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我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進程中,農村、鄉鎮中剩余勞動力不斷向城市移動。進城務工人員作為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其管理與民生以及城鄉關系息息相關,同時也影響著我國城現代化和城市化的轉型。其中,對于初入城市的新生進城務工人員的管理尤為重要,他們剛從農村進入城市,對城市生活尚未完全熟悉和適應,也沒有穩定的合適的住處和工作,屬于無組織管理和幫助的動蕩時期。但是由于進城務工人員管理思想落后體制僵化以及進城務工人員數量大、流動性強等客觀原因,進城務工人員的管理仍存在進城務工人員無法融入城市、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問題。為此本文提出以社區化管理的方式來管理以初入城市的新生進城務工人員群體為代表的進城務工人員,完善現有進城務工人員管理體制,促進進城務工人員有效融入城市,提高城市化的水平和質量。
關鍵詞 進城 務工人員 管理
作者簡介:班立華,湘潭大學。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81
一、選題的背景
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是指90后一代的活動在城市與鄉村之間的較為特殊的人群,他們一般生長在農村,早早進入社會,在城市與農村之間流動。現階段,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已經成為中國生產制造業一線工人的主要勞動力來源,并且不斷地有新生勞動力從農村進入城市,大量地流動在我國生產制造業等第二產業的生產線上。中國第二產業突出、產業發展不均衡、區域發展差異大等特征,讓這一批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與傳統進城務工人員的屬性特征和從事勞動種類大不相同,他們們本身有著較為明顯的90后一代的特質,現實條件所迫,他們大多數只能生活在城市與鄉村的邊界,內心有著深深對城市生活的向往和羨慕。但是,他們受自身文化素質與意識形態觀念等影響,使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主流意識矛盾加劇。進城務工人員的存在與發展及其管理,本身就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城市化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進城務工人員管理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難題,針對其中的新力量,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的管理更是不僅會影響到當地的社會治安與穩定,而且會深刻地影響到進城務工人員這一日漸龐大的群體自身的生活與保障。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促進其合理融入城市,加強城市管理系統化建設,提高城市化水平具有非常大的研究價值。
二、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社區化管理的含義及意義
(一)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的含義
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是指90后一代的活動在城市與鄉村之間的較為特殊的人群,他們一般生長在農村,早早進入社會,在城市與農村之間流動。這部分人群大多未婚,基本上很少有從事農業勞動的經歷,大多是從學校畢業后就直接外出打工,學歷一般較低,外出為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更好的發展。2010年1月31日,國務院發布的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問題,讓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市民化。
(二)進城務工人員社區化管理的含義
進城務工人員社區化管理是指以一種新的形式對進城務工人員進行管理,即以社區作為生活單位和管理手段,建設進城務工人員社區,以進城務工人員居民自治為主,政府宏觀管理為輔。在城市規劃中,將現存的“城中村”進行改造,或通過多種渠道如與用人單位合作等,加以一定的政府財政支持,建設規劃一批保障樓房,成立社區,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較為便利的房屋租賃或買賣,并以社區居委會的形式進行管理,為進城務工人員社會福利、基本保障、技能提升等提供服務。
(三)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社區化管理的必要性
1.產業升級和城市化發展的需要
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與初代進城務工人員相比,有許多新的特點,像接受能力、信息技術等學習能力強等,只有充分發揮好這些這些特點,加以有針對地培訓,將特長轉化為優勢,才有可能進一步地挖掘潛力,從普通的體力勞動者轉化為目前需求緊張的技術勞動者。但進城務工人員自身技能培訓一直面臨無條件、無信息、無經費、無路徑的“四無”境地,因此需要宏觀調控將散落的進城務工人員集結在一起,建立一個平臺,對內管理,對外互動,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一個信息、管理的平臺,既可以保障其權益提供幫助,又作為一個中介將進城務工人員與企業等有效聯系起來。
除此之外,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作為新城市建設的勞動力大軍,能否對其進行有效管理,能否對其權益進行有效保障,深切影響著進城務工人員對城市的歸屬感和積極性。新時代進城務工人員對城市有著較為深刻的依戀和向往,一直以來無法融入城市的隔離感更加突出,加上經濟、文化等外在原因,在不少地方造成了城市管理的動亂,建立進城務工人員社區,在社會轉型的新時期,給分散的進城務工人員一個關注其自身利益和發展的家,城市管理體系完善的需求,也是城市化進一步發展的需求。
2.進城務工人員自身觀念變化的需要
進城務工的進城務工人員基本上是中青年,而主要又以青年為多數。王春光把初次外出產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進城務工人員稱為第一代,把初次外出產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進城務工人員稱為新生代。這兩代進城務工人員相比,在許多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一是從他們繼承打工的動機看,第一代絕大多數是為了賺錢補貼家用,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則是“不喜歡務農”“羨慕城市生活”等并存。二是新生代農民比第一代進城務工人員的文化素質有了一定的提高。三是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大多是從校門直接走上外出務工經商的征途,沒有齊農的艱辛經歷,有些人甚至不會干農活。更重要的是兩代進城務工人員生活經歷的差別造成的他們觀念差異。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與第一代進城務工人員相比,他們對自身的農民身份、對農村家鄉的認同感正逐漸減弱,而希望獲得城市的認同、融入城市生活的愿望則十分強烈。因此,城市政府對進城務工人員的管理必須適應這些變化。
