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旭 陳曉格
摘 要 馬克思的權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了正確的權力觀對保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對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意義重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從嚴治黨,對加強黨內監督特別是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進行了全面的戰略部署和科學的制度安排。習近平同志關于加強對權力運行進行監督制約的相關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創新性理解和對從嚴治黨基本要求的精準把握。
關鍵詞 馬克思 權力觀 人民
作者簡介:李錦旭、陳曉格,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412
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是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入分析,和對無產階級斗爭經驗的科學總結,進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思想體系,是一種人民權力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確保以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為指導,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使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對于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斷提高黨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形成過程
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形成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馬克思對于權力的理解和闡述也是不同的。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到,要由國家管理和掌控被統一聚集在一起的所有生產工具,這里講述的國家,是聯合起來的個人形式。馬克思認為,工人階級若想獲取應有的民主權益,必須通過革命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
巴黎公社時期,馬克思談到,“要為公社里的人民服務”,公社代表了被剝削階級的利益,采取了一系列體現人民當家作主原則的制度,防止人民的權力變成官員徇私腐敗的工具。在《法蘭西內戰》中,馬克思認為,公社要實現的不是一種政治或社會的過渡,而是逐步過渡到無產階級專政社會,只有無產階級真正掌握了政權,成為權力的主人,才能恢復社會原本的生命力。
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對自己早期的有關反對中央集權的觀點進行了再次論述,認為自由,就是將原本高高在上的國家轉變成服從于社會和人民的機關。階級是存在于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在這個基礎被消除之前,無產階級專政會一直持續。也就意味著,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由于資產階級依存的經濟基礎仍存在,想要完全消除資本主義仍需時間,將會是一個漫長的戰斗過程。
除此之外,馬克思恩格斯還認為,被統治階級用來管理國家的權力是不會永久存在的,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到了新的社會階段,物質資料豐富,人民生活富足,個人的道德素質也將會有極大提升,類似貪婪、自私的不良心理也會消失,所有人會和諧得享受一切權益。利益沖突一旦消失,國家也會逐漸消亡,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終將得以實現,階級和權力不復存在,共產主義社會將到來。
二、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主要內容
(一)權力源于人民
權力源于何處?從封建社會的“君權神授”思想到資本主義社會的“主權在民”思想,人們對權力來源的認識有了巨大進步,但是資本社會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這決定了所謂的“主權在民”只可能停留于形式層面,并不能改變其“主權在資”的本質屬性,權力的主人不是人民,它只是資產階級特有的政治工具,是資產階級謀取利益的手段,不能真正的為人民服務。
馬克思、恩格斯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出發,對權力的來源問題進行了科學解答,論證了國家的一切權力都來源于人民。國家權力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逐步產生的,不是本來就有的,是以階級的存在作為基礎的,是為了調節各個階級間利益沖突而誕生的。恩格斯曾指出,“這種力量應當緩和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以內”,這里所指的力量就是國家權力。馬克思主義權力觀認為,國家權力源于人民,政府受人民委托代為行使權力,是人民的公仆,政府工作人員謹慎運用手中權力,做到對人民負責。
(二)權力服務人民
權力服務人民。馬克思主義權力觀認為無產階級黨派要始終心系人民利益,以實現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力為奮斗目標。
權力主體之所以行使權力,都是出于這樣或那樣的目的,這正是推動權力運行的動力,“人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權力從本質上講,就是統治階級運用國家機器來維護自身統治并實現自身意志的工具,是整個社會中最權威、最強制的一種力量。在封建社會,地主階級運用國家權力來剝削農民,到了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用國家權力來壓榨無產階級,以達到維護自身利益的目的。
