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老齡化速度的不斷加劇,引發的社會問題漸趨多樣化和復雜化,在這些問題中,比較突出的是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問題,需要引起社會各階層的廣泛關注。獨生子女家庭規模龐大,獨生子女面臨巨大的贍養壓力,而其父母同樣面臨生活缺少照顧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轉變思想,樹立新型的贍養觀念,并借助有利的社會政策,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 獨生子女 家庭 養老問題 人口 老齡化
作者簡介:張曉艷,黑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保障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69
20世紀70年代末計劃生育政策寫入了我國憲法,短短幾年后的1980年我國計劃生育政策開始提倡一對夫婦只能生育一個孩子,此后的30多年里獨生子女家庭逐步改變了我國傳統的家庭結構,使得家庭結構日益趨于核心化和小型化。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家庭規模照比從前大大縮小,二人家庭和三人家庭是主體,當前戶均人數僅為3.1人①。嚴重的人口老齡化與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家庭等交織在一起,使養老問題即特殊又復雜,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問題,需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本文將通過分析獨生子女家庭的現狀及養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解決辦法。
一、目前我國獨生子女家庭現狀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表明,我國獨生子女家庭為12004萬戶②,截止到全面二孩政策的出臺,這一數字不斷上升,獨生子女的規模繼續擴大,這使得“四二一”家庭成為典型的家庭結構,甚至使“八二一”的家庭越來越多,如此大規模的獨生子女家庭,不僅使我國的人口結構趨于畸形,更使得養老問題面臨嚴峻的挑戰。
特別是獨生子女父母及獨生子女本身的養老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第一批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步入晚年,在少子甚至無子的情況下,如何養老是迫切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足以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二、獨生子女家庭養老面臨的問題
家庭養老是我國長期以來主要的養老模式,而獨生子女家庭由于只有一個孩子,無論是經濟來源、生活照料、親子交往還是精神慰藉,子女為父母提供的現實保障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獨生子女家庭采取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是不現實的;另外,獨生子女的唯一性不僅使父母更早的步入空巢階段,而且要經歷更長的空巢期。以上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獨生子女父母因不能及時得到照顧而出現身體健康、人身安全等問題,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危及生命。
獨生子女家庭中的子女,工作壓力大、事務繁忙、加之教育子女負擔過重,往往在照顧老人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對自己的父母步入老年,他們將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心理壓力和體力壓力。在此情況下,把養老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唯一的子女身上,這不僅降低了老年生活的質量,也增加了養老過程的風險性。
另外,獨生子女家庭結構更加脆弱,風險性更大,由于家庭成員少,家庭中的任一成員患病或者不幸死亡,都將引發家庭危機,并使家庭成員遭受嚴重的心理創傷。例如,某省獨生子汪陳就是典型的例子,9月份,汪陳的爺爺爬樓時摔倒,髖骨骨折,在其爺爺住院期間,他的媽媽又查出腦部有腫瘤,照顧和護理病人的重擔無疑全部落在獨生子汪陳身上。據汪陳描述,他跑完骨科病房跑腫瘤病房,恨不得自己能有分身之術, 汪陳苦笑道:“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希望當年我爸媽能多生一個,至少可以幫我分擔一些吧?!雹弁惖母锌莱隽水敶毶优男穆?,同樣也暴露出獨生子女家庭養老的高風險性。
三、獨生子女家庭養老的建議
鑒于當代獨生子女家庭養老的現實需求及困境,參考專家學者提出的一些觀點,在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從被動應付到積極應對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問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明確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面對我國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并且考慮到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殊性,即20世紀50年代初的人口爆炸式增長與70年代末獨生子女政策的后果同時發生。我們更加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法規,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這就更需要我們調整思路,變被動應付為主動應對,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問題,我們更應該主動去解決。積極應對更要求我們要特別注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中的老人,由于子女的唯一性,我們應該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幫助他們自主自立,在生活上照顧好自己,在心理上減少對子女的依賴,積極、主動的面對晚年生活,力所能及的為子女減輕負擔,為社會做出貢獻。
(二)要轉變父母和子女的養老觀念
當代獨生子女家庭養老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傳統的家庭養老已經不再是合適的養老模式。在這樣的情況下,獨生子女的父母就要轉變觀念,減少對子女贍養的依靠與期望。當然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在提倡尊老、愛老的同時,還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對獨生子女父母進行教育,逐漸轉變他們的養老觀念,讓他們能夠順利的從“依賴養老”轉變為“獨立養老”,去老年公寓、敬老院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有些老人把這看成是子女的不孝,這是錯誤的觀念,需要改變。
而獨生子女本身面對各種壓力,有很多事情是無能為力的,所以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理解的同時,自己的觀念也要轉變,一般情況下,子女也不愿把老人送進養老院,認為這是不孝的舉措,但換個角度與其自己鞭長莫及,還不如把老人送到養老機構,讓養老機構幫助自己照顧父母,讓父母得到更多的關愛。所以轉變養老觀念,解決老少兩代人的心理障礙是非常重要的。
