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提要] 自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普惠金融的發展。此次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在蘭考落地,為縣域普惠金融的發展和金融服務如何更好地使中小微企業、農民、貧困戶等受益,解決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貸款難等問題有了進一步的支持,同時為蘭考縣及河南省的扶貧脫貧工作提供了極大的推動力,蘭考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關鍵詞:普惠金融;蘭考;扶貧:縣域經濟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6月22日
一、文獻回顧
在金融領域,“普惠”主要體現人人都有平等機會獲得金融服務這個理念。普惠金融旨在將一個個零散的微型金融機構和服務有機地整合成為一個系統,并將這個系統融入金融整體發展戰略中去。它的發展雖然進步很快,但仍在探索階段。許英杰(2014)指出當前我國普惠金融發展迅速,從公益性小額信貸、發展性微型金融到綜合性普惠金融,發展的時間間隔逐漸縮小,盡管如此,但普惠金融發展程度依然不高。李巧莎(2015)指出當前農村金融發展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為了長久發展,應充分借鑒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真正做到信農、惠農,切身為“三農”服務。謝麗霜(2014)在對“田東模式”的評價中指出為發展縣域經濟不要一味求同,根據當地的特點,整合資源發揮最大效用。應國虎(2015)同樣指出“麗水模式”不是一條共性之路,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借鑒作用,具體到某縣域,應結合自身情況找到發展之路。蔡洋萍(2015)對中部六省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差異分析指出,雖然在2005~2009年河南省普惠金融發展處于較低水平,但是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2013年末普惠金融得到了快速發展,且其增長速度在其中部六省中居于首位。曹亞(2016)對蘭考縣域經濟發展的SWOT分析中,指出本縣域應結合種植泡桐的優勢及精神財富“焦裕祿精神”,找到適合蘭考的普惠金融之路。趙興國(2016)在“十三五”攻堅脫貧時期,以焦裕祿精神推進精神扶貧在改善縣域經濟中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試圖說明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在蘭考推進的原因,以及蘭考應該如何抓住這一機遇發展自身并且為其他縣域發展提供借鑒,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
二、普惠金融現階段發展程度
自普惠金融發展以來,其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就,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普惠金融理念得到廣泛普及和推廣,無論是金融從業人員、政府管理人員還是學術研究人員,都對普惠金融日益關注,普惠金融對經濟的正面影響,對社會的積極作用,日益得到人們的認可,我們從媒體報道的很多會議論壇上都可以聽到有關普惠金融的話題。
第二,普惠金融得到全面的實踐,尤其是在網絡支付、手機支付、消費金融、網絡信貸等領域,我們觀察到建立在可持續基礎上的商業模式正在彰顯出普惠金融的商業價值和社會金融。
第三,2015年政府頒布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的五年規劃,以此為標志的普惠金融發展戰略正在徐徐展開,政府高度承認普惠金融對于改善金融結構促進經濟發展乃至優化社會結構的重大意義,并且明確了政府發揮引導作用市場發揮主導作用的基本原則。
三、蘭考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表1是近五年來蘭考縣、河南省及全國GDP的增長率。可以看出,蘭考縣GDP增長率高于河南省和全國水平,從2012年至2015年蘭考縣GDP增長率超過10%,發展勢頭良好。(表1)
表2是近幾年蘭考縣GDP總值、人均GDP以及河南省、全國人均GDP的統計數據。通過比較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蘭考縣近年的GDP、人均GDP均有很大的增長,但是與河南省的其他縣域相比,甚至放在全國這個位置,人均GDP仍比較小。(表2)
2014年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7.4∶47.1∶35.5,全縣經濟結構很不合理,第三產業發展滯后,但2015年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6.7∶44.2∶39.1,第三產業發展有明顯的改善,盡管如此,但是相對河南省其他地方來說,蘭考的經濟社會發展仍相對滯緩,處于經濟洼地,無論從總量還是質量來說都不占很大優勢,脫貧致富和全面建設小康的路程還很艱巨,因此要想發展蘭考,要大力發展產業,吸引資金。
四、蘭考縣域經濟發展優勢
(一)交通運輸便利。蘭考縣位于豫東平原,處于開封、商丘、山東三角地帶的中心部位,東臨京九鐵路,西依京廣鐵路,隴海鐵路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從蘭考往西半小時可達歷史文化古都開封,一個小時可達河南省省會、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鄭州,往東一個小時可達貫穿中國東西、南北的隴海和京九鐵路的交匯城市——商丘,往東北一個小時可達魯西南重要門戶——菏澤。距離新鄭國際機場(有高速公路相連),只需一個小時。
