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路路
[提要] 我國跨境電商貿易飛速發展,從而增加了國門生物安全問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同時,貨不對版、售后缺失、維權不暢、信用評價缺位等問題屢有曝光,尤其是跨境電商進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較為突出。為此,檢驗檢疫機構應貫徹落實國務院、質檢總局要求,構建進口跨境電商“信用管理+風險監測”監管機制,強化跨境電商企業質量主體責任,推進信用管理,開展風險監測,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順應跨境電商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進口跨境電商;“信用管理+風險監測”監管機制;思考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F745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6月20日
我國跨境電商貿易以其如火如荼的速度飛速發展,2016年,交易規模已達6.3萬億元,同比增長23.5%,其中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1.2萬億元,同比增長32%,跨境電商平臺企業超過5,000家。
進口交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增加了國門生物安全問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動物傳染病、寄生蟲病和植物危害性病、蟲、雜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傳入傳出機率增加,外來物種入侵的風險增大。同時,貨不對版、售后缺失、維權不暢、信用評價缺位等問題屢有曝光,尤其是跨境電商進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較為突出。據統計,2016年,全國檢驗檢疫機構共監控進口跨境電商產品樣本51,959批,共監測到不合格跨境電商產品2,260批,不合格率4.3%,另外還查貨檢疫不合格1,473批,相當部分不合格商品被銷毀、退運、強制“下架”。
因此,檢驗檢疫機構應貫徹落實國務院、質檢總局要求,構建進口跨境電商“信用管理+風險監測”監管機制,強化跨境電商企業質量主體責任,推進信用管理,開展風險監測,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順應跨境電商健康快速發展。
一、構建“信用管理+風險監測”監管機制應關注四點內容
首先,應樹立創新理念。就是應以國務院《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為指南,開展進口跨境電商質量安全監管機制研究,解決現有監管體系與當前跨境電商發展不相適應問題,對現有的監管體系、監管方式、方法進行創新,做出調整。
其次,要抓住兩個核心。應以質檢總局《質檢總局關于進一步發揮檢驗檢疫職能作用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文件為指導,抓住信用管理和風險監測兩個核心,在信用管理、風險監測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制定辦法,堅持先行先試、改革創新。
再次,應聚焦地方政府需求。要以加強供給側改革、提升質量供給水平、有效利用倒逼機制、促進國內企業提升產品質量為關注焦點。還應滿足貿易便利化需求,做到既方便進出,又有效監管,促進地方貿易新業態發展,促進地方開放型經濟平穩增長。
最后,還應關注商務部最新要求。2017年3月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過渡期后監管總體安排明確:為促進進境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平穩健康發展,經國務院批準,現階段,保持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模式總體穩定,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暫按個人物品監管。在此基礎上,通過強化電商企業主體責任等,進一步優化完善監管措施,做好質量安全風險防控,建立風險應急處理機制,對出現較大質量安全風險的進口商品,進一步采取措施嚴格監管。
二、如何構建“信用管理+風險監測”二維監管
(一)信用管理。信用管理作為國際慣例,早已成為多數國家政府部門的主流監管方式,開展跨境電商企業信用管理是檢驗檢疫部門轉變職能、有效監管、促進貿易便利化的必然選擇。
首先,要制定跨境電商企業信用管理辦法,明確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級評定、動態調整以及失信行為處置方法,根據信用管理辦法對備案的跨境電商企業進行信用等級評定。
其次,要把企業信用等級維護到檢驗檢疫跨境電商監管系統,在“單一窗口”公示企業信用等級。同時,做好企業信用等級的動態調整工作,在一定周期內,未發生失信行為的企業可上調企業信用等級;當失信行為達到降級的企業,則即時降低企業信用等級。
最后,要將企業信用等級與監測規則相關聯,信用等級高的企業減少監測頻次,讓誠信企業充分享受通關便利化措施。信用等級低的企業適當增加監測頻次,充分體現“守信便利,失信懲戒”的信用管理原則。
(二)風險監測。風險監測,是指通過動態收集和分析風險信息,發現區域性、行業性和系統性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制定風險防范和應對措施,防止風險再發生或風險蔓延。因此,應結合法檢目錄外監督抽查、專項抽查等方式開展進口跨境電商商品風險監測活動,收集檢測不合格、退貨、投訴以及國內外質量安全風險預警等信息,風險監測結果作為跨境電商商品風險等級調整的輸入。
要制定進口跨境電商商品風險評定原則,根據商品特性、質量數據(以往不合格情況、貨物下架、退貨和投訴情況,國內外質量安全風險預警等)、商品用途等進行風險分級,風險等級分為高風險、中風險和低風險三級。
將商品風險等級維護到跨境電商檢驗檢疫信息化系統的風險布控模塊,風險等級作為開展監測的主要依據之一,風險等級高的,增加監測頻次,反之則減少監測頻次。
(三)“信用管理+風險監測”二維監管機制。“信用管理+風險監測”二維監管機制是信用管理和風險監測的二維組合,就是要分別根據跨境電商企業信用等級、商品風險等級,針對不同跨境電商類型如進口B2B、B2B2C、B2C,制定“信用管理+風險監測”二維監測規則,并按照該監測規則實施跨境電商檢驗檢疫監管。該監測規則是“信用管理+風險監測”二維監管機制的核心內容,不同信用等級企業進口不同風險等級的跨境電商商品都有相對應的監測規則,簡單明了,可操作性強。
三、“信用管理+風險監測”二維監管機制實踐
(一)充分調研,吸取經驗。2016年1月12日國務院批復蘇州、天津等12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蘇州檢驗檢疫局調研多地檢驗檢疫部門支持和促進跨境電商發展舉措、檢驗檢疫監管措施、信息化系統建設情況,特別是調研后學習借鑒了兄弟單位跨境電商信用管理、風險監管舉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二)制訂方案,完善機制。2016年4月,蘇州檢驗檢疫局出臺了推進蘇州跨境電商綜試區實施方案,制訂了進口檢驗檢疫監管工作規范、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監管工作方案,建立并完善跨境電商信用管理、風險監測機制,按有效監管與促進便利化相結合的原則,在監管模式、政策支持、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堅持開拓創新、大膽實踐,持續改進,逐步完善。
(三)制定規則,細化操作。2016年5月,蘇州檢驗檢疫局進一步細化了操作要求,明確了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級評定、動態調整、失信行為處置方法。制定了跨境電商商品風險評定規則,根據風險評定原則,確定了商品風險等級。制定“信用管理+風險監測”二維監測規則,開展風險監測和布控。同時,對跨境電商檢驗檢疫監管系統進行優化和升級,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信用管理+風險監測”二維監管。
(四)機制試行,成效初顯。蘇州跨境電商綜試區“單一窗口”上線后,蘇州檢驗檢疫局完成了企業信用等級評定、商品風險等級評定等工作,試行了“信用管理+風險監測”二維監管機制,逐步形成了“風險監測、網上抽查、源頭追溯、屬地查處、誠信管理”的跨境電商二維監管體系。二維監管機制試行期間,蘇州檢驗檢疫局開展了進出口跨境電商商品風險監測一次,根據風險監測情況,約談一家出口電商企業、一家進口電商企業,暫停一種進口商品備案;對電商企業信用等級動態調整一次,誠實守信理念得到大力倡導。試行階段,蘇州檢驗檢疫局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取得了試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