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永興,曹秋迪,孫付華,李元喆
(1.江蘇省太湖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128; 2.河海大學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水利工程征地影響企業設備補償投資評估的理論與方法
展永興1,曹秋迪1,孫付華2,李元喆2
(1.江蘇省太湖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128; 2.河海大學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針對水利工程征地影響企業設備補償投資評估存在的問題:原規模、原標準和原功能“三原”原則不適合征地影響企業中設備補償投資的確定,設備補償投資未考慮設備的實際損失、未考慮企業的征地影響處理方案、未考慮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及升級對設備補償投資的影響等;提出水利工程征地影響企業設備補償投資評估的原則:損失補償原則,符合產業結構調整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求原則,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原則,公平、公正和科學性原則以及實現設備價值利用最大化原則等;以持續使用假設、公開市場假設及清算假設為假設前提,結合整體搬遷復建、局部后靠復建、整體貨幣補償、局部貨幣補償、轉產整體搬遷復建以及轉產局部后靠復建等6種企業安置方案,從可搬遷企業、不可搬遷企業、轉產企業以及貨幣補償企業等四類水利工程征地影響企業設備提出設備補償投資的評估方法。
水利工程征地影響企業;補償投資;可搬遷設備;不可搬遷設備;企業安置方案;重置成本
20世紀,在經濟、陸地交通不發達的中國,為取水、排水以及交通運輸的方便,工業企業一般沿江河而建,導致現有水利工程拓浚改造建設征地過程中涉及大量工業企業的處理。從近幾年實施的太湖流域治理工程來看: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征地影響企業單位137家,走馬塘拓浚延伸工程240家,新溝河拓浚延伸工程245家,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建設征地影響企業高達408家。這些企業的補償投資評估是水利工程征地移民補償投資概算的難點,尤其是企業設備的補償投資評估尤為復雜。
目前,江蘇省水利工程征地影響企業的設備補償投資評估基本依據SL 290—2009《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設計規范》、蘇政辦發(2016)106號文《江蘇省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征地拆遷和安置補償意見》等有關規定標準進行補償投資概算。但是對工業企業的投資補償,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設計規范》中規定:“對改建、遷建的工業企業,提出改建、遷建規劃方案,其廠區內的有形資產,通??刹捎弥刂贸杀痉ㄟM行資產評估,以資產評估成果為基礎,分企業用地、房屋、設施、設備、實物形態流動資產搬遷、停產損失等逐項計算核定,并計算對外連接工程投資。對采用關、停、并、轉等處理方式的工業企業,參照資產評估的方法,計算其補償投資”?!督K省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征地拆遷和安置補償意見》中規定,“設施設備損失及停產損失補償,按損失程度合理確定”;“特殊設施設備搬遷按相關規定測算或評估計列”;“企業規模較大、行業特殊的,必要時應進行評估”。這其中對設備的補償投資標準含糊,沒有明確的評估方法。
在進行水利工程征地移民補償投資概算時,對可搬遷設備的投資通常按照拆卸費、包裝費、運輸費、安裝調試費等分項評估合計得到,也有的按設備價值(通常是帳面價值)的20%~30%估算;對于不可搬遷設備,按復原重置成本或帳面價值作為補償投資,沒有統一評估的標準及評估方法。目前,水利工程征地移民補償投資概算總體存在以下問題:
a. “三原”原則不適合征地影響企業中設備補償投資的確定。長期以來,水利工程征地補償及移民安置遵循原規模、原標準和原功能這一“三原”原則。對于設備而言,不管使用情況如何,也不管搬遷后企業如何處置,要實現原功能,對于陳舊設備,尤其是不可搬遷設備,必須用全新的設備價值進行補償。然而企業在設備使用過程中已通過折舊的方式使其價值得到整體實現或部分實現,尤其是對于不可搬遷設備,如果仍按照功能恢復的原則補償全新設備的投資顯然是不合理的。
b. 設備補償投資按統一的比例評估,沒有考慮設備的實際損失。①對于可搬遷設備因不同的企業類型、產地、規格型號、使用年限等,其恢復功能所需要的花費差異很大;②對于不可搬遷設備僅損失資產的凈值,而非重置全價,且其補償投資還可以適當考慮其可回收殘值。
