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慧+穆昊宇+陳永磊+姜本紅+張玲
摘 要:世界多元化的現實下,高職院校青年學生呈現多元化思想文化觀念,尤以自由主義文化盛行,對傳統文化態度默然。坐落在蘇州石湖區域蘇州某高職院,以范成大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主線,取得了一定成績。新時期,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呈現出青年學生對傳統經典詩文的抵抗問題應引起重視。通過對現狀數據分析,以期正本溯源,梳理出應對策略和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傳統經典詩文;范成大詩詞;調研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0-0204-01
中國傳統經典詩文源遠流長,是古人智慧結晶。青年學生學習和傳播傳統文化意義重大,不但博聞長智,而且增強文化自信。高校工科學生尤其是高職院校,工科學生群體數量大,但由于工科學生人才培養方案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少,因此工科大學生接受人文學科熏陶薄弱,長期以來形成了重應用、重客觀、輕人文的局面。針對9個工科專業36個班級做了調查,旨在掌握工科專業學生對傳統經典詩文認知程度和接納情況的數據。
一、基本情況與現狀分析
本次調查選擇的對象是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制冷技術、應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軟件技術、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等9個專業大一、大二共36個班工科學生,采取抽樣方法進行調查,覆蓋群體特征、班別特征。問卷設計為12個問題,從總體情況、認知興趣、獲取途徑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總體情況
調查組共發放問卷700份,回收638份,其中廢卷56份,有效問卷582份,有效回收占比83%。如表1所示,在參與的學生中,大一年級學生488人,占調查總人數的84%,大二年級學生94人,占比16%。調查問卷中,男生參與314人,女生268人,分別占比54%和46%。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調研覆蓋專業總人數為1600人,其中女生499人,調查中女生比例高達54%。
(二)認知興趣
當前普遍的認知是當代大學生傳統經典的閱讀量偏少,對傳統經典詩文興趣不高。在調研中,高達87%的工科專業大學生對傳統經典詩文是有所研究的,不可忽視的情況是還有13%的大學生一無所知的。相比喜歡詩文本身,約四分之一的大學生表達了對趣聞軼事的強烈興趣。這充分說明,傳統經典詩文的傳播需要創新手段、方式和方法。
當代大學生對傳統經典詩文的興趣又是搖擺的,可有可無。大學生認知興趣為一般的比例之高,對傳統經典詩文喜歡度上一般占比71%,對詩文趣聞軼事感興趣度上一般占比69%,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傳統文化陣地,不占則失。從具體數據來看,得益于所在高職院對范成大的傳承,調查中工科專業大學生對范成大比較了解,從范成大基本的情況,到作品《四時田園雜興》組詩,絕大部分大學生表達了知悉。
(三)獲知途徑
調研中,對工科專業大學生獲知傳統經典詩文的途徑設置了4道題目,首先是具體方式,大部分大學生接受、了解和學習傳統經典詩文是從書籍67%、網絡媒體29%、文物景點4%,一方面說明大學生中學教育接受度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后續自我學習的斷裂。需要注意的是,95后一代年輕人家庭教育都比較充分,從調研中得知,7%源于自我愛好接收,79%源于家庭氛圍,12%源于學校教育。兩個問題說明,自我學習獲取知識偏狹,學校教育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大力推進。
二、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引導傳承傳統經典詩文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進經典詩文的傳承。政府要加強政策引導,推進經典詩文的傳承活動,學校要精心設計校園文化建設,長期堅持搞學校特色的活動。
(二)創新途徑調動大學生濃厚興趣
學校和社會要重視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興趣現狀,針對性設計調動大學生獲知經典詩文興趣的方式方法。一是加大網絡平臺推廣。二是支持公益沙龍開展。
(三)高度重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
傳統經典詩文是中華文化的精粹。根據工科專業課程設置的特點,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融入相應知識和內容,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從第一課堂切入,通過開設大學語文、思想政治課相關專題,結合第二課堂靈活多變教育形式,使大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參考文獻:
[1]韓聰鈺,賈利軍.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教育·德 育,2012(09).
[2]程為民,熊建生.當代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狀況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6(04).
[3]廖火萍.傳統文化學習的問題與消解[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04).
[4]施恩莊.影響高職院校工科專業學風建設效果原因和對策[J].當代職業教育,201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