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南齊,高 青,馬記平,付金芳,王憲齡,劉亞鋒
(1.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0064;2.鄭州美創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基于社區藥學服務的藥理學教學改革實踐與評價
邵南齊1,高 青1,馬記平1,付金芳1,王憲齡1,劉亞鋒2
(1.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0064;2.鄭州美創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 探討社區藥學服務在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藥學專業藥理學教學中的作用,并評價其教學效果。方法 選擇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15級藥學專業和2014級藥學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5級藥學專業學生為實驗組,2014級藥學專業學生為對照組。實驗組采用社區藥學服務結合傳統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藥理學課程教學結束后,通過考試和調查問卷比較兩組教學效果。結果 實驗組藥理學總評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綜合能力,包括藥理學知識掌握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溝通和交流能力等均優于對照組(P<0.01)。結論 基于社區藥學服務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藥學專業學生藥理學學習成績和綜合能力。
藥理學;社區藥學服務;教學改革
社區藥學服務是藥師以社區為載體,運用藥學專業知識為公眾提供與藥物治療相關的服務,旨在促進藥物治療安全、有效、經濟,并提高公眾的自我保健意識及生存質量[1]。藥理學知識是藥學服務的基礎,藥師藥理學知識水平直接決定了藥學服務質量[2]。藥理學是連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醫學和藥學的橋梁課程,是高職高專醫藥專業學生的必修課[3]。然而,藥理學知識點分散、內容繁多、結構松散、理論性強[4],而高職高專學制較短,學生基礎薄弱、沒有工作經歷,課堂教學相對枯燥,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大,學習效果較差。為了扭轉這種尷尬的局面,必須進行藥理學教學模式改革。我們期望增加社區藥學服務崗位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自覺提高綜合能力,從而提高藥理學教學效果和育人質量。為此,我們在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15級藥學專業推行“學校課堂—校內模擬藥房—假日社區藥房—學校課堂”教學模式,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以我校2015級藥學班為實驗組,2014級藥學班為對照組。實驗組126人,其中男62人,女64人;對照組102人,其中男49人,女53人。兩組學生年齡18~22歲,平均(19.84±1.27)歲,均已修完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臨床醫學概論等專業基礎課程,掌握程度一般。兩組學生記憶力尚可,知識運用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自我學習和發展能力較差。實驗前,兩組在性別、年齡、知識基礎及學習能力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參加社區藥學服務的實驗組學生按照“理論—實驗—校內模擬藥房—社區藥房”順序進行學習和實習,對照組學生按照“理論—實驗—校內模擬藥房”順序進行學習和實習。實驗組藥理學理論教學中,增加與藥學服務相關的藥品知識講授,如處方、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國家基本藥物等,重點介紹《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收錄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和合理用藥等;藥理學實驗教學中,把藥物劑量、藥物劑型、給藥途徑、配伍禁忌、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作為重點;在校內模擬藥房進行實訓學習;之后利用周末時間到社區藥房開展藥學服務。對照組學生不進行社區藥房藥學服務,其他教學過程與實驗組相同。
1.3 效果評價
1.3.1 學習成績 藥理學總評成績包括理論考核成績(主要考核學生知識掌握和應用情況,占60%),實驗考核成績(考核學生動手能力與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占30%),平時成績(包括課堂回答問題情況與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等,占10%)。
1.3.2 問卷調查 課程結束后,以突擊、閉卷、無記名方式分別對兩組學生就教學效果進行自制問卷調查。問卷內容涉及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溝通和交流能力、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軟件SPSS 19.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1 課堂效果
參與社區藥學服務的實驗組學生聽課專注,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之間互動性強,常常主動發問,在討論發言和總結發言兩個階段均能較為準確地把握問題實質。
2.2 兩組學生成績比較
實驗組理論考核成績、實驗考核成績、平時成績和總評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成績比較(±s,分)
注:*P<0.01,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
組別 實驗成績94.19±3.66* 89.91±4.48平時成績實驗組對照組88.17±9.41* 77.94±7.32理論成績78.08±13.68* 65.97±16.58總評成績83.95±8.49* 75.20±10.99
2.3 問卷調查結果
實驗組:共發放126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08份,有效回收率85.71%;對照組:共發放102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92份,回收率90.20%。

表2 兩組對藥理學教學效果的評價[n(%)]
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認為采用社區藥學服務結合傳統教學模式,有利于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提高知識掌握能力、提高溝通和交流能力、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見表2)。
高職高專招生規模逐年擴大,越來越多的高職高專藥學專業畢業生進入社會藥房從事社區藥學服務工作,高職高專藥學專業教育要肩負起社區藥學服務人才培養的重任[5,6]。作為藥學專業的核心課程,藥理學課程應該根據社區藥學服務崗位需求開展教學[7],使學生具備適應崗位需求的各種能力和素質[8]。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藥理學總評成績和綜合能力,包括藥理學知識掌握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溝通和交流能力等均優于對照組。表明采用基于社區藥學服務的藥理學教學模式,即社區藥學服務結合傳統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高職高專藥學專業學生藥理學成績和綜合能力,使培養的學生能更好地滿足社區藥學服務需求。
另外,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社區藥學服務要求學生不僅具備藥理學知識,還具有良好人文素養及相關知識,如中醫藥、預防醫學、臨床藥物治療學、藥學文獻檢索與利用及藥學英語等知識。因此,應圍繞社區藥學服務,對藥學專業課程設置進行相應的調整。
總之,基于社區藥學服務的藥理學教學改革實踐不僅是對藥理學課程教學模式的一種有益探索,也為高職高專藥學專業學生適應社區藥學服務崗位需求指明了方向。
[1]鄧獻良.社區藥學服務的意義及前景分析[J].中國藥師,2006(10):972-973.
[2]趙穎,穆鑫,杜冠華.藥理學與藥學服務[J].醫藥導報,2015(9):1127-1130.
[3]翟玉榮,劉波,莫鎮濤,等.基于不同專業的藥理學教學改革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5(4):287-288.
[4]邵南齊,陳曉敏,代永霞,等.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藥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4(32):134-138.
[5]秦紅兵.新醫改視閾下高職高專藥學專業教育人才定位及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3):57-58.
[6]秦紅兵,熊存全,蔣立英,等.高職高專藥學專業教育培養社區藥學服務人才的探索[J].中國藥房,2016(15):2156-2158.
[7]王雁群,初曉藝,劉艷萍,等.基于培養藥學服務能力為目的的高職藥理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藥學研究,2013(4):243-244.
[8]譚敏,王憲慶,涂冰,等.基于藥學服務崗位的高職藥理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2):48-49.
G420
:B
:1671-1246(2017)17-0049-02
注:本文系鄭州地方高校教改工程第七批立項項目(ZZJG-B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