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輝 肖揚 薛恒
摘 要 隨著共享單車在我國各大城市的快速發展,各個單車平臺收取的押金形成了巨額資金池。對于單車平臺是否有權使用押金以及押金的盈利模式現階段在法律上還處于空白狀態,也沒有相應的監管措施,具有很大的風險。文章以共享單車押金的法律性質為切入點,明確共享單車押金的擔保物權性質。進而分析押金的所有權歸屬問題以及在缺乏法律規制和監管空白狀態下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問題,最后提出防范共享單車押金的法律風險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共享單車 押金性質 法律風險
作者簡介:劉靜輝、肖揚、薛恒,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律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409
一、共享單車押金的法律性質分析
(一)關于一般租賃押金的法律性質爭論
對于民法一般意義上的租賃押金性質而言,目前學術界主要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首先,有些學者認為押金關系本質上體現的是一種物權關系,即押金屬于擔保物權的范疇,具備從屬性和物上代位性等特征。具體而言,有觀點認為押金是一種債權權利質權,押金的轉移占有方式更加符合質押的特征,而非抵押。當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押金之后,支付的貨幣不再是有體物,押金的所有權隨占有轉移給出租人,承租人對出租人享有要求支付相當于押金金額的貨幣的債權。而押金制度正是以這種債權權利設定質押,故而押金是一種債權權利質押。
其次,有些學者認為押金關系本質上體現的是一種債權關系。具體而言,有觀點認為押金屬于一種附條件的債權,當承租人將押金交付出租人之后,承租人便對出租人享有押金上的返還請求權,但是承租人請求返還押金是附有條件的,只能在租賃關系解除后才能向出租人主張返還,體現為一種債權性質。
(二)共享單車押金的法律性質
筆者贊同押金屬于擔保物權的觀點,而且共享單車押金也應該屬于擔保物權,是更加接近質押擔保的一種非典型擔保物權。因為不管是一般意義上的租賃押金或者是共享單車的押金,都具備物權關系上的兩點特性:
1.出租人對押金享有直接支配的權利和利益獲取權利
當承租人不履行諸如定期交付租金的合同義務時,出租人就有權按照合同的約定直接以押金抵償承租人應付的債務,換言之出租人有著直接支配押金的權利。需明確,出租人直接支配押金的權利與債權意義上的給付請求權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眾所周知,在債權債務關系中,當債務人拒絕履行其應負的義務時,債權人的給付請求權無法直接向債務人行使,需要借助司法途徑進行解決。而出租人在行使了直接支配權之后,可以在此基礎上以押金本身蘊含的貨幣價值享有相應的利益。可見,押金的這一特性反映出鮮明的擔保物權特點。
對于共享單車的押金,是否具備上述特征,答案是肯定的。以摩拜單車為例,摩拜單車將押金定義為“用戶在注冊摩拜賬戶后為使用單車服務所繳納的一筆可退還的保證金,其目的在于激勵用戶合法、規范及文明地使用摩拜單車” 。根據定義可反推知,當用戶存在違法違規使用單車時,不排除單車平臺有權直接以押金抵扣其所可能遭受的損失。
2.押金具有物上代位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以下簡稱《物權法》)第174條的規定,可知押金作為擔保物可以優先抵扣承租人所拖欠的債務,具有優先清償的效力。當承租人負有多個到期債務,而且其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到期債務之時,在沒有擔保物權的情況下,按照債權平等原則,各個債權人享有的債權對債務人產生平等的效力,即此時債權人只能按比例得到清償。但是倘若在債權上設定了擔保物權,則該項債權可以優先獲得清償,這就是得益于物權的優先效力。相比債權而言,物權的優先效力具備普適性,是物權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所以,押金之所以能保證出租人可以優先獲得一定的清償,正是押金的擔保物權性質決定的。
對于共享單車的押金雖然可以隨時隨地自由退還,甚至部分單車平臺如ofo可以實現押金秒退,但是不可因此否認共享單車的押金同樣具有物上代為性。在用戶存在故意損害單車情況下,單車平臺有權向用戶主張損害賠償,此時對于用戶賬戶里的押金,單車平臺有權以此主張優先受償。共享單車的押金作為一種保證金,其具備擔保物權的特性。
二、共享單車押金所有權歸屬及使用權問題分析
(一)共享單車押金所有權歸屬
關于貨幣的歸屬原則,目前學界普遍認可的原則是“占有即所有”,即貨幣的所有權會隨占有轉移而隨之轉移。學者們的主要觀點如下:首先,貨幣是種類物,一種特殊的動產,在流通的過程中可以用等值的貨幣予以替代。其次,貨幣的價值抽象于其物質形態,但又通過物質形態表現出來。貨幣的物質形態是一張特殊加工制作的紙或者對于電子貨幣來說就是一個數字,其本身并不具有價值,之所以能夠充當一般等價物與其他物品進行交換,得益于國家賦予其信用。因此,占有了貨幣的物質形態,即占有了貨幣的價值。最后,流通功能是貨幣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如果貨幣占有和所有可以相分離,否認“占有即所有”原則,則在民商事交易中一方當事人在收取貨幣時首先需要對占有人是否是貨幣所有權人進行核實,如此貨幣的流通功能將大打折扣,失去了貨幣存在的價值。
那么,對于共享單車押金而言,共享單車平臺是否因“占有即所有”原則而對押金擁有所有權?筆者認為,共享單車平臺不能因占有押金而取得押金的所有權權。理由在于:首先,從共享單車押金的法律性質的角度,其是質押擔保的一種特殊形式,具有物權屬性。其次,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5條規定,押金在以特戶、封金、保證金等形式特定化后可以成為質押標的,即此時押金被“特定化”,與一般意義上的貨幣不同,押金之所有權和占有權將分離。共享單車押金作為金錢質押,金錢作為質物轉移給單車平臺占有。當單車用戶與單車平臺之間租賃關系解除之后,單車平臺應當向用戶返還押金。當用戶出現違約行為或者給單車造成損害時,單車平臺可以就押金主張優先受償的權利。共享單車押金作為金錢質押,是經過特定化的貨幣,其更加側重是一種靜態上的擔保功能,其流通功能喪失。因此,共享單車押金作為質物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貨幣,不能適用“占有即所有”的原則,押金的所有權仍然歸屬于用戶所有。此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以下簡稱《擔保法》)第68條規定可知,共享單車押金孳息和押金產生的收益的所有權屬于用戶,除非另有約定,單車平臺只是有權收取押金的孳息,并用孳息先充抵收取押金產生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