c. 沒有考慮企業的征地影響處理方案。不同處理方式企業設備的損失不同,其補償投資評估方法可能因處理方式的不同而有差異。
d. 沒有考慮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及升級對設備補償投資的影響。由于地方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對污染企業及“五小”企業進行升級改造,這些水利工程征地影響企業會采用轉產的處理方式。這種方式下設備的投資補償評估也是需要研究的問題。
本文根據近年來水利工程征地移民規劃工作的實踐,研究水利工程征地影響企業設備補償投資評估方法,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設計規范》的進一步修訂完善提供理論指導,為合理評估水利工程征地影響企業的補償投資、為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及投資決策提供依據,以提高水利工程征地影響企業補償投資的合理性,確保水利工程順利實施,同時為水利工程建設征地及移民安置補償行為規范提供指導。
西方國家將資產評估應用于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已有百余年歷史,但關于企業設備補償評估方面的專門研究較少。國內學者對企業設備價值的評估方法進行了探索,如關于市場法[1]、成本法的應用分析[2]等,但對于工程建設影響企業設備補償投資評估的專門研究非常少見,更多集中于工程影響企業補償的探索。如20世紀90年代,針對三峽庫區淹沒企業的補償問題,借鑒資產評估學科內容,庫區受影響的工礦企業及事業單位補償首次采用了投資評估的方法。周志勇等[3]以三峽工礦企業補償為例,介紹了重置成本法、現行市價法、收益現值法,對于機器設備主要介紹重置成本法的具體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驟;張戰烽[4]以長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瀑布溝水電站庫區淹沒企業評估為背景,探索庫區企業評估的工作范圍、評估的具體補償內容及方法,其中關于企業設備補償評估,從遷建方案與一次補償方案兩種情況分析不可搬遷設備與可搬遷設備的損失價值。經過實踐探索及檢驗,水利工程征地影響企業補償評估的辦法被引入國內水電工程建設及征地移民規劃設計規范中。吳俊等[5]在分析企業安置補償原則的基礎上,從企業的征地補償,房屋及附屬物補償,基礎設施、生產設施補償和搬遷運輸補償、停產損失補償5個方面研究企業安置補償的內容,但對于企業設備評估,僅簡要介紹了成本法的應用。段小芳等[6]鑒于水利工程建設征地企業補償的特殊性,分析征地企業補償評估的目的、程序、對象及范圍,確定評估基準日,研究評估假設前提及計價模式,并結合移民政策,針對專業主廠房、特殊構筑物、機械設備、存貨、停產損失等提出改進的企業補償評估方法,探索了評估參數的選擇、評估報告的內容及寫作流程。對于設備補償評估建議,根據可搬遷設備與不可搬遷設備,并結合不同的企業安置方案,分別進行補償評估。
由此可見,現有研究主要著重于水利工程影響企業補償投資的評估及安置方案的研究,專門針對設備補償投資評估方法的研究較少。如高升強等[7]在界定機器設備拆遷補償投資概念的基礎上,探討拆遷評估中機器設備的分類,據此分析機器設備拆遷評估的方法,并針對評估基準日的設定、現場勘查、設備資料的獲取等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2.1 依據
a. 資產評估準則:財企[2004]20號《資產評估準則——基本準則》、財企[2004]20號《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基本準則》、中評協[2007]18號《資產評估準則——機器設備》等。
b. 設備相關市場信息:包括《機電產品報價手冊》、《最新資產評估常用數據與參數手冊》、設備的市場供求狀況、交易價格等。
c. 企業的處理方式。不同處理方案的企業設備損失有較大差異。根據企業的征地影響程度、企業的類型,水利工程征地影響企業的處理方式一般分為整體搬遷復建、局部后靠復建、整體貨幣補償、局部貨幣補償、轉產整體搬遷復建、轉產局部后靠復建等6種。針對“五小企業”,地方政府經引導并結合企業的意愿及地方產業結構調整要求,可以采用轉產整體搬遷復建及轉產局部后靠復建等處理方式。
d. 設備核實情況:根據現場核實并詳細登記的設備名稱、生產廠家、購買日期、啟用日期、規格、型號、生產廠家、數量、計價單位、使用年限、使用情況、維護情況等,對企業設備的補償投資進行評估。
2.2 原則
a. 損失補償原則。“三原”原則顯然是不合理的,損失補償原則更能體現補償的合理性。
b. 符合產業結構調整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求原則。水利工程建設征地涉及企業的處理方式,應根據當地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環境治理規劃等綜合確定。
