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孟孟
[提要] 在地理位置、政治和經濟意義上,哈薩克斯坦在中亞地區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國家。哈薩克斯坦是中國西北方向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而且在資源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哈經貿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顯然,中哈經貿關系對哈薩克斯坦經濟的發展,對我國增強與中亞地區國家間的經貿合作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兩國良好的經貿關系,將會改善兩國之間的貿易環境和條件,進而加快地區經濟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哈薩克斯坦
中圖分類號:F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6月23日
一、中哈雙邊貿易發展狀況
(一)兩國貿易概況。縱觀歷年數據,兩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變動趨勢是一致的,在2000年左右兩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都很少,2000~2008年期間兩國進出口總額以相同的趨勢迅速增長,201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大幅回落,在這之后迅速增長,在2012年之后增速放緩并有下降趨勢。哈國在2011年后以遞減的速度增加,在2013年之后又開始下降。近幾年,中哈兩國外貿的發展,都有下降趨勢,未來可能還會下降。
(二)中哈雙邊貿易變動趨勢。2000~2009年中哈雙邊貿易發展呈遞增趨勢;2010~2014年中國出口哈克斯坦占中國總出口、中國進口哈國占中國總進口、中國出口哈國占哈國進口、中國進口哈國占哈國出口的貿易量份額都有所下降。而2015年,哈中雙邊貨物進出口額是105.7億美元,減少了38.8%。哈國對中國出口54.8億美元,減少44.1%,占哈出口總額的13.3%,減少0.1%。哈國對中國進口了50.8億美元,減少31.7%,占哈進口總額的26.2%,減少1.35%。哈國貿易順差為4.0億美元,減少83.1%。
(三)2016年中哈雙邊貿易情況。由哈國統計委員會統計:2016年,哈中雙邊貨物進出口總額是78.8億美元,減少了25.4%。哈國對中國出口了42.1億美元,減少了23.1%,占哈出口總額的12.8%,減少了0.5%。哈國從中國進口36.7億美元,減少了27.9%,占哈進口總額的23.6%,減少了2.5%。哈國貿易順差為5.5億美元,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37.0%。截至2016年底,中國已經成為哈薩克斯坦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和最大的進口來源地。
二、中哈雙邊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地域條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哈經貿合作。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內陸國家,主要通過公路與世界其他地區聯通。中哈兩國貿易最好的運輸方式是陸路運輸,而且兩國大部分貿易是通過新疆的各個口岸實現的。但是新疆經濟發展水平沒有中國中東部地區水平高,市場數量較少,基礎設施不健全。由于新疆天氣與氣候條件以及地形等原因,運輸線路也比較少,不利于長途運輸。除了自然因素以外,還有一些人為的因素,如:政治原因不利于兩國的貿易發展。但中哈兩國在生活習慣、語言、宗教信仰等多方面有相似之處,因此新疆的經濟文化發展對中哈貿易發展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
(二)雙邊貿易結構單一、層次低。中哈兩國雙邊貿易結構是比較簡單的,主要是普通產品的進出口。如,哈方從中國進口一些電子、日用產品,主要是其國家輕工業相對不發達導致的;哈國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然而我國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所以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主要是一些能源、原材料等。顯而易見,中哈貿易是互補的。中哈兩國在高技術、高附加值方面的貿易逐年有所增加,所占份額相對較少;然而,中哈兩國的民間貿易比較發達,在兩國貿易發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三)雙邊貿易秩序混亂。中國和哈薩克斯坦使用相對較多的貿易方式是旅游打包貿易,特別是在邊境地區,為哈國的客戶提供便利,各個機構分工明確,分別專業提供旅游服務和專門開辟通道。然而,在貿易程序不規范的情況下,一部分哈薩克斯坦私營貿易公司使用不當的方式進入我國的口岸,這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兩國的貿易環境,不利于雙邊貿易秩序的建立與維護。同時,假冒偽劣產品進入哈國市場,破壞了中國商品在哈國的形象,影響了中國儒商的形象。在哈薩克斯坦市場上,通過“灰色海關許可”進入的產品,違背了統一的海關程序,對哈薩克斯坦的稅收造成了損失。總之,貿易秩序的混亂不利于兩國貿易的發展。
(四)哈薩克斯坦關稅的變化。“俄白哈關稅同盟”在2011年的7月啟動,同盟內的國家采取相同的關稅。其實是在保護國內產品,影響了和同盟外國家之間的貿易發展。共有5,044種產品實施了關稅同盟框架,占哈薩克斯坦進口貨物總量的32%;在關稅同盟實施后,哈國和其同盟之外的國家之間的平均關稅水平從6.2%提高到了10.6%,相比之前的提升了4.4個百分點。貨物的類型主要有:服裝和紡織品、一部分機械、電氣、照明產品。由此看來,“俄白哈關稅同盟”不利于中哈貿易的發展。
