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霞
[提要] 日本為緩解老齡化社會勞動力減少的壓力、增加女性就業的方式、拉動經濟穩定增長,推行一系列促進女性就業的政策措施。中日兩國的文化背景不盡相同,但日本政府從制定相關促進女性就業的政策措施而言,對促進日本女性就業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日本促進女性就業政策措施的合理性分析,希望能為我國女性的就業政策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日本女性;就業政策;合理性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6月19日
日本政府為了促進勞動生產力的合理發展,促進女性能夠平等就業,解決女性就業上出現的性別歧視、職業道路阻礙多、持續性短、呈M型就業特征、無法兼顧家庭與事業的均衡發展等問題,日本政府大力推出了多種合理的政策措施來保障女性的就業。
一、日本女性就業政策及公共服務
(一)日本政府解決女性就業問題的制度政策。從理論意義上講,就業問題一直是日本社會各界長期關注的一個話題,女性就業問題依舊處于不斷探索及發展階段。客觀地了解女性就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現有問題提出建議與思考,希望對我國女性就業提供啟示,這對于促進女性就業發展有著很重要的現實意義。日本關于促進女性就業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保證女性基本權力出發,提出女性同男性一樣享有同等的權力。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政府就已經意識到女性權利的重要性,于1946年頒布的憲法中就明確規定了女性與男性擁有平等的參政權,這也是日本女性日后平等參與社會的法律基礎。之后頒布的《工會法》、《勞動基準法》為女性在就業權及薪酬方面給予了法律保證,從而改善了女性的就業環境;第二,從確保職業待遇平等權利出發,頒布了《男女雇用機會均等法》。20世紀70年代中期,全球出現了一股呼吁男女平等的潮流,西方國家紛紛制定相關法律保障女性就業。日本鑒于當時石油危機剛過,經濟發展緩慢,為了吸引女性勞動力進入市場,不因性別而受到歧視,確保男女平等就業,于1985年正式頒布了《男女雇用機會均等法》,其中明確規定企業禁止歧視女性勞動者,不允許在就業中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現象,企業不能以女性婚育為理由辭退員工。此后,該法于1997年進行了修訂,增加了更多細節的保障,例如:生育期間的保險費用由政府承擔,返崗之后的待遇和補貼不會降低標準等。這些政策措施也確實取得了一些效果,對促進日本女性就業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第三,從保護女性就業環境方面,日本政府還相繼頒布了《計時工勞動法》、《女子勞動標準規則》、《育兒休假法》和《男女共同參與社會基本法》等相關法律,改善了日本女性就業的社會環境,減小了女性的就業壓力。可以說,以上這些政策措施的頒布為促進日本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消除就業中的性別歧視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日本政府從公共服務上解決女性就業問題。日本政府不僅從法律政策方面促進女性的就業,為了使政策具有可操作性,還加大公共服務設施的投放與建設。第一,為了緩解女性育兒與工作之間的矛盾,減輕女性在照顧家庭上的負擔,促進女性連續就業,日本政府加大對公共養老保育設施方面的資金投入,例如增加各種兒童補助與福利,加快托兒所、保育院等公共托保設施的建立,并鼓勵培養家庭保育員,開辦私營保育所,在社區內設置育兒支援中心提供臨時保育、夜間保育等服務,這一系列支援家庭的措施大大減輕了日本女性養育孩子的負擔,同時促進了女性就業;第二,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照顧老人也成為了職業婦女不得不面對的家庭難題。針對這一情況,日本國會于1999年制定頒布了護理保險制度,并在2000年4月全面施行,加快建設國內養老機構設施,全面提高社會化養老,在社區里配備相應的基礎養老設施、社區醫院等,不僅緩解了護理老人與女性工作之間的矛盾,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日本家庭的經濟壓力;第三,政府公共部門通過開展職業培訓提高女性就業的競爭力,促進女性的就業。根據不同工種開課,請業內的資深工作人員進行公益授課,并依照女性需要給予相應的職業規劃,并制定培訓計劃,幫助女性建立就業的信心與能力。借助這些就業培訓,使日本女性的勞動技能得以提升,從而加大這個群體在社會中的就業競爭力。
二、政府實施政策推動下社會力量的發揮
