紅色記憶,國防榮光”為主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軍服功勛實物精品展覽。一枚枚不同時期的珍貴勛章,一套套不同時期的嶄新軍服,一件件不同時期的罕見軍物,吸引無數軍迷愛好者及駐地部隊、學生,干部職工前來觀展。
◎55式陸軍校官禮服
羅燕軍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沿著當年紅軍在貴州長征的路線,在節點城市或遺址舉辦軍品藏品展。黔南州福泉市雖然不是紅軍長征途徑的地方,但是全國“雙擁”城市,因此,羅燕軍把展覽的第一站放在福泉,然后再到甕安、余慶等地繼續開展。
責任編輯 袁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