三、中哈貿易發展建議
(一)繼續支持鼓勵投資,促進貿易的發展。(1)哈國應該實施更開放的投資政策,來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到哈國投資。以投資促進貿易,提高雙方的投資、貿易規模;(2)減少中哈相互的投資壁壘,提供稅收、金融優惠政策等,為兩國企業在對方國家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3)擴大產業投資,實現貿易暢通;(4)繼續加大對口岸、自貿區的投資建設,特別是像讓新疆與中亞各國通商的霍爾果斯口岸。
(二)提高中哈貿易產品結構。中哈兩國貿易產品,主要是能源、采礦、輕紡織產品。應加快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貿易檔次、貿易規模。今后,兩國進出口貨物應增加其他產品類型。中國企業在哈國發展的重點是:(1)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質量,打造更多的“中國創造”的品牌與新的“中國特色”的商業形式;(2)中哈貿易應提高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貿易比例,所以在未來的經貿合作中,中哈雙方應增強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
(三)繼續扶持邊貿企業的發展。中國和哈哈薩克斯坦政府應從法律角度制定相關的政策,從而為邊貿企業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和系統管理,在雙方互相遵守既定的協定和發展規則的基礎上,拓寬貿易渠道。通過雙邊貿易發展,加快周邊城市的經濟發展,利用好現有的資源,造福邊境地區人民。中國海關總署與哈薩克斯坦等國家海關部門簽署海關合作文件,深化沿線海關信息、監管、執法等方面的合作。
(四)加快“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自2013年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提出四年來,共建“一帶一路”逐漸從倡議轉變為行動,成為開放的國際合作平臺。哈薩克斯坦是最早同中國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分享其成果的國家之一。加速“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的落實,開創口岸、交通、物流等貿易潛力,促進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和“雙西公路”項目建設,增強貿易的便利化,加強互聯互通建設。尋求更好的投資方式、融資模式,加大兩國本幣結算。
(五)加強金融合作、資金融通,實現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對接。作為多邊開放性金融機構的亞投行,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建設。世界上最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區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建設包括立體式交通和信息一體化網絡,因為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急需投資。中哈產能合作基金投入運作,簽署支持中國電信參與“數字哈薩克斯坦2020”合作框架協議。“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我們已經形成了270億美元的重點合作項目清單,成立了20億美元的中哈產能合作基金,設立了一期150億美元的中哈產能合作專項貸款。
(六)加快與中亞地區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建設,有效實施并完善現行合作協議。推動中哈及中亞地區在陸空領域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是深化中哈經貿關系的重要基石。按照“水陸空并進、建管用并重”的發展思路,建設“新絲綢之路”交通立體網絡:(1)構建經濟帶的能源高鐵;(2)關注高速公路網的構建;(3)實現空中互聯互通;(4)加快油氣管網通道建設。
綜上所述,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哈經貿關系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中哈雙方應加大力度對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合作中心、農產品綠色通道、邊境口岸等的投資,開辟中哈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促進跨境貿易的發展。相信在中哈雙方互利互信的基礎上,努力踐行高峰論壇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加強更多方面、更高層次的合作,促進中哈經濟發展,從而帶動中亞經濟發展,進而使區域經濟發展成為可能。
主要參考文獻:
[1]魏磊.絲路基金助推“一帶一路”互聯互通[J].國際商務財會,2015.
[2]曹遠征.PPP模式開拓“一帶一路”基建新局面[J].國際工程與勞務,2015.
[3]何瑋琳.中國在哈薩克斯坦的經貿合作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2.
[4]部志雄,王穎.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經貿合作前景的實證分析——基于貿易、投資國際比較的視角[J].國際貿易問題,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