(二)人文優勢明顯。蘭考縣地處中原華夏文明的腹地,物華天寶,地靈人杰,英才輩出。蘭考縣是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同志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蘭考境內現保存的歷史遺跡有焦裕祿烈士陵園、東壩頭黃河灣風景區、張良墓、請見書院、焦桐五彩園等等。蘭考縣是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聯系點,4位國家領導人曾到此視察。2014年,習近平在3個月內兩次到蘭考調研指導。
(三)林業資源豐富。當年焦裕祿為治理風沙在全縣推廣種植泡桐,如今泡桐成了蘭考的資源優勢之一。它是制作古箏、琵琶等音板的最佳材料,樂器制作已經成為蘭考縣的支柱性產業。蘭考縣固陽鎮是全縣泡桐資源最豐富的地區。目前,全鎮形成了桐木采伐、運輸、加工、營銷為一體的一條龍生產銷售體系,還被制成家具、板材遠銷國外,形成全縣500多家企業,4萬多人就業,產值100多億元的“泡桐經濟產業鏈”。
五、蘭考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的成功推進
在大多數農村工作中,扶貧工作都是大而通之,花錢多但是達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從精準扶貧的縣域過程中,要學會創新找到適合本縣的發展策略,結合本縣域自身的文化特色、經濟特色來發展自身,在現有體制中創新找到一條發展之路。
(一)蘭考的行政生態環境。面對實現中原崛起的戰略機遇期,蘭考縣的發展面臨著很多好的行政生態環境:一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和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速度加快,有利于承接東部地區來轉移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發展勞務經濟、擴大優勢產品的出口、吸引外部資金及技術;二是國家繼續實施的擴大內需的政策為蘭考縣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動力,而國家實施的促進中部崛起的戰略為促進蘭考縣特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三是鄭汴洛工業走廊和中原城市群的建設和發展,為蘭考縣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四是國家的支農重農政策,為蘭考縣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蘭考的經濟資源充足。這里主要說經濟研究中的資源包括有生態物質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文化資源等。第一,伴隨著一系列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和特色經濟的發展,各種初級經濟資源都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發掘和利用,形態多種多樣,例如農業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風資源、電力資源、林業資源、地下資源、人文歷史旅游資源、交通資源等等;第二,隨著工業革命和市場化體制的改革,新市場、新技術都出現了,經濟資源由工業社會初期實體的自然物質資源、文化資源、人力資源發展到工業社會后期軟體的技術、資金、市場、企業關聯、政策等的優勢資源,以及其他高科技的綠色可替代資源,交通、網絡、通訊等技術的創新和完善使得政府的辦公自動化成為可能,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各種信息資源也能夠快速地捕獲和篩選。
六、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在蘭考落地的意義
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在蘭考落地,不亞于當年鄧小平在南方畫的一個圈,蘭考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為縣域經濟提供可借鑒的發展之路,同時與中原城市群、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共同助力河南脫貧攻堅。河南省地處平原,是中華文明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是四大發明之三指南針、造紙、火藥的發明地,并且是國家的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其省會鄭州更是作為連通中國大江南北的鐵路中心樞紐,但是在此之前沒有任何的試驗區在河南落戶,此次落戶蘭考,對蘭考來說是一大機遇,將利好的政策帶給數以千計的蘭考人,更是對河南來說具有推動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
更進一步的說,此舉并非只受益限于蘭考,限于河南,它也為縣域經濟提供了孵化基地,為全國的其他貧困縣優先開辟出一條有共性的區域發展理念和經驗,是其他貧困縣結合其經驗和本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脫貧之路,因此,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在蘭考落地的意義,其“惠”不僅僅在于蘭考,也不僅僅在于河南省內,更多強調的是“普”,是為全國提供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發展之路。
主要參考文獻:
[1]許英杰.中國普惠金融實踐發展、現狀及方向[J].西南金融,2014.6.
[2]李巧莎.農村普惠金融框架分析[J].銀行家,2015.7.
[3]謝麗霜.普惠型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的田東模式及其優化[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4.2.
[4]應國虎.浙江麗水農村金融改革評價研究——兼論普惠金融評價體系構建[J].浙江金融,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