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奎
摘 要:美術教育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真善美的認知,是初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對初中美術的教與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轉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思維,結合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原則和要求,提高初中美術的教學成效成為了擺在當前初中美術教師面前的一個新的課題。本文筆者就當前初中美術教育的一些情況,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思維,談談素質教育視野下初中美術教育的一些思考,希望對初中美術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一些淺顯的幫助和參考。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美術;教育;發(fā)展;原則
一、什么是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并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并非反義詞。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為關系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全局的一項根本任務。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fā)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huán)境的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的目的。
二、當前初中美術的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
(1)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認識不足
存在一部分學生,對于初中美術的學習缺乏一定的學習積極性,其對初中美術的學習認知不足。中國的家長在藝術和體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相對于其他文化課程的學習有著天然的“排斥”,那種“學好數(shù)理化,走到天下都不怕”的教育思維依然根深蒂固。很顯然,這樣的教育思維與當前素質教育的原則和理念是相違背的,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扼殺”了很多具有天賦的美術學生。
(2)教師的教學模式依然應試化
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不斷發(fā)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試教育的思維和模式依然成為了很多教師開展相關課程的重要過程。很多學校本身對于美術課程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見,甚至有的學校把美術課程的教育時間“主動”的讓給其他文化課程的老師。此外,在美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美術理論填鴨灌輸式式的教學過程依然存在。
(3)課程的開發(fā)和教材的拓展不夠
課程的開發(fā)和教材的延伸,是拓展和豐富學生對該課程學習視野和認知的過程。然而,很多學校對于美術課程的開發(fā)和教材的延伸工作相對不夠,甚至存在一部分教師的教案和課堂設計依然是沿用多年之前的“版本”,一塵不變的教學思維和僵化的教學模式制約了當前初中美術課程教與學成效的提高。
三、素質教育下初中美術教育的思考
(1)堅定學習信息,提高學習興趣
想要提高初中美術的教學成效,最重要的就是從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認識和興趣入手。教師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組織學生參觀一些美術的展覽和美術博物館,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的美術思維和認識,這是提高學生美術課程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思想是行為的源泉,只有從思想上落實好學生的學習認識和思維,才可能進一步的轉變學生的學習認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學習主動和積極性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素質教育不同于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更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切實的重視到這一點,在課程教與學過程中,實行“雙主”原則,即教師主導性、學生主體性的原則。雙主原則的實施,極大的轉變了過去課堂教育的“沉悶”氣氛,化被動為主動,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和學習的熱情。
(3)新媒體教學模式的應用
近年來,新媒體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每一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在美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的教學模式,把更多枯燥的美術理論教育變成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動畫、視頻等,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實踐證明,新媒體的教學模式能給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更能幫助學生從多維度、多層次、多方面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美術課程,而這一點與素質教育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的理念不謀而合。此外,新媒體與初中美術的融合,不僅僅教學模式與過程的轉變,更是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初中美術的教材,同時也有利于加強初中美術的課程開發(fā)工作。
(4)科學的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
過去,美術課程對于學生的考核和評價的體系相對較為缺失。很多學校的美術教師對于美術課程的考核,主觀性很大,不能全面充分的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缺乏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中簡單、粗狂的考核模式,以精細化的考核內(nèi)容推動初中美術課程考核與評價體系的完善。比如可以把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認識、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作品展示、同學互測、教師評價等形成一個科學的考核生態(tài)圈,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美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去。
四、結語
總之,全面的提高初中美術教與學的成效至關重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未來對于人才的考量更多的是綜合發(fā)展的新模式,而不是應試教育下一個個“標準件”式的學生。作為初中美術教師,應該從美術課程的重要和意義本身出發(fā),切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轉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維下的美術教育思維,培養(yǎng)更多具有美術天賦的學生,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和視野。
參考文獻:
[1]肖平.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初中美術情感教育欣賞課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2(02).
[2]胡大虎.駕馭美術素質教育的新航母——試論新教材與高中美術教育[J].藝術教育,2006(09).
[3]張磊.對計算機輔助數(shù)學體驗教學的探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06).
[4]葉經(jīng)文.本科院校師范類美術學人才培養(yǎng)方案改革與實踐——以衡陽師范學院為例[J].藝術探索,2009(01).
[5]邵亮.美術的未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新編美術概論》結束語[J].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11(04).
[6]陳亞楠,張建省.地方美術資源納入美術理論教學探討[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農(nóng)林教育版),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