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毒品治理的問題日益嚴峻,單純依靠傳統的禁毒和戒毒工作已經不能全面解決難題,而引入以人為本的禁毒社會工作正在成為新的發展趨勢。社會生態系統理論是社會工作的重要理論之一,本文在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分別從微觀、中觀、宏觀系統分析了戒毒人員回歸社會的困境,并提出了幫助戒毒人員發現自身優勢和提升抗逆力,增強家庭支持,協助戒毒人員再就業,構建有利于戒毒人員康復的社區環境的解決路徑。
關鍵詞 社會生態系統 戒毒人員 回歸社會
作者簡介:郭利蓮,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工作組織管理。
中圖分類號:C91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66
自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正式施行以來,我國禁毒工作體制由單一型的司法機關強制執行、進行勞教,向以強制隔離戒毒、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為主體的整體型禁毒體制轉變,如深圳、東莞以社會工作方式協助和輔導吸毒人員戒毒以及開展后續的戒毒幫教工作 。但是,各種統計研究表明,國家禁毒工作問題依然嚴峻。國家禁毒委發布的《2016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指出,截至2016年底,全國有250.5萬名吸毒人員,同比增長6.8%。新發現的44.5萬名吸毒人員中,35歲以下青年占在冊吸毒人員總數的59.3% 。
禁毒社會工作,是指社會工作者運用一定的禁毒知識和社會工作專業價值理念,在一定時期內,為服務對象提供心理輔導、行為修正、改善家庭關系及社會環境,提供就業信息、進行技能培訓等跟蹤幫教服務,協助他們生理脫毒、心理脫癮并提升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目前社會工作已經介入我國的戒毒康復領域,并在上海、深圳、廣州等地區進行初步探索和實踐。各地的禁毒社會工作者開始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的理論、方法和技巧為戒毒康復人員提供專業的社工戒毒服務。本文從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的視角,以及如何讓戒毒人員能真正回歸社會進行思考,目的是讓戒毒人員能為社會重新所用,能讓戒毒人員家庭回歸幸福。
一、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的禁毒社會工作
社會生態系統理論,是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論之一,它主要探究的是人類行為和社會環境的交互關系。這個理論把人與環境聯系起來思考,也就是把個人放到環境中看待。
在禁毒社會工作中,社會生態系統理論對于探究戒毒人員的行為及其產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禁毒社會工作者可不斷探索把社會生態系統理論運用到戒毒康復實踐當中,將戒毒人員放到環境中看待,著眼于戒毒人員和社會環境的相互影響,分析個體行為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幫助戒毒人員消除環境中阻礙他們成長、發展的消極因素。
在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的視角下,服務對象出現問題往往是由于服務對象本身的微觀系統內部的阻礙,或是與中觀、宏觀系統之間的消極互動。所以,禁毒社會工作的主要目標是要幫助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后,恢復與他們與環境系統間的平衡,并能形成良好、積極的互動。
二、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戒毒人員回歸社會的困境分析
(一)微觀系統中的困境分析