社會主義國家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進步,開啟了絕大多數人對少數人的統治。人民通過公平選舉選出人民代表,把自己的權力委托給他們代為行使,被推選出的人民代表肩負人民的期望,要始終堅持以人民利益為重,為人民服務,才能不負人民所托,實現應有價值。
(三)權力監督理論
絕對的權力等同于絕對的腐敗,因此權力要被監督。由于權力本身具有的影響力、支配力和強制力,擁有權力的人稍有不慎,就會受到私欲誘惑,運用手中權力去影響他人。人應當去支配權力而不能被權力所支配,權力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妥當可以創造價值,造福人民,一旦運用欠妥,就會變成腐敗的溫床,危害大眾。即使是帶有人民屬性的無產階級政黨,在具體的權力運行過程中,也難免會出現少數人由于受到外界利益的誘惑而做出的貪污腐敗行為,不僅會影響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會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極大損害,甚至會動搖黨的執政根基,因此要嚴格對權力的監督制約,避免此種現象發生。
三、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當代啟示
堅持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指導,健全權力運行機制,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 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黨章規定: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是人民的黨,是群眾信賴和倚重的對象,黨要無論處于何時何地,都將群眾利益置于首位,同人民共甘苦,緊緊抓住和群眾相聯結的繩索不放開,絕不脫離群眾,要讓群眾放心,安心,貼心。毛澤東同志曾闡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群眾的事就是黨的事,群眾的追求就是黨的奮斗目標,要深入到群眾中去,認真謹慎的為群眾排憂解難,盡好職責本分。人民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到權責統一,秉公用權的重要性,要不斷健全監督體系,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切實地做到權為民所用。
(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始終關心的工作重點,必須首先著眼于黨的純潔性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黨的純潔性同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印象密切相關,黨的純潔性一旦有所沾污,就會脫離為人民服務的本意。因此,黨員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意識,保持自身的純潔性,堅決杜絕腐敗行為,以確保權力充分實現為人民服務。
一要嚴格遵循黨的規章制度,按照相關規定辦事,對違反黨紀黨規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
二要堅持民主集中制,杜絕由于權力過分集中而導致的腐敗現象,使普通黨員充分行使監督權利,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實現權力為人民服務。
“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著運動的未來。”先進性是共產黨生來就有的,保持自身的先進性是黨的義務和責任,也是黨建工作的重點。
實踐需要先進的理論為指導,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形勢相結合,發展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一系列理論成果,使黨的指導思想跟隨時代腳步,科學指導人民實踐。
其次,要緊抓選拔關,嚴格遵守黨員發展規程,重視黨員自身素養,提高黨員綜合能力,保證黨員質量,使黨員隊伍成為一支生機勃勃的先進隊伍。
(三)堅持依法治權,加強權力監督
“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是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核心,而依法治權是保障權力被正確運用的前提和基礎。權力源于人民,權力的執行者要對權力的賦予者負責,有權必有責,政府人員要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敢于批評和自我批評,虛心聽取群眾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做到警鐘長鳴,防微杜漸。恩格斯曾道,為預防政府人員從仆人變主人,要由公眾的監督和法律法規的嚴懲雙管齊下,才能杜絕越權和特權事件的發生。因此,國家要建立健全監督體制,提高權力透明度,進一步推動政務公開,深化政務改革,讓人民群眾充分發揮監督作用,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同時各黨員干部也要強化依法行使權力的意識,嚴于律己,思行一致,心懷人民,時刻謹記自己肩負著對人民的責任,做一個具有奉獻精神的道德高尚者,時刻對自己手中的權力懷著敬畏之心、戒懼之意。
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我們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站在人民的角度,想人民之所想,做人民之所愿,一切從人民出發,健全權力運行監督的長效機制,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保證黨的生機和活力,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習近平.牢固樹立正確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人民日報.2010.09.02(2).
[6]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工作.求是.2013(1).
[7]楊姝.依法治權是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基本要求.中國紀檢監察報.2017.05.24.
[8]楊哲.馬克思的權力觀及其當代價值.大連海事大學.2013.
[9]趙美云.馬克思主義權力觀及其現實啟示研究.東北林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