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林
實施農產品抵扣新政的問題與建議
王國林
應該說簡并增值稅稅率有利于稅收政策征管,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簡并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的規定》(財稅[2017]37號,以下簡稱37號文件)雖說簡并了稅率但卻將農產品抵扣政策復雜化了,與方便征管的初衷相去甚遠,并形成了許多征管隱患,急需加以改進。
1.“低征高抵”漏洞大,讓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合法化。農產品進入增值稅抵扣鏈條后,按理說應以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稅金作為進項稅額,但37號文件卻作了特殊規定,如外購用于生產銷售或委托受托加工17%稅率貨物的農產品,則按索取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金額和13%的扣除率計提進項稅額;如外購用于生產銷售或委托受托加工11%稅率貨物、銷售服務的農產品,如索取稅率為3%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則按注明的金額和11%的扣除率計提進項稅額,違反了征多少抵扣多少的原則,形成最大的稅差有10%,最少也有2%。由于有巨大的稅差利益誘惑,促使不法分子大量注冊小規模納稅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只需繳納3%的增值稅,而抵扣時卻按11%或13%扣除,這樣就可純獲利8%-10%個百分點。利用小規模納稅人身份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較注冊一般納稅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風險要小,還能為地方帶來3%的稅收,還會得到地方政府的鼓勵和保護,特別是一些地方招商引資,不法之徒正好加以利用,大肆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抵扣或出口騙稅,成本只有3%,導致國家稅款凈流失8%-10%。
2.隱形免稅容易產生留抵稅,同時增加虛開發票的風險。為了將農產品納入增值稅抵扣鏈條,稅收政策規定以收購發票和農業生產者開具的普通銷售發票作為特別扣稅憑證,這樣就解決了無稅農產品初始抵扣問題。由于農產品是無稅產品,以收購發票和農業生產者開具的普通銷售發票計提進項稅額,就會產生一定幅度的天然減免稅,如收購100元的農產品,按100元(含稅價)出售,就會形成留抵稅1.1元,當增值率為12.35%時,為進項與銷項的盈虧平衡點,實質上為增值稅的減免幅度為12.35%。由于天然減免稅存在,為虛開發票提供了抵扣稅款的源泉。
3.分別核算進項稅額難度大。目前,大多數企業在財務上分別核算銷售收入,對于生產經營比較復雜的企業則難以做到分別核算進項稅額,如農產品季節性強,大量購買后,可能因市場發生變化,深加工變成了初級加工;有的則是一次投料既能產出非農業產品也能產出初級農業產品。
4.造成不公平的市場競爭。按照37號文件規定,從按照簡易計稅方法依照3%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的小規模納稅人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以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金額和11%或13%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顯然要比從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買農產品的進項稅額大,如購買111元的農產品,從小規模納稅人索取的稅率為3%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其注明的金額為107.77元,計算的進項稅額為11.85元或14.01元;從一般納稅人購買農產品,索取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抵扣的稅金為11或13元,從抵扣稅金角度來說,從小規模納稅人購買的農產品要優于從一般納稅人購買農產品,這勢必會造成一般納稅人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有違增值稅中性原則。
5.高扣除率增加征管難度。本來,農產品降低稅率后,購、銷雙方進行博弈,自行消化稅負即可,但為了確保所有行業的稅負只減不增的精神,37號文件規定農產品深加工仍按13%的扣除率扣稅。這種做法既不不科學,也不符合增值稅抵扣原則,還造成稅收征管,納稅申報、賬務處理復雜。增值稅是流轉稅,稅率增或減,不會影響整體稅負及利潤,只是一種再分配,用不著無中生有進行抵扣,利潤還可以通過談判進行調整。如購買113元的農產品,稅率為13%,其成本為100元,進項稅額13元,稅率降為11%后,成本為101.8元,進項稅額11.2元。由于稅率降低2個百分點,銷售方降低稅負2個百分點,購買方增加稅負2個百分點,整體稅負不變。由于稅負變化,導致購買方成本上升,如購、銷雙方進行協商,銷售方降價1.8元,購買方的成本也降低1.8元,不影響雙方的利潤。
1.回歸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規則。按照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金額及扣除率計算抵扣稅金,其主要原因是考慮到農產品抵扣不足,這種做法有很大的征管隱患。從實際來看,主要隱患如下:由于農產品收購發票和農業生產者開具的銷售發票的交易對象多為農戶和農業合作社,隨意填寫收購發票或接受虛農產品銷售發票虛增抵扣現象在一定范圍內比較普遍;小規模納稅人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也當作一般納稅人開具的增值稅發票抵扣,且成本非常低,增加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風險,建議以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稅金作為抵扣稅金。
2.構建農產品源頭監管體系。從農產品的源頭入手建立監管體系,也就是掌握農業生產者的農產品產量,比如以縣為單位建立農戶、農業合作社農作物生產面積數據庫,可以有效規范農產品收購發票和農產品銷售發票行為。以前,稅務部門想掌握農戶及農業合作社的農產品生產量可以說難于登天,現在則可利用第三方數據就能掌握。目前,財政部門實行糧食直補進農戶,形成了詳細的農戶信息資料,涵蓋農戶的姓名、承包土地數量、一折通銀行賬號等多項內容,結合土地流轉合同,剔除流轉的土地,就能確定農戶及農業合作社的土地面積。借助土地面積,結合農業局的農產品產量測算情報,就可以比較準確地算出一個農戶或農業合作社可出售的農產品數量。此外,稅務機關還應采取配套的管理措施,通過稅控機開具農產品收購發票,電子采集農產品收購發票信息,并向稅務部門申報。在農產品經營及加工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收購場地安裝攝像頭,采集農產品收購價格,防范人為抬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對于農戶和農業合作社到周邊縣(市)出售農產品,相關縣(市)稅務部門可以相互交換信息,實行信息共享,共同控制虛開發票行為。
3.構建資金監管體系。目前各種財政直補均是通過農戶的一折卡(惠農卡)賬戶進行支付的,稅務部門可要求涉農企業通過農戶的一折卡(惠農卡)賬戶進行收購業務結算,結合農戶售糧數量信息核對數據庫信息,防范不法分子虛開發票抵扣稅款。事實上,目前,一部分農戶與涉農企業的貨款結算還是通過銀行結算,稅務部門要因勢利導,引導電子支付,這樣就能杜絕虛開發票。
武漢江都稅務師事務所
攜手武漢江都讓您財稅無憂
為中小企業提供財稅整體解決專家十年專注財稅代理服務遍布武漢三鎮
江都財稅服務項目:工商代理、代理記賬、財務外包、企業注銷、遷移、股權變更、涉稅鑒證、稅收籌劃、內部審計、亂賬清理、財務體系建設。
公司網址:江都財稅.com微信公眾號:A_WHJCJD
免費咨詢電話:400-6830-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