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崔明軒

傳聞已久的島內政壇大地震終于爆發。4日,臺灣“行政院長”林全證實,已經向蔡英文提出辭職,他領導的“內閣”將于7日總辭。從去年5月至今,民望一路狂跌的“英全政府”持續僅一年多時間便畫上“短命”的休止符。雖然林全給出的辭職理由是“階段性任務完成”“時間到了就要走”,但在輿論眼中,他更像是蔡英文的替罪羊。無論是林全“內閣”,還是蔡英文本人,目前的支持率都已不足三成。“行政院長”的位子據報將由民進黨的政治新星、臺南市長賴清德接任,蔡英文希望通過這次改組挽回“跌跌不休”的頹勢,同時也能“就近看管”這個潛在的黨內競爭對手,問題是她能如愿嗎?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明賢回應稱,蔡政府此舉等于承認過去一年來的施政路線大挫敗,但改組并非萬靈丹,能否真正替人民解決問題才是起死回生的關鍵。
施政大挫敗的替罪羊
4日中午,臺“行政院”證實,林全3日已在“總統府”召開的“國安”高層會議上當面向蔡英文遞交辭呈。他在辭呈中寫道,就任一年三個月以來已完成多項重大政策,擬加速經濟動能的“前瞻基礎建設”第一期特別預算也在上周四完成三讀,“現階段性任務已見規模,為利‘總統人力布局之需要,擬辭去‘行政院長一職”。島內律師呂秋遠調侃“翻譯”林全的辭呈稱,“我從去年上班到現在,做了很多事,現在因為方便你安排人,我走先”,被網民認為“道盡背后的哀傷”。
隨后,林全召開記者會說,時間到了就要走,今年6月已向蔡英文提出無意續任“行政院長”太久的想法,尤其是明年的地方選舉很快到來,屆時有很多政治問題,并非他的興趣所在。臺“總統府”發布的新聞稿稱,在與林全懇談后,蔡英文對其辭職“勉予同意”,將在5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接任人選。島內媒體普遍援引“行政院”匿名人士的消息稱,臺南市長賴清德將于8日接任“行政院長”一職。“行政院副院長”林錫耀與秘書長陳美伶等將隨林全一同離開。
雖然林全自稱主動辭職,但分析普遍認為,他是為了給蔡英文“背鍋”不得已而為之。路透社稱,由于蔡英文聲望不斷下跌,林全的離開被廣泛預期。臺灣“總統”在支持率下降時,往往會撤換“行政院長”加以應對。8月份的民調顯示,蔡英文的支持率已降到29.8%,林全面對的下臺壓力與日俱增。與大陸關系陷入冰凍期,年金改革引發強烈反彈,加上“一例一休”引發的爭議,以及其他種種爭議,都令蔡英文面臨壓力。
臺灣《聯合晚報》稱,回顧林全
“內閣”上任以來的政績,從“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司法改革到前瞻爭議,林全“內閣”不但引發民怨,綠營內部對“老藍男”的批評也從未間斷。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在8月中發布的民調顯示,民眾對林全“內閣”的施政表現評價持續低迷,滿意的只有二成九,但不滿意度高達六成。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林為洲直言,“8·15大停電是壓死林全的最后一根稻草”,上月21日林全赴“立院”針對停電事件報告時,還信誓旦旦說臺灣沒有缺電,后來又改口說要重啟核電,明顯是自己“打臉”。
去年蔡英文勝選后,內定林全“組閣”,由于林全不是民進黨籍,而是無黨籍人士,民進黨內本來就有不滿。而由于蔡英文當局執政不力,不僅在野黨提出“倒閣”,綠營內部也時常攻擊林全“內閣”充斥著“老藍男”。隨著蔡英文民調不斷下跌,從今年五六月開始,便不時傳出賴清德將接任“行政院長”的說法。
對于林全請辭,國民黨主席吳敦義4日表示,當蔡英文施政不順,變更“行政院長”,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明賢說,蔡政府是為了搶救低迷民調,此舉等于承認過去一年來的施政路線大挫敗。然而,“內閣”改組并非萬靈丹,人民對于蔡政府過去一年多的施政早有定見,蔡政府能否真正替人民解決問題,才是民調起死回生的關鍵。
就近看管潛在競爭對手
