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珠
先講個番茄的故事。
番茄的老家在南美洲,16世紀時是生長在森林里的野生漿果,據說它有毒,人們稱它為“狼桃”,沒有人敢去吃。一個英國公爵去南美洲旅游時,看見了番茄綠葉配紅果那嬌艷欲滴的模樣,覺得太美麗了,就把它當“愛情果”帶回國獻給愛人。于是大家把番茄像鮮花一樣種在莊園里觀賞,還是沒有人敢吃。
又過了100年。一天,法國一位愛畫番茄的畫家對著番茄寫生,畫著畫著,經不起面前美麗又可愛的“毒果”誘惑,舍命嘗了一只。之后他躺在床上等待毒性發作,等了一天一夜,驚訝地發現自己還活著,趕緊爬起來欣喜若狂地告訴了大家。從此以后,番茄無毒的消息傳開,番茄的營養價值被科學家發現,聰明的廚師們各顯神通,用番茄制作了一道又一道美味佳肴。
番茄的營養特別豐富,維生素C、維生素A、葉酸、鉀的含量很高,它所含的番茄紅素對人體健康好處多多,老少皆宜。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普遍的果菜之一,我國是產番茄的大國。
番茄用開水燙一下,把皮剝掉,再用白糖腌漬—下,做成糖番茄吃。番茄除了生吃,還可以炒、雞蛋、做牛肉羅宋湯等。據統計,很多人學會的第一道菜就是番茄炒蛋。
社會發展到如今,規模生產,現代化農業帶來勞動成本降低、產量增長的同時,負面結果也有不少,番茄變味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曾幾何時,小時候吃口酸甜、沙沙口感的番茄不見了,看上去鮮紅色成熟的番茄從里到外硬硬的,而且放在常溫下幾天不變軟,一周都不會爛。試過無數次,那種僵番茄做不出理想中的菜肴,我甚至已放棄買番茄回家。
所幸鄉下農民自家種的番茄仍舊很好吃,有時候在農家樂吃到很普通的番茄燒冬瓜、番茄燒土豆,即使是一盤切片番茄,皮也不剝,上面撒了點白糖也被大家一搶而空。
老百姓對于番茄的大量吐槽終于使有識之士下定決心重視番茄這回事。今年夏天,我很欣喜地發現幾位朋友都曬出“小時候吃過的番茄”,有的說是日本品種,有的說是荷蘭來的,這種番茄因為培植成本高,賣的價格就高。但是當一盒大番茄被當作高級水果用網袋包裝送到你家,咬一口,甜酸可口的番茄汁爆出來,恐怕也就不心疼銀子了。
前天晚飯后,海門朋友的微店發了一條消息,稱“好年‘桃星番茄虧本送福利”,說是這種番茄去年12月底育苗,直到6月初才成熟,種子貴,自然生長不催熟,皮薄汁多,甜度高,口感佳,可就是因皮薄,容易裂果,不耐運輸。溫度不到就是不變紅,可天氣一熱,番茄一下子都變紅了,只得加班加點采摘趕緊運出來。我一看價格這么優惠,趕緊轉發給大家,然后再下單。不料就在一轉一發之時,這批番茄售罄了,簡直就是秒殺的節奏。
盡管沒有買到,還是要介紹兩道用好番茄制作的菜肴,因為我是吃多了好番茄的年紀,就不與少見多怪的小朋友搶了。
番茄秋葵濃湯
番茄去皮切塊,秋葵去蒂切段;油鍋熱了后炒香壓碎的蒜瓣,下番茄與秋葵翻炒,下鹽、黑胡椒、糖,少許水,燉到秋葵熟透就可以了(秋葵不熟易澀口)。秋葵強腎補虛,番茄含有豐富維生素B,這兩者的奇妙搭配非常利于健康。此湯湯汁濃稠,入口微酸爽口,很適合夏天。也可以先把秋葵在沸水中燙2分鐘去澀,然后濃濃地煮一鍋湯,拿上餐桌,顏色艷麗,口感濃郁,真是美極了。番茄冷湯
這是一道西式濃湯,冷的吃。
大顆番茄用開水燙一會兒,去皮,切碎后用料理機打碎,倒入鍋中加熱成醬;洋蔥用一點烹調油在鍋中爆香,放入切成丁的西芹、土豆、蘑菇,翻炒一會兒,倒入新鮮番茄醬,煮開后改小火燉,如果不夠稠,加一點瓶裝或者罐裝的現成番茄醬,攪勻;調味用一點點鹽與胡椒粉、蘑菇精。番茄冷湯裝飾選用綠色的薄荷,配白面包,清新自然,悅目舒心。
最家常的番茄干貝冬瓜湯、扁尖開洋冬瓜湯什么的就不用教了吧。夏天準備一瓶小車麻油,如果冰箱里儲存有松茸油也是這類湯品很好的點綴。
祝你夏日胃口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