(一)日本企業成為促進女性就業的主體。在日本女性各項政策和措施的推動下,以日本企業成為積極配合促進女性就業政策的主體,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推進女性就業。首先,日本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辦法的法律法規,對企業的招聘政策及時做出修改,促進男女平等就業。引進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導入“綜合職”制度,即在招聘畢業生時,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都給予平等的擇業權力。相較之前女畢業生只能在企業做一些助理性的工作而言,“綜合職”制度為女性提供了更廣闊的就業選擇。可以根據求職者的專業資歷及興趣等條件來安排員工崗位并進行培訓。據日本勞動省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引入這種管理制度的企業數量不斷上升;其次,企業為了更好地讓女性雇員持續就業,制定了多個支援職工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制度。其中,看護休假制度和育兒休假制度是企業依據政府出臺的《育兒休假法》的要求來制定的,主要是給企業中需要照顧家中未滿一歲的小孩或者老人的職員。這些新制度在一定程度了減輕了部分員工的家庭壓力,也讓女性可以更好地實現職業目標;最后,日本的很多用人單位大力推行彈性工作制度和非正式雇傭的模式,尤其是為育兒期的員工提供了多種新型的工作模式,例如家庭辦公、電話辦公等靈活多樣的工作模式使得女性可以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
(二)調動社會方面提供支持的積極性。由于日本社會受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影響較深,而開放的社會環境作為女性就業的大背景,是保障女性可以公平就業的必不可少的條件。第一,為了保證日本女性就業政策的成功施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社會各界就將眼光轉向了女性的家庭工作現狀,重點關注社會上的男女不平等現象。通過一些地方公共團體和民間組織的走訪調查和輿論宣傳,讓日本社會男女平等的理念慢慢滲入人心,并加大對新政策的普及和宣傳,全民對實施政策達成共識,大大減小政策頒布后執行的阻力,在全社會形成一個支持政策的環境;第二,為了推動日本男女共同參與社會活動,日本專門設立了行政部門“男女共同參與局”和“男女共同參與會議”來負責社會活動的具體實施,包括組織“婦女周”、社區講座、問卷調查、公益培訓班等活動來豐富女性的生活,并在轄區內設立各種咨詢機構,提供法律、心理、技能等方面的輔導,提高女性的就業意識和技能,從而喚起女性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她們進入社會實現個人價值;第三,在面對女性難以兼顧事業與家庭的情況,相關組織也在社會上加大了對男女共同兼顧事業與家庭理念的宣傳,厚生勞動省在1995年將每年的10月規定為“職業與家庭思考月”,之后又將11月份的第三個星期日設定為“家庭日”,目的就在于讓日本男性轉變理念,理解并支持妻子的工作,主動分擔一些家務勞動。
(三)女性就業政策實施下女性自身的改變。伴隨著社會意識各方面的長期調整與綜合變革,日本女性的權益意識開始覺醒,期望從家庭中走向社會成為獨立的“個體”。一方面是由于民主化的推動,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受到男女平等思想的影響下,日本女性的視野逐漸變得開闊,自我意識不斷加強,想要做全職主婦的想法減淡,開始自發地進入社會尋求工作,實現個人價值;另一方面受益于先進的教育保障機制,日本女性的學習能力以及專業知識都處于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在國家促進女性就業的浪潮下,日本女性自身為了滿足就業市場的需求,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和機會來提高個人知識素養,例如積極參加社會上的公益培訓班;找到自身優勢,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懂得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正是因為日本在推進男女平等、促進女性就業以及緩解女性就業壓力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就業率,激發了女性就業的活力,對日本蕭條的經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以上分析對加快推進我國勞動力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1]趙敬.當代日本女性勞動就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2]唐向紅.日本女性就業狀況的變化及其原因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11.5.
[3]崔迎春.老齡化背景下的日本高齡者雇傭政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3.
[4]盧萍,代春柳.日本促進女性就業的經驗對我國的借鑒[J].東北亞論壇,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