c. 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原則。一般水利工程征地補償及移民安置由中央、省級及地方政府投資。因此,企業設備補償投資不僅涉及國家利益,也涉及企業集體和個人的利益,企業設備補償投資評估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實現三者利益均衡。
d. 公平、公正及科學性原則。企業設備補償投資評估必須堅持公平、公正原則,根據企業安置方案及設備性質,采用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對設備補償投資進行評估,合理確定設備損失,確保評估結果公平與公正。此外,所有涉及設備價格及相關參數的確定必須以市場為基礎,以體現設備補償投資評估的科學性。
e. 實現設備價值利用最大化原則。設備處置以效益最大化為指導,既要評估設備的損失,同時要考慮設備的處置收益,在此基礎上確定設備的補償投資,以實現設備價值利用的最大化。
2.3 假設
a. 持續使用假設。假設不管是可搬遷、不可搬遷、可出售或更新改造的設備,其補償投資評估滿足繼續使用假設前提。即企業設備無論在異地原搬遷企業內或出售,可按照原用途或轉換用途繼續使用。
b. 公開市場假設。設備補償投資評估相關交易價格、參數等數據信息取自于市場,或通過模擬市場獲得相關信息資料。
c. 清算假設。水利工程征地影響企業在貨幣補償或轉產情況下,設備補償投資評估時需要快速變現以獲得其出售收入。這類設備評估適用于清算假設前提。
企業設備補償投資評估方法是評定、估算資產價值的一系列技術手段,是在機械設備、工程技術、技術經濟、統計學等學科的基礎上,結合資產評估自身特點形成的一整套方法體系。該體系由多種具體的評估方法構成,這些方法按分析原理和技術路線的不同可分為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三類。
水利工程征地影響企業的設備大致分為可搬遷設備和不可搬遷設備。對于轉產處理的企業設備涉及更新換代,原有的設備必須轉換用途。因此,需要投資補償評估的設備分為可搬遷設備、不可搬遷設備、轉產企業設備以及貨幣補償企業設備等四類。
3.1 可搬遷設備
可搬遷設備是指拆除后可搬遷且通過重新安裝調試后可繼續使用的設備,包括整體搬遷企業及局部后靠復建企業的可搬遷設備等。這些設備的補償投資評估主要基于其功能的恢復,不考慮其功能性貶值與經濟性貶值。
對于整體搬遷復建安置方案的企業要保持原有主要業務繼續生產,受影響企業設備搬遷后將持續發揮作用?;趽p失補償的原則可知,一般可搬遷設備從拆卸到恢復正常運行全過程的花費即為其設備的損失,即補償投資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正常功能恢復費用。包括拆卸、包裝、運輸(包括運輸保險費用)、安裝調試等費用。②設備損壞補償費用。這些設備由于年久老化,一些零配件正常使用時完好無損,但是一旦拆除再次安裝,會造成損壞。這些設備要實現正常運行使用,比新設備的安置難度大,花費更高,因此需要考慮設備的損壞補償。③倉儲費用。如果企業安置過渡期長,則設備的補償投資還需要考慮其倉儲費用。④基礎設施費用。對于大型設備及特殊設備,安裝時需專門構建基礎,這一費用也應納入補償投資。
根據分析,可得到可搬遷設備的補償投資評估模型如下:
Imc=Cd+Cp+Ct+Cit+Cb+Cs
(1)
以上各項費用都可以設備購置價格為基礎的費率分別計算得到,則式(1)評估模型為

(2)
式中:Imc為可搬遷設備的補償投資評估值;Pm為可搬遷設備的購置價格,可參照《機電產品報價手冊》,并結合市場類似設備的交易情況確定;Cd、rd分別為設備的拆卸費及拆卸費率,Cd可按可能花費的人工、材料等進行核算,rd可按《最新資產評估常用數據與參數手冊》安裝費率的一定比例,或按50%左右計?。籆p、rp分別為設備的包裝費及包裝費率,根據所需的人工、耗材等核算;Ct、rt分別為設備的運輸費及運輸費率,隨著搬遷安置企業的距離、可能采用運輸工具的不同而不同,不能完全取用《機電產品報價手冊》中的參數,可采用當地的運輸費標準進行核算,對于局部后靠復建企業設備的搬遷費可根據人工、耗材、運輸設備使用費采用核算的方法進行評估;Cit、rit為分別為設備的安裝調試費及安裝調試費率,rit可參照《機電產品報價手冊》中的相關參數,Cit可采用核算的方法評估得到;Cb、rb分別為設備的基礎配套費用及基礎配套費率,Cb可根據實際工程量核算得到,rb可參照《機電產品報價手冊》中的規定選用;Cs、rs分別為設備的倉儲費用及倉儲費率,主要根據企業搬遷過渡期的長短、地理位置、倉儲費用標準等進行評估。
對于早已超過折舊使用年限的陳舊過時設備,可以比較Imc與重置凈值的大小,然后取較小值予以補償。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補償投資評估的是功能恢復過程中的損失,不需要重復設計,因此可以不考慮該項損失。另外對于設備的建設期利息問題,一般設備的重置成本評估是必須考慮的,但由于搬遷過程中會整體考慮企業的利潤、利息及稅金等的補償,因此,這里不單獨考慮設備的貸款利息補償。