心理層面上的障礙,是影響戒毒人員回歸社會的重要原因。首先,他們對于回歸社會后的生活感到難以把握,難以明確人生方向,非常迷茫。其次,他們同樣是有感情的人,對吸毒曾帶給家人的物質上的損失和情感上的打擊,感到自責和愧疚,往往缺乏勇氣面對現實。而社會給他們貼上的不良標簽,即使在他們戒除毒癮之后依然存在,這使戒毒人員的自我認知也是十分消極和負面的,非常在意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盲目地自我否定,甚至忘記自己的優勢和能力。在缺少支持的情況下,戒毒人員開始新生活的信心逐漸降低,消極的心態嚴重。尤其是在找工作的過程當中,戒毒人員往往認定自己已經被社會上所有的人歧視,家人和朋友也不會重新接納自己,自己難以找到工作。戒毒人員的這種非理性的信念會加劇他們的焦慮不安和緊張情緒,導致他們不能客觀理性地面對自己目前的困難,往往走向絕望;重新絕望之時就可能是他們復吸之日。
(二)中觀系統中的困境分析
1.家庭支持的力量薄弱,家庭關系難以修復
即使戒毒人員從戒毒所出來回家,也往往會遭到家人的冷漠對待或拋棄不管。因為戒毒人員曾經給家人造成物質上巨大損失和精神上的嚴重傷害,吸毒者吸毒過程中,往往經歷過家人一次次規勸,仍不能改變之后,家人才會絕望離開,并與其斷絕來往和關系。只有通過離開的方式,家人認為才能保全自己。家人害怕因戒毒人員復吸而榨干家中財產,對其往往抱有不信任、懷疑、忐忑不安的態度。所以戒毒人員家庭關系的修復是很困難的。另外,由于戒毒人員進行了兩年的強制戒毒,戒毒人員長時間沒有回到家庭,與家庭隔絕,一方面對家人比較陌生,感情基礎薄弱,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另一方面也害怕家人不能重新接納自己。所以戒毒人員與家人關系破裂后的重新維系是十分困難的,沒能從家庭中獲得足夠的支持,再次破裂之時就可能是復吸之日。
2.用人單位不接納
戒毒人員能否回歸社會實現再就業,不僅影響著戒毒人員的生存和溫飽問題,更是重新獲得尊嚴和自信的重要問題,是影響戒毒人員能否最終戒毒成功的最重要一環。然而,即使在戒除毒癮后,目前大部分的用人單位在知道戒毒人員的吸毒史和過往經歷后,都會拒絕錄用;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勞動分工精細化,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用人單位對員工的職業素養、品行和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有吸毒過往的戒毒人員,因為其用人風險相對較大,用人單位常常不予接納。
(三)宏觀系統中的困境分析
社會對吸毒人員的歧視,是吸毒人員常常被社會貼上“無藥可救”、“爛仔”、“社會上的人渣”等不良標簽。很多人都對吸毒者抱有成見,由于吸毒引發的各種危害社會穩定的犯罪事實,更讓社區居民對吸毒者避而遠之,有很強的警惕和戒備的心理。上述負面標簽使吸毒人員自我效能感降低,難以找到歸屬感。所以,他們對社會也采取了排斥的心理,認為“我們跟你們不一樣,社會能接納我們嗎?我們只能活在社會的邊緣和角落,終日在社會上游蕩”。標簽化導致的后果,極有可能是“二次越軌”,也就是即便戒毒人員已經戒斷毒癮,也有可能因為被社會的歧視而自暴自棄,常面臨的是復吸的危險境遇。戒毒人員的社會支持嚴重缺乏,是成功再社會化和康復的重要阻礙。
三、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戒毒人員回歸社會的解決路徑
(一)微觀系統層面上,從優勢視角出發,幫助戒毒人員重拾信心
首先,社工不應以一個高高在上的姿態告訴戒毒人員“你是有問題的”,而是應該以一個朋友的形象來引導戒毒人員以辨證的角度,來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待生命中曾經讓自己痛苦的遭遇,在充分運用敘事治療、動機晤談、理性情緒治療等專業手法的基礎上,讓他們從逆境中吸取經驗,通過同理心等技巧,來緩解服務對象的心理壓力,向他們傳遞正向的觀念和重新面對社會的勇氣。
其次,社工應該從多個維度評估戒毒人員的優勢和抗逆力。第一,社工要善于挖掘戒毒人員的人格優勢,例如幽默感、活力、同情心等。第二,社工也要善于發現戒毒人員擁有的技能和特長,在吸毒之前他們當中很多人其實都有自己的工作,擁有一技之長。例如口才好、動手能力強、精通電子產品等。社工可以起橋梁作用,幫助他們聯系與特長相關的兼職工作,社區公益活動和志愿者活動等,或邀請他們一同參加體育運動,介紹健康書籍,分散其注意力,通過多途徑充實戒毒人員的生活。第三,社工可以著眼于戒毒人員某個方面的優勢開展情緒的疏導,并尋找機會幫助他們發揮長處,例如有些戒毒人員家里有年幼的兒女,社工可以從親情以及家庭責任的角度出發,不斷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承擔家庭責任,來建立起心靈上的寄托和希望。