賴清德是民進黨內的政治新星,甚至被一些人視為蔡英文競選下屆“總統”的潛在黨內競爭對手。《聯合報》4日稱,臺南市議會國民黨團書記長王家貞表示,賴清德接掌“閣揆”的消息都是來自臺北,他本人從未透露口風,根本是“被北上”,好讓蔡英文就近看管,消耗賴清德的政治聲望。王家貞表示,蔡英文為了不讓賴清德成為2020年“大選”的障礙,將賴清德放在身邊是沒辦法中的辦法。
彰化縣藍營“立委”王惠美說,蔡英文民調低迷,除了要靠賴清德來拉抬支持度,若賴“閣揆”做得好,應該就是下屆蔡英文競選“總統”的副手,若做不好就下臺,也無損蔡英文,“全都是選舉考慮”。
而對賴清德來說,這或許是更上一層樓、從相對偏僻的臺南轉戰臺北的機會。“中時電子報”4日稱,賴清德當年競選臺南市長連任期間曾經承諾“若當選后會做滿4年”,他將接任“行政院長”的消息曝光后,被不少網友質疑“沒信用”。有網友表示,“騙票在臺灣根本就司空見慣”。國民黨發言人洪孟楷表示,千呼萬喚始出來,賴清德說了百遍不接“閣揆”,且多次在鏡頭前對有人放話“動怒”“不滿”,并信誓旦旦地要力挺林全,現在這出勸進的“歹戲”總算即將落幕。而蔡英文、賴清德這對2020年民進黨內可能的初選對手,也將成為共同體。
“賴清德‘組閣為大位?自李登輝時代以來無‘閣揆當過‘總統”,聯合新聞網給賴清德潑冷水說,從臺灣政壇歷史來看,自李登輝時代當過“總統”的,沒有一位曾是“行政院長”,反而是臺北市長就出過3位“總統”。“行政院長”一職極其耗損,一舉一動總是被民眾攤在陽光下檢驗。
《聯合報》發表評論稱,賴清德雖然不像部分縣市長,把自己的肖像貼滿街頭巷尾,但若說當今政壇的“水仙花”式自戀情結,恐怕無人能出其右。在臺南,若有人膽敢挑戰他的政策正確性或道德正當性,例如過去李全教“策反”綠營議員而當選議長,賴清德立刻強烈回擊,不惜拒進議會,絕不妥協。賴清德過去長期處在輿論環境友善的安樂鄉,如今北上,黨內或黨外的對手,以及批判強度不可同日而語的媒體,絕對都是如狼似虎,用盡一切手段來挑戰,巴不得他的“水仙花特質”大爆發。其實,近兩年即使在臺南,由于登革熱肆虐、連續幾次臺風假失策等,已使“賴神”神話逐漸空洞化。另一方面,相對于蔡英文,賴清德在意識形態上更為基本教義派,從來不諱言自己支持“臺獨”。其他縣市拆蔣介石銅像,臺南連“國父”孫中山一起拆。如此表態在南部深綠陣營自然討好,如今進入“行政院”,勢必成為外界不斷質問與批評的焦點。
蔡當局的困境
蔡英文和賴清德組合會挽救臺灣執政當局嗎?一名島內媒體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恐怕難有改觀,因為實際上當家拿主意的還是蔡英文,而且賴清德在兩岸主張上是明顯“臺獨”,以后蔡英文想打模糊牌更難了。臺灣現在面臨的社會分裂和經濟結構等問題,現有的政客都沒有能力和魄力解決。臺灣政客現在主要忙于如何選舉,追求短期政治利益。政治人物沒有擔當,而是越來越變成選舉專家。
“中時電子報”4日援引島內知名作家王豐的話說,臺灣進入民主時代后,人們似乎感受不到“行政院”的“興利除弊”,反而只見到它替總統擋子彈的“功能”,這或許是“雙首長制”應運而生的怪象?王豐表示,臺灣政治早就民主過了頭,民主也早已亂了套,歷任“行政院長”越做越小,小到不論“總統”遇到子彈還是原子彈,都要“行政院長”除了忍受千夫所指,還要去忍受眾口鑠金,更要無怨無悔于萬箭穿心。政治亂局之下,誰來當院長,都免不了這樣的宿命!
臺灣“美麗島電子報”最近發布的民調顯示,島內民眾對蔡英文執政整體表現27.2%滿意、60.2%不滿意。而對于臺灣目前整體經濟狀況的看法,包括物價、就業、經濟景氣等,只有11.6%的民眾表示整體狀況為“好”,高達78.3%的民眾表示“不好”,兩者之間相差 66.7%。
報道稱,蔡英文自上任以來,其民意支持度下跌速度之快,基本上開創了臺灣地區20多年來民選領導人之先例,著實令人驚詫不已。造成蔡英文民調持續下跌的原因很多,既與臺灣地區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結構性困境分不開,也與民進黨自身的政治格局、利益取向及意識形態有關系。任何民粹的動員與選票之盤算都只能是一時之需,蔡英文要從根本上擺脫民調下滑之困境,恐怕還真要務實去處理臺灣的結構性困局,理性務實看待兩岸關系,這或許才是脫困之道。▲