(三)不斷完善養老政策,建立獨生子女家庭特殊的救助制度
獨生子女的父母當年積極響應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不僅緩解了當時人口增長過快的壓力,還為建設小康社會做出了貢獻,可謂是為國家建設犧牲了個人利益,如今到了老年階段,國家和政府應重視他們當初的貢獻,在制定政策和制度方面,應向獨生子女家庭傾斜,可以給獨生子女家庭養老方面更多的優惠政策。
近幾年里,很多專家學者建議提高獨生子女費。獨生子女保健費這一獎勵政策自1982年起實行以來,很多地區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和上世紀80年代初相比,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上漲幅度很大,而獨生子女費的提高卻沒有跟上工資水平的上漲,并遠遠滯后,如今面對獨生子女家庭養老的壓力,提高獨生子女費,并延長發放時間,也算是給獨生子女父母一個交代。
另外,政府應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及企業實施獨生子女照料父母帶薪休假制度,并給予交通補貼,國家則給予這些單位一定的優惠政策④;采取政府投入、社會捐贈等形式建立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專項基金,當獨生子女家庭出現意外風險時,給予及時救助,幫助他們度過危機,從而使他們的老年生活過的更好,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四)家庭養老向居家養老轉變
由于獨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家庭養老功能必將弱化,所以應鼓勵老人居家養老,因為居家養老服務可以滿足老年人的安全感、親情感、歸屬感等情感需要,同時也符合我國傳統“孝”文化,比較適合獨生子女家庭父母的養老,也符合我國當前人口老齡化的現狀。但居家養老還需要多方面的創新,比如為了滿足獨生子女家庭少子的需要,應積極發展對孤寡老人的上門服務及24小時的照料服務;在醫療服務方面要強化社區衛生保健,并大力發展社區醫院。另外,鼓勵已成年獨生子女與父母一起參與各種公共文化活動,一起休假旅行等,盡可能采取多種措施來充實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特別關照獨居老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流動性越來越強,大部分獨生子女外出求學、就業,使得獨居老人逐漸增多,鑒于此,基層政府及所屬的街道、社區等機構,應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來照顧這些老人,盡力避免獨居老人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發生悲劇事件,同時也能減少獨生子女的后顧之憂。
(五)國外借鑒
美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在養老服務方面不但有非常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管理體制,而且有比較先進、新穎的養老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特別是面臨當今加劇的老齡化形勢和嚴重的獨生子女家庭養老的困難,我們更應該多方取經,探索獨生子女父母養老新的模式,以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
美國的以房養老是比較成熟的一種養老方式。其主要的做法是符合條件的老人將房子抵押給專門的倒按揭公司和銀行,銀行根據房屋價值和老年人的壽命預期每月定期向老人發放生活費或者簽訂抵押貸款合同,老人可以一次性拿到一筆數額較大的資金,用于晚年更好的生活。雖然以房養老在我國屬于新生事物,還未全面實施就遭到冷遇。著名社會保障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我國以房養老的最大障礙在于傳統文化和思想觀念,雖然目前屬于小眾產品,但它有兩個潛在的市場優勢:一個是空巢家庭群體,這部分群體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子女不在身邊,或出國定居,或成家立業、小有成就,無需父母這筆房產;另一個是失獨家庭。但不管怎么樣,以房養老都值得信賴,并且對于獨生子女家庭確實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養老模式,它不僅為獨生子女父母創造了老年收入,而且有利于剛好的安度晚年。
日本社區養老模式值得借鑒。日本的養老服務主推“小規模多機能的社區養老”,并且建立了很多小規模的社區養老院。它們提供的服務可以是24小時的入住照顧,也可以是白天的日托服務或居家上門服務。這種小規模的社區養老模式也比較適合我國的獨生子女家庭,它強調老人及家屬與社區的互動,這不僅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生活,避免孤單,而且降低了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發生意外的風險。另外,它的規模在20-30張床位,相對比較安靜,適合老年人靜養,子女也比較放心。
英國政府推動“虛擬伴侶”幫助居家養老?!疤摂M伴侶”是一個擬人化的智能電腦,其目標是通過電腦來幫助老年人獨立地居家養老?!疤摂M伴侶”可以與老年人進行交流,并時時監控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并在老年人和其家人、朋友間建立聯系。“虛擬伴侶”可以代替子女來照顧老人,這值得我們應用到獨生子女家庭。智能居家養老是其他養老模式的補充和完善,不僅能緩解我國家庭養老的壓力,也符合中國傳統的“孝”文化。
四、結論
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問題不僅關乎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而且還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值得社會各界關注。我們要根據國情和現狀積極應對,這也需要獨生子女及獨生子女父母共同努力來克服當下和未來的養老困難。相信在積極的社會政策引導下,并借鑒國外的經驗,我們一定能很好的緩解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壓力,最終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目標。
注釋:
①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官網.網址http://www.stats.gov.cn.
③太原新聞網.網址http://www.tynews.com.cn.
④王淑霞.關于重視和解決獨生子女父母養老問題的建議.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提案.
參考文獻:
[1]尤元文.老齡問題與養老工作資料選編第三輯.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
[2]王建飛.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服務現狀.南京大學.2013.
[3]王燕楠.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問題淺析.人口與經濟.2009.
[4]衣艷芳、孟慶民.我國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問題探討.長白學刊.2012.
[5]王吉飛.關于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問題的思考.法制博覽.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