(二)中觀系統層面上,增強家庭支持,協助戒毒人員再就業
從家庭角度講,社工應該深入了解戒毒人員的家庭情況,將阻力減小,將資源放大。此時,社工應該以第三方進行介入,價值中立,充當“調和劑”、“潤滑油”的角色。一方面,社工要引導家庭成員客觀看待家庭現狀,運用結構式家庭治療、聯合家庭治療等方法,來化解戒毒人員家庭中深層次矛盾,與家庭成員溝通,讓他們重新認識戒毒人員的吸毒經歷也與家庭最初的責任不到位有關,不能僅僅埋怨和冷落。另一方面,社工可以引導家庭成員陪伴戒毒人員按時進行尿檢、簽訂社區康復協議,也可以邀請有妻子和兒女的戒毒人員參與親子活動,通過一起完成任務的方式增進戒毒人員與家人之間的感情互動。鼓勵戒毒人員敞開心扉,積極和家人談心,并以實際行動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修復家庭關系。
從再就業角度講,社工作為資源鏈接者和整合者,一方面,可以協調街道勞動部門和安置企業的資源,為戒毒人員再就業提供機會和平臺。對生活特別困難且未能及時就業的戒毒人員家庭,社工可以尋求政策支持,例如幫助其申請低保。同時,社工可以幫助搜集合適就業信息、鏈接免費的就業技能培訓,關鍵是引導戒毒人員提高自主解決問題和就業謀生的能力。重新找工作可能會遭到用人單位的排斥,產生挫敗感。社工根據戒毒人員具體特點為他提供形象管理、模擬面試、禮儀指導等。針對戒毒人員害怕應聘時談及自己的吸毒經歷而被排斥的情況,社工可以協助其提前想好應對辦法,以消除焦慮和緊張。
從國家角度講,政府應該針對戒毒人員回歸社會、自主創業出臺優惠政策,如簡化辦證程序,也可以嘗試戒毒人員再就業的合作試點工作,對于吸納戒毒人員的用人單位,給予一定獎勵和減免政策的扶持。例如,佛山市三水康復苑就在這方面探索出了新經驗,是廣東省禁毒委的試點單位,是由政府開辦、司法行政部門承辦的社會公益性機構,為戒毒人員回歸適應社會,康復身心,自立謀生提供了一個“中轉站”,很值得學習借鑒。
(三)宏觀系統層面上,構建有利于戒毒人員康復的社區環境
親疏遠近的社會關系,構成了中國傳統社會結構,這是費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也就是說,社會關系就像水面上的漣漪一樣,一圈圈地按照自己的距離遠近來劃分親疏。對戒毒人員的幫扶,也要利用廣泛的社會支持網絡,強化戒毒人員的外在支援系統。
一方面,社工要充當宣傳者的角色,讓社區居民對戒毒人員有客觀的認識,了解他們來之不易的改變,渴望被接納又被排斥的痛苦,明白他們如果不能被社會接納,只會再一次將戒毒人員推向復吸之路,給社會造成的危害更大。排除社區環境障礙,戒毒人員才不會回到從前的吸毒圈里,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上來。另一方面,社工可以與居委會協商,安排戒毒人員參與社區活動,讓戒毒人員展示特長能力,增強社會參與意識,與社區居民互動交流,增強自我價值感,逐漸恢復社會功能。
四、結語
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戒毒人員回歸社會的關注點,不應該局限于戒毒人員本身,而應把焦點集中在戒毒人員的個人行為與周圍生活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聯系上。戒毒人員回歸社會,面臨多重困境,社會工作者應該在尊重、平等、接納、同理心等社會工作價值觀念的指導下,從微觀、中觀、宏觀系統三個層次介入,幫助戒毒人員克服心理障礙,重新就業,恢復家庭和社會功能,重建社會關系網絡,從而提升再社會化能力,順利回歸社會。
注釋:
香港社會服務發展研究中心.禁毒社會工作實務手冊.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3.20.
中國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2016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2016.
張明、朱曉峰.社區戒毒與社會支持.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