三、開展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社區化管理的方案
1.完善居委會管理體制,聯系農村村委會管理模式,加強對進城務工人員的管理。實行“政府指派,居委自治”的模式,地方政府可派相關管理人員或以政府定期檢查居委會的管理模式,在其之下形成居委會管理的體系以及常長型進城務工人員為主,選舉管理人員形成管理層。進一步完善社區民主選舉制度,探索進城務工人員參與社區選舉的新途徑,在本社區有合法固定住所、居住滿一年以上、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選民資格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由本人提出申請,經社區選舉委員會同意,可以參加本社區居民委員會的選舉。充分發揮進城務工人員的本身特長,讓進城務工人員對社區產生歸屬感和社區發展的責任感。
2.加強社會公共設施的提供,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生活質量。通過提供社區書屋、社區職業培訓等,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學習資源,從而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工作技能,豐富進城務工人員的精神生活,提高他們的自律精神,為其個人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大力發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生活。通過宣傳欄、公開欄、普法教育、科普教育活動、文明家庭創建等有效載體,引導進城務工人員遵紀守法、愛護公共環境、講究文明禮貌,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通過不同社區之間的聯系和組織的活動,讓進城務工人員與城市居民之間的關系逐漸融合融洽,幫助進城務工人員更好的融入城市。
3.提供法律援助擺點,為居委會常設法律知識人員,或與相關法法律機構建立聯系,在進城務工人員自身權益的維護,如勞工合同、法律賠償等方面提供法律知識的援助,讓進城務工人員有法可尋、有法可詢、有法可依。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糾紛麻煩,切實的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
4.加強對進城務工人員人身的管理,嚴格按照實名制原則,記錄和追蹤進城務工人員的行跡,將其戶口所在地、工作企業等詳細信息記錄在檔,采用電子檔案信息的模式定時更新。并與工作單位如建筑企業等建立合作和聯系,可在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合適自己的工作、滿足企業需求的同時也對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合法勞動權益、改善進城務工人員工作環境產生有利影響。落實政策扎實做好進城務工人員社區就業服務工作。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幫助進城務工人員化解勞動矛盾、勞動糾紛,切實維護好進城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
5.建立并完善社區信息平臺,以社區為平臺,建立企業與進城務工人員之間的溝通橋梁。在社區建立前期,引進相應信息人才,初步建立社區信息平臺,即,將進城務工人員信息與企業信息、用人信息等進行綜合,并培訓一定數量的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在自身技能的基礎上,在社區進行信息平臺維護。進城務工人員以會員制進行注冊,根據技能等標準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聯系相關企業,定期發布招聘信息以及用人需求,企業可根據官網發布的進城務工人員信息自行進行選擇招聘,或進城務工人員根據需求進行網上簡歷投遞,達到雙向的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除此之外,社區可聯系相關合作企業,以協議合同等形式組織培訓,并通過平臺發布培訓方向要求條件等,進城務工人員可根據自身需求和條件進行報名。在基礎信息平臺的基礎上逐步進行完善,可增加政策、社會、就業、法律等相關信息,進城務工人員尤其是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提供更全面的精神文化服務。
四、結論
自從進入現代化城市化的新時代,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日漸成為經濟建設和城市建設中的作用突出的大軍,數量龐大、其自身的某些特性以及現有管理體制中的弊端,導致進城務工人員管理等問題突出。在城市化進一步發展、產業升級、社會轉型的關鍵階段,以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為主人公之一的城鄉一體化,需要過渡,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方式,緩解轉型過程中的利益矛盾,以及更好的為制度體制進一步完善做基礎。采取用社區化管理的方式對進城務工人員進行管理,運用新興的信息平臺技術,并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發揮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的自身特點與優勢,發揮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僅有利于對進城務工人員的流動等進行有效的記錄,有利于政府對進城務工人員的管理,而且對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等作出有效的保障,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有效的援助,從而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生活質量、社會保障,以及促進其有效地融入城市,提高城市化的質量和水平。相信在進城務工人員社區化管理的不斷發展中,其正面效應一定能很好的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鄧偉秀.城市政府的農民工管理亟待變革.農村經濟.2005.
[2]朱英濤.農民工管理現狀及其創新研究.山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09.
[3]沈立人.中國弱勢群體.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5.
[4]汝信,等.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5]余紅、丁騁騁.中國農民工考察.昆侖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