3.2 不可搬遷設備
不可搬遷設備是指不能拆除,或拆除后影響工藝無法重裝使用的設備。
對于不可搬遷設備的補償投資評估,按照《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設計規范》的規定及恢復功能的原則,應補償該設備的重置全價,實務中的投資概算也是按照重置全價進行補償。
由以上分析可知,這類設備使用了多年,通過折舊提取實現或部分實現了其價值。這類設備實際損失的是重置凈值?;趽p失補償以及實現設備價值利用最大化原則,應考慮該設備的殘值及處置費用,則該設備的補償投資評估值應在該設備重置全價基礎上進行評估:
Inc=Pfin-Pd+Csv
(3)
式中:Inc為不可搬遷設備的補償投資;Pf為不可搬遷設備的重置全價,按資產評估的成本法評估得到;in為不可搬遷設備的成新率,可以按年限法或者觀察法評估得到;Pd為不可搬遷設備的殘值,或稱處置收益;Csv為不可搬遷設備的處置費用。
當Csv>Pd時,不考慮其殘值。這時
Inc=Pfin
(4)
3.3 轉產企業設備
對于轉產企業中不可搬遷設備的補償投資評估可參照不可搬遷設備的評估方法。
對于轉產企業中可搬遷設備的補償投資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a. 無法通過更新改造繼續使用的設備?;诜袭a業結構調整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求原則,并考慮損失補償原則以及實現設備價值利用最大化原則,可分以下兩種情況分別處理:①通過市場出售方式處理。這時設備的損失實際上是重置凈值基礎,扣除其出售的收入,再考慮其出售處置費用:
Itc=Pfin-Ps+Csv
(5)
式中:Itc為轉產設備的補償投資;Ps為該轉產設備的市場出售收入。②當Csv>Ps時,不考慮其殘值及處置費用,這時該轉產設備類似于不可搬遷設備處理:
Itc=Pfin
(6)
b. 通過更新改造可以繼續使用的設備。這時補償投資既要考慮設備的更新改造費用,還需要考慮可搬遷設備恢復功能的各項費用。由于更新改造費用中一般包含了安裝調試費用,因此這項費用應剔除。具體評估模型如下:

(7)
式中:Cr為該轉產設備更新改造的費用。
3.4 貨幣補償企業設備
對于貨幣補償企業中可搬遷設備的補償投資,類似于轉產處理企業設備的補償投資,可通過出售的方式評估其補償投資,采用式(5)或式(6),兩者取較小值。
在水利工程征地影響企業搬遷的同時,也是企業升級換代的良機,不能僅依賴于國家水利工程投資。實際上,地方政府在企業升級及產業結構調整中,也應有部分投資作為杠桿引導企業投資或社會投資,如設備貼息、創新基金等。征地影響企業投資除了國家投資以外,還需要依靠地方政府、企業或個人投資,才能促使企業更好地發展,促進區域經濟良性循環。
因此,建議地方政府以水利工程建設為契機,既做好企業的搬遷安置工作,為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建議省政府或地方政府建立陳舊設備交易市場,在企業搬遷過程中更好地實現需要處理的設備價值。
[1] 盧志貞,王一姣. 資產評估市場法應用中的差異因素[J]. 企業研究,2010,9(18):96-97.
[2] 于鳳明,楊作星. 簡述機器設備評估的成本途徑及其方法[J]. 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下半月刊, 2009,8(4):150-151.
[3] 周志勇,黃小敏. 三峽庫區受淹工礦企業補償投資評估[J]. 人民長江,2007,38(12): 60-62.
[4] 張戰烽. 庫區淹沒企業價值的評估[J].中國資產評估,2005(2):41-44.
[5] 吳俊,馮英艷. 線型水利工程建設征遷影響企業補償安置問題探討[J].治淮,2015(5):54-56.
[6] 段小芳,魏鵬. 水電工程建設征地企業補償評估理論和方法探討[J]. 人民長江,2015,6(11):100-103.
[7] 高升強,邢玲. 企業設備拆遷補償價值評估的初步探討[J]. 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07(4):87-89.
展永興(1975—),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規劃、水利經濟以及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規劃等研究。E-mail:610977169@qq.com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4.012
D632
A
1003-9511(2017)04-0059-04
2017-02-25 編輯:胡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